逆襲英特爾、對陣輝達!蘇姿丰的AMD「二次創業」之路

逆襲英特爾、對陣輝達!蘇姿丰的AMD「二次創業」之路

ADVERTISEMENT

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AMD近年來的崛起無疑是一個傳奇。從一個長期處於英特爾陰影下的配角,到如今在伺服器和個人電腦處理器市場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AMD的轉型令人驚艷。這一切與其執行長蘇姿丰的卓越領導密不可分。在最近接受《Stratechery》深度專訪時,這位在台灣出生、兒時即移民美國的傑出女性分享了她的成功之道,以及對人工智慧時代的洞見。

蘇姿丰的成功並非偶然,而是源於她一貫選擇困難道路的風格。從就讀麻省理工學院時選擇電機工程而非相對容易的電腦科學,到接手當時業績低迷的AMD,蘇姿丰總是迎難而上。「當我加入AMD時,我意識到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但也看到了巨大的機會。」她回憶道,「我們擁有出色的高效能CPU和GPU,這些都是極其寶貴的基石。我們需要的是一個清晰的戰略,以及能夠實現這一戰略的執行力。」

在釐清戰略方面,蘇姿丰展現出非凡的遠見。2014年,當行動處理器風頭正勁時,她卻決定不進軍手機市場,而是專注在AMD的強項——高效能運算上。「我們不是一家手機公司,我們是一家高效能公司。」她強調,「我們必須打造一個能夠發揮我們優勢的產品線,這需要我們徹底改變架構、設計和製造方式。我知道這需要時間,可能需要五年,但我們有這個實力。」事實證明,這一決策為AMD日後在伺服器和個人電腦市場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在執行層面,蘇姿丰率先在高效能處理器中採用了晶粒(chiplet)設計,展現出非凡的勇氣和洞察力。儘管當時有競爭對手嘲笑這種做法是「用膠水黏晶片」,但她堅持了下來。「我們必須在處理器市場帶來不同的東西。」她解釋道,「製造龐大而良率低的晶片,並不是答案。我們需要更高效能、更多核心,同時還要有更好的成本結構。晶粒設計給了我們極大的靈活性。」如今,晶粒設計已成為業界主流,AMD的這一創新贏得了普遍認可。

蘇姿丰的成功還得益於她善於把握時代機遇。她敏銳地意識到,隨著雲端運算的興起,大規模採購的超大規模資料中心將成為重要客戶。「在超大規模資料中心市場,最好的產品會勝出。」蘇姿丰說,「關鍵是不能只贏一次,也不能只是短暫地贏。你必須在整個產品線上取勝。」正是這種長遠的眼光,讓AMD得以在與英特爾的較量中逐漸佔據上風。

目前,人工智慧的爆發為半導體行業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在這個領域,輝達(Nvidia)的GPU獨占鰲頭。面對這一現實,蘇姿丰展現出了成熟的競爭智慧和戰略定力。「我給予Jensen(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和輝達極大的肯定,他們在這個領域的投資遠早於市場明朗。」她坦言,「但我認為,我們才剛剛開始了解AI的全貌。當人們認為技術只是短期爆發時,我會感到好奇。技術不是短期運動,這是一場為期10年的馬拉松,而我們才跑了18個月。」

蘇姿丰強調,開放和模組化將是AMD在AI時代的優勢。「五年後,我看到的是一個擁有多元解決方案的世界。我不相信一體適用,開放和模組化的美妙之處在於,你能夠為不同的工作負載量身定制解決方案。」與此同時,她也高度重視軟體的作用。「我為我們在軟體方面取得的進展感到自豪。」蘇姿丰說,「我們看到了出色的開箱即用性能。事實上,許多開發者生態系統都希望提高抽象層,因為每個人都想要選擇。」

面對記者關於是否有信心帶領AMD在AI時代再創輝煌的提問,蘇姿丰的回答擲地有聲:「這是下一個篇章。我可以告訴你,今天我們在高效能運算領域的成就令人驚嘆。這就像一個新世界,令人無比興奮。我已經整裝待發,蓄勢待發。」

從蘇姿丰的經歷和洞見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她成功的方程式:選擇困難但正確的方向,堅持自己的判斷,同時保持開放和靈活。在瞬息萬變的科技世界,她展現出罕見的戰略定力,既不會被短期趨勢所迷惑,也不會固步自封。相反,她始終以開放的心態擁抱變革,以務實的精神尋求突破。正是這種特質,讓她帶領AMD在與巨頭的競爭中逆襲成功,也讓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即將到來的AI時代,AMD將繼續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netizen
作者

一個老派的科技媒體工作者,對於最新科技動態、最新科技訊息的觀察報告。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