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 HDMI 2.0b 4K HDR 輸出,Asus ROG STRIX B450-I Gaming Mini-ITX 主機板分析評測

支援 HDMI 2.0b 4K HDR 輸出,Asus ROG STRIX B450-I Gaming Mini-ITX 主機板分析評測

ADVERTISEMENT

Ryzen 5 2400G 和 Ryzen 3 2200G 推出之時,整合不錯的繪圖顯示效能至處理器 SoC 單一晶粒,可惜當時市面上能夠完整支援 4K HDR 輸出的主機板並不多。隨著 AMD B450 解禁,Asus 推出 1 張 ROG STRIX B450-I Gaming Mini-ITX 主機板,支援 HDMI 2.0b。

支援 HDMI 2.0b 4K HDR

AMD 今年年初推出內建顯示繪圖功能的 Ryzen 5 2400G 和 Ryzen 3 2200G,在市場投下 2 顆性價比相當不錯的震撼彈,於合理價位提供不錯的 CPU、GPU 效能平衡性,還可以使用 HTPC 玩家喜愛的 Fluid Motion 畫面補插技術,將 24FPS 或是 30FPS 影片補幀至 60FPS,不必再另外安裝獨立顯示卡。

唯獨較可惜的 1 點,當時配套 AMD 300 系列晶片組主機板,甚少支援 HDMI 2.0 規格,HDMI 1.4 僅能輸出 4096x2160@24Hz 或是 3840x2160@30Hz。Asus 利用剛解禁的 B450 晶片組,製作 1 張 ROG STRIX B450-I Gaming Mini-ITX 主機板,並加上 1 顆 Level Shifter Retimer 晶片,使其支援 HDMI 2.0b 規格,讓 Ryzen 5 2400G 和 Ryzen 3 2200G 不再有遺憾,接下來只需等待 AMD 釋出支援 PlayReady 3.0 的驅動程式,即可播放採用 DRM 保護的 4K HDR 影像內容。

Asus ROG STRIX B450-I Gaming Mini-ITX 主機板外盒,使用 ROG 眼型標誌和主機板本體照片作為封面
▲Asus ROG STRIX B450-I Gaming Mini-ITX 主機板外盒,使用 ROG 眼型標誌和主機板本體照片作為封面。

包裝底部列舉規格說明和特色介紹,讓消費者快速得知產品資訊
▲包裝底部列舉規格說明和特色介紹,讓消費者快速得知產品資訊。

盒裝附屬零配件一覽,包含無線網路天線、M.2 固定螺絲∕螺柱、可定址 RGB 燈條延長轉接線、前面板延長線、束線帶
▲盒裝附屬零配件一覽,包含無線網路天線、M.2 固定螺絲∕螺柱、可定址 RGB 燈條延長轉接線、前面板延長線、束線帶。

背部 I/O 檔版選擇比較容易安裝的鋁箔包覆海綿形式
▲背部 I/O 檔版選擇比較容易安裝的鋁箔包覆海綿形式。

ROG STRIX B450-I Gaming 主機板本人,Mini-ITX 規格,與前輩 ROG STRIX X470-I Gaming 相當類似卻又有不同之處
▲ROG STRIX B450-I Gaming 主機板本人,Mini-ITX 規格,與前輩 ROG STRIX X470-I Gaming 相當類似卻又有不同之處。

