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VERTISEMENT
英特爾(Intel)近日在 2025 年 VLSI 研討會上進一步揭露其最新製程技術 Intel 18A 的更多細節,讓外界對這項即將問世的先進製程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從目前公布的資訊來看,Intel 18A 不僅在效能與功耗方面取得顯著突破,也具備與台積電 2nm 製程正面對決的實力。
效能提升 25%、功耗降低 36%
根據英特爾提供的數據,在 PPA(效能 Performance、功耗 Power、面積 Area)指標上,Intel 18A 在標準 Arm 架構晶片、電壓為 1.1V 的條件下,實現了高達 25% 的速度提升與 36% 的功耗下降,可望為未來晶片帶來更具效率的表現。
此外,Intel 18A 的晶片面積利用率比目前的 Intel 3 製程更佳,代表在相同面積下可實現更高密度設計,對於高效能運算與行動裝置設計都有相當助益。
技術亮點:RibbonFET 與 PowerVia 技術雙核心
Intel 18A 是英特爾首次採用 **RibbonFET(環繞閘極晶體管,GAA 結構)**的製程,這項技術能更精準地控制電流流動,提高開關速度與效率。
另一項關鍵創新是 PowerVia 背面供電技術,這是業界首度實際投入量產的背供電結構,可有效減少電源傳輸路徑上的電壓降,提升晶片內部電力穩定性,進而讓設計更緊湊並釋放正面佈線空間,進一步提升晶片整體面積效率。
從研討會中展示的電壓變化圖來看,PowerVia 的導入讓高效能條件下的電力穩定性明顯改善,這對高頻運作環境尤其重要。
對手直指台積電 2nm,首發產品最快 2026 年亮相
綜合目前曝光的資訊,若 Intel 18A 在良率方面表現穩定,將有機會成為台積電 N2(2 奈米製程)在先進製程市場中的強勁對手。
據了解,Intel 18A 將首先應用於 Panther Lake SoC 和 Xeon Clearwater Forest 伺服器處理器,預計最快 2026 年便會有搭載此製程的終端產品登場。
- 延伸閱讀:三星搶先進入2nm世代!Exynos 2600 將於 11 月開始量產,有望搭載 Galaxy S26
- 延伸閱讀:日本「半導體國家隊」Rapidus 搶攻 2nm 走錯路?專家籲捨先進製程,轉攻先進封裝與扶植本土企業
- 延伸閱讀:2025年台積電佈局:日本與美國廠開始量產晶片,新竹2nm廠也將全面量產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