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Apple正在籌備 iPhone 硬體的訂閱服務,這項服務有望從龐大的使用者群身上榨取更多的收入。另外,這家公司還在建設自己的金融基礎設施,打算減少對合作夥伴的依賴。
首發
Apple正在籌備一項 iPhone 硬體訂閱服務,這項服務的推出將會動搖過去買硬體的模式,使用者基本上相當於租用就可以每年拿到最新型的iPhone。跟這種性質的其他服務一樣,Apple這樣做的理由很簡單:為了賺更多的錢。
現如今,只有死忠的Apple粉絲才會年年都換 iPhone 新機。大多數消費者只有在認為有必要的時候才會升級。常見的原因有這麼幾個:
- 手機螢幕裂了,買個全新的設備其實更明智些。
- 手機太舊了,沒法執行最新的iOS或熱門的新app。
- 是時候用更大的螢幕或更多的儲存空間了。
- 還有就是,是的,有時候新的 iPhone 設計確實非常誘人,看起來值得一買。
現在的資料是iPhone 使用者平均每3年升級一次設備。這個資料比約10年前的頻率要低了,因為當時營運商每兩年就會推出一次補貼和折扣。
根據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資料,iPhone 的平均銷售價格約為 825 美元。這意味著Apple每3年可從典型的 iPhone 客戶那裡拿到超過 800 美元的收入。
這正是Apple致力於推出訂閱服務的原因。假如Apple可以將這 800 美元提高到 1000 美元以上,而且把舊手機重新投放到二手市場去賣呢?
Apple是可以做到這一點的。我們不妨拆解一下。就拿 iPhone 13、Pro 以及 Pro Max 的最低價格——分別是799 美元、999 美元與 1099 美元——並選擇每月 35 美元、45 美元和 50 美元的價格點作為舉例(之所以選擇這樣的價格,是因為這樣的定價比舊 iPhone 的年年煥新(Upgrade Program)計畫的價格要低幾美元——更多內容見下文)。
以下是與預付費用相比,Apple在3年內透過每月訂閱費創造出來的收入:
- iPhone 13(每月訂閱費 35 美元):3年內可獲 1260 美元,而不是一次性付 799 美元
- iPhone 13 Pro(45 美元/月):1620 美元而不是 999 美元
- iPhone 13 Pro Max(50 美元/月):1800 美元而不是 1099 美元
這顯然只是粗略的計算,但Apple突然之間就能從每位消費者身上獲得更多的收入。而客戶的好處是不必為新 iPhone 預先支付大好幾百美元。而且他們每年都能拿到最新型的iPhone,而不是每3年。
如果這項計畫跟高利潤的 Apple One 數位服務包以及 AppleCare 再綁在一起的話,Apple能賺取的收入還會更多。
就算Apple每月的收費低於我建議的水準,舊手機穩定的大量湧入市場也會令Apple受益,因為這些手機又可以再次銷售。Apple在 iPhone 硬體上還可以再創造 40% 以上的利潤率,所以說這是一項有利可圖的業務,值得擴張。
從長遠來看,硬體訂閱服務可讓Apple攫取多得多的現金。 iPhone 的流失率相當低,加入這項計畫的使用者很可能會堅持十年或更長時間使用iPhone。在每月支付 35 美元的情況下,每10年每位元客戶貢獻的收入將超過 4000 美元(僅在 iPhone 上)。
許多讀者提出的另一個問題是,這項計畫與 iPhone 的年年煥新計畫或電信商分期付款計畫有何不同。我能想到的最好類比是融資與租車之別。
如果要貸款買車,你得在(打個比方)72 個月內還清這輛車的全部價格。付清款項後,你將完全擁有這輛車的所有權,車就是你的了。而如果你是租車的話(租期可能超過 36 個月),你向經銷商支付的是這輛車價值的一部分,但你得在租期結束時把車歸還回去。
iPhone 的年年煥新計畫以及電信商分期付款計畫屬於貸款方式,這種方式下你相當於將iPhone的購買成本分攤到 24 個月內支付。一旦你還清了貸款,手機就永遠屬於你了。不過,如果你願意的話,在還清了一半貸款之後(12 個月後),你可以換掉這部手機。
iPhone 硬體訂閱更像是一種租賃,因為你支付的費用不是 iPhone 價格按兩年分攤。你支付的是 iPhone 價值的一部分,但你從來都沒完全擁有這部手機。當新款iPhone出現的時候,你可以選擇換機——就像租車可以換車一樣。
替補
Apple還有一項秘密項目在進行中,其目的是「突破」公司現有的金融體系。對於在金融服務領域一炮走紅這件事Apple其實非常重視。除了致力於硬體訂閱服務以及「先買後付」(buy now, pay later)產品以外,Apple還在開發自己的金融後端與支付處理技術,希望可以在幾乎不依賴合作夥伴的情況下支撐未來的服務。
這是Apple經典的劇本:這家公司喜歡逐漸從協力廠商技術轉向內部系統來處理關鍵事務。看看它的晶片戰略就知道了。在過去,Apple還要向Samsung以及Intel採購零組件。現在iPhone、 iPad和 Mac用的都是Apple自己設計的晶片。這家公司還尋求放棄高通的無線數據機。
Apple更廣泛的成功源自於將硬體、軟體與服務三者結合起來。該公司一直致力於將自家產品統一打包,開發自己的金融科技服務技術顯然是這項戰略的一部分。
還有其他好處。透過轉移目前聚焦美國的外部合作夥伴,Apple可以更快地將服務擴張到其他國家/地區。如果涉及到的外部各方更少的話,開發新功能所需要的時間可能也會縮短。
第一項有望使用Apple自家金融技術的服務也許是「先買後付」服務。
- 本文授權轉載自36kr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