Asus ROG Crosshair VII Hero (Wi-Fi) 規格

  • 尺寸版型:Mini-ITX(170 x 170(mm))
  • 晶片組:AMD B450
  • 支援處理器:AMD 1st/2nd Gen Ryzen、Ryzen with Radeon Vega、Athlon(Pro)200GE
  • 記憶體插槽:2 組(雙通道),DDR4-2133∕2400∕2666∕2933,DDR4-3600+(超頻、2nd Gen Ryzen),,DDR4-3200+(超頻、1st Gen Ryzen/ Ryzen with Radeon Vega),無 ECC、無緩衝,總和最大容量 32GB
  • 介面擴充槽:PCIe 3.0 x16 x 1
  • 儲存裝置介面:SATA 6Gb/s x 4、M.2 x 1(M key、2242∕2260∕2280、PCIe 3.0 x4、SATA 6Gb/s)、M.2 x 1(M key、2242∕2260∕2280∕22110、PCIe 3.0 x4(與 PCIEX16 共用、安裝 Ryzen with Radeon Vega 時不可用))
  • 背板 I/O:HDMI x1、USB 3.1 Gen1 x 4、USB 3.1 Gen2 x 2、RJ45 x 1、RP-SMA x 2、3.5mm x 3
  • 附件:SATA 線材 x 2、可定址 RGB LED 延長線 x 1、2.4/5GHz 天線 x 1、M.2 固定螺絲∕螺柱 x 2、M.2 2260 轉 2242 套件 x 1、前面板延長線 x 1、ROG 貼紙 x 1

搭載 B450 晶片組

把 X470 和 B450 的規格攤開來看,2 者差異在於 USB 3.1 Gen1 從 6 埠減為 2 埠、SATA 6Gb/s 從 4 埠減為 2 埠、SATA Express/PCIe 3.0 從 2 條減為 1 條、PCIe 2.0 從 8 條減為 6 條、處理器 PCIe 3.0 x16 通道也無法拆分為 2 組 x8 以便支援雙顯示卡串聯運算。

這些差異在 Mini-ITX 主機板有限的面積無法體現出來,更何況 Ryzen 處理器系列為 SoC 設計,部分連結性可由處理器補足,譬如 USB 3.1 Gen1 和 SATA 6Gb/s,因此選用更便宜的 B450 相當合理。B450 晶片組也支援超頻、XFR2 Enhanced、Precision Boost Overdrive,400 系列晶片組均一律支援 StoreMI。

StoreMI 為 AMD 400 系列晶片組新增功能,由 AMD 與 Enmotus 公司合作,購買授權讓此一系列晶片組使用。StoreMI 可以結合 NVMe SSD 與傳統 HDD、SATA SSD 與 HDD,或是 NVMe SSD 與 SATA SSD 作為 1 個單一儲存集區,近期時常使用的檔案放置於高速儲存裝置,其餘放置在低速儲存裝置,讓使用者同時享受高速存取與便宜大容量的優勢。StoreMI 並不限定 SSD 品牌,因此耐寫量相當不錯的 Intel Optane Memory 也可以作為高速儲存裝置。

ROG STRIX B450-I Gaming Mini-ITX 規格限制插槽接口數量,選擇 X470 或是 B450 晶片組沒有太大差異,採用後者的成本卻更低。電路板表面依然絲印多國語言裝飾,包含 ROG 等字樣
▲ROG STRIX B450-I Gaming Mini-ITX 規格限制插槽接口數量,選擇 X470 或是 B450 晶片組沒有太大差異,採用後者的成本卻更低。電路板表面依然絲印多國語言裝飾,包含 ROG 等字樣。

ROG STRIX B450-I Gaming 背板 I/O 提供 4 個 USB 3.1 Gen1、2 個 USB 3.1 Gen2,其中 USB 3.1 Gen1 均連結至處理器,USB 3.1 Gen2 則是連結至 B450 晶片組,USB 3.1 Gen 1 前面板擴充針腳也由晶片組負責。主機板的 4 個 SATA 6Gb/s 均由 B450 提供,2 個由晶片組規格固定為 SATA 用途,另外 2 個則可定義為 1 個 SATA Express 或是 2 個 SATA,這張主機板選擇後者。

背板 I/O 共提供 6 埠 USB 3.1,Gen1 5Gbps 連結至處理器、紅色 Gen2 10Gbps 連結至晶片組,未安排介面辨識交換器晶片提供 Type-C
▲背板 I/O 共提供 6 埠 USB 3.1,Gen1 5Gbps 連結至處理器、紅色 Gen2 10Gbps 連結至晶片組,未安排介面辨識交換器晶片提供 Type-C。

USB 3.1 Gen2 各自安排 1 顆 Diodes PI3EQX1002 Redriver 晶片,加強訊號傳輸完整性與距離
▲USB 3.1 Gen2 各自安排 1 顆 Diodes PI3EQX1002 Redriver 晶片,加強訊號傳輸完整性與距離。

1 組 USB 3.1 Gen1 前面板擴充針腳,旁邊還有 1 組 USB 2.0 針腳
▲1 組 USB 3.1 Gen1 前面板擴充針腳,旁邊還有 1 組 USB 2.0 針腳。

4 個 SATA 6Gb/s 分開位在記憶體插槽的 2 側,均由 B450 晶片組提供
▲4 個 SATA 6Gb/s 分開位在記憶體插槽的 2 側,均由 B450 晶片組提供。

PCIe 通道配置部分,若安裝第一代或是第二代 Ryzen 處理器,PCIe x16 插槽可以獲得完整的 PCIe 3.0 x16 通道;若是安裝內建 Radeon Vega 顯示繪圖的處理器,則僅有 PCIe 3.0 x8 通道。M.2 插槽配備 2 組,1 個位於音訊組合卡之上,支援 PCIe 3.0 x4 或是 SATA 6Gb/s,並附有 1 個散熱片。

另外一組 M.2 則位於主機板背部,使用時須向處理器調撥 PCIe 通道,因此 PCIe x16 降為 PCIe 3.0 x8,被調走的 PCIe 3.0 x8 其中 PCIe 3.0 x4 就用在此處。由於具備 Radeon Vega 的處理器,自始至終就沒有這額外的 PCIe 3.0 x8,若是安裝這系列處理器,就無法使用位於背部的 M.2 插槽。

BIOS 採用 128Mbit 容量規格,相較 ROG STRIX X470-I Gaming 縮水一半
▲BIOS 採用 128Mbit 容量規格,相較 ROG STRIX X470-I Gaming 縮水一半。

PCIe x16 根據安裝處理器的不同,支援 PCIe 3.0 x16 或是 PCIe 3.0 x8,外覆金屬層並焊入電路板加強固定
▲PCIe x16 根據安裝處理器的不同,支援 PCIe 3.0 x16 或是 PCIe 3.0 x8,外覆金屬層並焊入電路板加強固定。

位於音訊組合卡上方的 M.2 插槽可安裝 2242、2260、2280 規格,並支援 PCIe 3.0 x4 和 SATA 6Gb/s
▲位於音訊組合卡上方的 M.2 插槽可安裝 2242、2260、2280 規格,並支援 PCIe 3.0 x4 和 SATA 6Gb/s。

這張主機板的 M.2 散熱片並未安排 Aura RGB LED 燈光效果,背面已預先安裝 Laird 導熱墊
▲這張主機板的 M.2 散熱片並未安排 Aura RGB LED 燈光效果,背面已預先安裝 Laird 導熱墊。

雖然 M.2 散熱片沒有散熱鰭片,但是 M.2 裝置背部與音訊組合卡的空間夠大,多少能夠透過處理器散熱器的風流擾動散熱
▲雖然 M.2 散熱片沒有散熱鰭片,但是 M.2 裝置背部與音訊組合卡的空間夠大,多少能夠透過處理器散熱器的風流擾動散熱。

背部 M.2 插槽支援 PCIe 3.0 x4,可以安裝 2280 和 2260 規格,2242 需要使用包裝附屬的轉接套件,且安裝內建 Radeon RX Vega 的處理器時無法使用這個插槽
▲背部 M.2 插槽支援 PCIe 3.0 x4,可以安裝 2280 和 2260 規格,2242 需要使用包裝附屬的轉接套件,且安裝內建 Radeon Vega 的處理器時無法使用這個插槽。

音訊組合卡與無線網路卡

Mini-ITX 版面空間有限,不太容易擁有較好的音訊設計線路,Asus 在此繼續沿用 ROG STRIX X370-I Gaming 的音訊組合卡設計,上方安排與 Realtek 合作的 S1220A HD Audio codec,立體音效輸出和錄音的 SNR 訊噪比分別為 120dB 和 113 dB,另外還加上 Ti RC4580 和 OPA1688 運算放大器,以及 Nichicon 音響級電容。

音訊組合卡主要由 S1220A、RC4580、OPA1688 等晶片組合而成
▲音訊組合卡主要由 S1220A、RC4580、OPA1688 等晶片組合而成。

散熱片雖然沒有安裝 RGB LED,但音訊組合卡共用料件,因此保有電源與訊號針腳插槽
▲散熱片雖然沒有安裝 RGB LED,但音訊組合卡共用 ROG STRIX X370-I Gaming 料件,因此保有電源與訊號針腳插槽。

3.5mm Line-In、Line-Out、Mic-In 加上 B、G、R LED 設計,方便使用者接駁線材,如不喜歡可於 UEFI 介面選擇關閉
▲3.5mm Line-In、Line-Out、Mic-In 加上 B、G、R LED 設計,方便使用者接駁線材,如不喜歡可於 UEFI 介面選擇關閉。

音訊組合卡下方散熱片為 B450 晶片組
▲音訊組合卡下方散熱片為 B450 晶片組。

有線網路晶片採用 Intel I211-AT,位於主機板背面,HDMI Level Shifter Retimer 晶片也在背面,選用 TI SN75DP159,以便支援 4K@60Hz 與 HDR 內容輸出。無線網路另外以 1 張 M.2 子卡提供,該卡使用 RTL8822BE,提供 802.11 a/b/g/n/ac 2T2R 867Mbps MU-MIMO 支援能力,以及藍牙 4.2。

背板 I/O 處 RJ45 網路孔最高支援 1Gbps 速度,由 I211-AT 晶片負責
▲背板 I/O 處 RJ45 網路孔最高支援 1Gbps 速度,由 I211-AT 晶片負責。

無線網路卡採用 RTL8822BE 晶片,最快連線速率為 867Mbps
▲無線網路卡採用 RTL8822BE 晶片,最快連線速率為 867Mbps。

SN75DP159 負責將內建 Radeon RX Vega 處理器 TMDS/DisplayPort 視訊輸出轉換至 HDMI 2.0b
▲SN75DP159 負責將內建 Radeon Vega 處理器 TMDS/DisplayPort 視訊輸出轉換至 HDMI 2.0b。

Aura Sync RGB LED 燈光特效,於處理器安裝區上方各安排 1 個 +12V、G、R、B 針腳和可定址 +5V、D、G 針腳,記憶體板緣背面則內建 12 顆 RGB LED。上述 RGB LED 控制與燈光效果管理,交由主機板 1 顆 AURA 晶片負責,此外背面還有 1 顆 STMicroelectronics STM32F 072CBU6 微控制器。

主機板背面靠近記憶體插槽的板緣,內嵌 12 顆 RGB LED,以 3 顆 1 組方式接受控制訊號
▲主機板背面靠近記憶體插槽的板緣,內嵌 12 顆 RGB LED,以 3 顆 1 組方式接受控制訊號。

處理器安裝區上方安排 1 個 +12V、G、R、B 以及可定址 +5V、D、G 針腳
▲處理器安裝區上方安排 1 個 +12V、G、R、B 以及可定址 +5V、D、G 針腳。

Aura 晶片負責 RGB LED 控制
▲Aura 晶片負責 RGB LED 控制。

STM32F 072CBU6 微控制器位於主機板背面
▲STM32F 072CBU6 微控制器位於主機板背面,負責可定址 RGB LED。

主機板角落一隅尚有 CPU、DRAM、VGA、BOOT 簡易除錯燈號
▲主機板角落一隅尚有 CPU、DRAM、VGA、BOOT 簡易除錯燈號。

記憶體插槽與前面板 USB 2.0 擴充針腳中間安排 Clear CMOS 與溫度感應器針腳
▲記憶體插槽與前面板 USB 2.0 擴充針腳中間安排 Clear CMOS 與溫度感應器針腳。

包含處理器風扇在內,這張主機板一共提供 3 個風扇插座,均支援 PWM 和電壓控速
▲包含處理器風扇在內,這張主機板一共提供 3 個風扇插座,均支援 PWM 和電壓控速。

6+1 相位設計

處理器供電設計相位保持 ROG STRIX X470-I Gaming 的 6+1 相不變,核心部分用料則從 300 晶片組系列稍稍下滑,MOSFET 從單顆可承受 50A 的 Infineon BSG0813ND,變成單顆 40A International Rectifier IR3553 負責 1 相,每相後方串接 1 個 0.3μH 電感,6 相再並聯 3 顆 820μf 和 4 顆 100μf 固態電容。

筆者分析,換裝 IR3553 可能與增設 HDMI 輸出有關,由於 BSG0813ND 僅整合上、下橋,還需要安排驅動器才可以使用,不若 IR3553 是完整的 Dr.MOS 結構。新增 Level Shifter Retimer 轉換輸出 HDMI,附近區域可能已無多餘空間再安放驅動器,因此才改變 MOSFET 用料。

負責處理器核心與 SoC 供電控制的 ASP1405I 晶片
▲負責處理器核心與 SoC 供電控制的 ASP1405I 晶片

處理器電源相位保持 6+1 相設計
▲處理器電源相位保持 6+1 相設計。

核心每相使用 1 顆 IR3553 MOSFET
▲核心每相使用 1 顆整合驅動器、上橋、下橋的 IR3553 MOSFET。

SoC 保持單相供電,使用單顆可承受 60A 的 IR3555,只是這張主機板新增 HDMI 輸出,搭配內建 Radeon Vega 的處理器可能會稍微緊繃。後端串接 1 顆 0.3μH 電感以及並聯 2 顆 560μf 和 1 顆 100μf 固態電容。這張主機板的圓筒狀固態電解電容,無論是 through-hole 或是 SMD 形式,均為 APAQ 105℃ 運作環境 5000 小時壽命版本。

SoC 僅使用單相由單顆 IR3555 負責
▲SoC 僅使用單相由單顆 IR3555 負責。

處理器 MOSFET 散熱片搭配 Ryzen 7 2700X(Wraith PRISM)燒機表面溫度為 54.2℃,可惜沒有接觸到負責 SoC 的 MOSFET,但增設導熱墊接觸核心電感
▲處理器 MOSFET 散熱片搭配 Ryzen 7 2700X(Wraith PRISM)燒機表面溫度為 54.2℃,可惜沒有接觸到負責 SoC 的 MOSFET,但增設導熱墊接觸核心電感。

DDR4 記憶體主要供電使用單相設計,上、下橋各自由 1 顆標示為 6U0D03 的 MOSFET 組成,後端串接 1 顆 0.3μH 電感,再並聯 3 顆 Panasonic 導電性高分子鋁電解電容 SP-CAP 330μf。

記憶體主要供電採用單相設計
▲記憶體主要供電採用單相設計。

2 顆 SP-CAP 330μf 電容放置位置相當靠近 VDD 腳位,求取較快的反應時間
▲2 顆 SP-CAP 330μf 電容放置位置相當靠近 VDD 腳位,求取較快的反應時間。

 

(下一頁:UEFI 與加值軟體)

R.F.
作者

誤入叢林的小白兔,每天爬樓梯到七樓的白癡,幻想自己很瘦的豬,一放假就睡死的bed potato。

使用 Facebook 留言
Wayne Huang
2.  Wayne Huang (發表於 2018年9月28日 11:50)
文中有一段話小弟有個疑問
"等待 AMD 釋出支援 PlayReady 3.0 的驅動程式,即可播放採用 DRM 保護的 4K HDR 影像內容"
所謂DRM保護的4K HDR內容是否指的是有版權的4K影片(意即UHD BD)?
若是, 記得先前看到要在電腦上看UHD BD
還需有Intel SGX技術, 而這目前AMD CPU是達不到的不是嗎?
還是說未來可以透過軟體或韌體更新方式解套?

還請編輯替小弟解答, 感謝~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