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想的就能控制滑鼠,馬斯克披露首位植入Neuralink大腦晶片患者的近況

用想的就能控制滑鼠,馬斯克披露首位植入Neuralink大腦晶片患者的近況

ADVERTISEMENT

Neuralink 聯合創始人馬斯克表示,第一個植入該公司大腦晶片的人現在已經能用思維控制滑鼠。 

據路透社報導,馬斯克週一在 X Spaces 活動中表示:「進展良好,患者似乎已完全康復,沒有出現我們所知的不良影響。患者可以透過思維移動螢幕上的滑鼠。」 

馬斯克在昨天的聊天中表示,Neuralink 與患者的主要工作是試圖使命令更加複雜,以便晶片可用於不同類型的動作控制。「我們試圖透過讓被試用思考按下盡可能多的按鈕。所以,我們目前正在研究的是:你能否控制滑鼠左鍵,滑鼠右鍵,滑鼠的上下。」他說,我們想要的不只是兩個按鈕。 

「因此,我們正在努力在這方面取得進展。但總的來說,它看起來非常好。」

用想的就能控制滑鼠,馬斯克披露首位植入Neuralink大腦晶片患者的近況

不過,馬斯克沒有提供任何細節,也沒有提供有關手術結果的證據,尚不清楚這次植入代表著多麼重要的科學進步。Neuralink 也沒有立即回復路透社提供更多細節的請求。 

今年 1 月,馬斯克在社群媒體上宣佈 Neuralink 首次將其晶片植入人體,操刀的是自己研發的機器人外科醫生,被試恢復良好。

馬斯克稱,公司的首款產品將被稱為 Telepathy,並補充說其最初用戶將是失去四肢的人。「想像一下,如果能讓史蒂芬·霍金的溝通速度比打字員或拍賣師更快。這就是目標」。 

馬斯克的 Neuralink 抱負遠大,稱它將促進晶片設備的快速植入,以治療肥胖、自閉症、憂鬱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疾病。去年 5 月,Neuralink 通過美國 FDA 人體臨床測試批准。公司之前曾試圖獲得批准,但因安全問題和其他「缺陷」而被 FDA 拒絕。去年 9 月,公司開始招募患者進行首次人體臨床試驗。 

參與試驗的患者將不得不接受侵入性腦部手術。Neuralink 表示,該試驗是「 PRIME  研究」的一部分,PRIME 是「精確機械類機器人植入腦機介面」的縮寫,旨在研究植入物和手術機器人的安全性, 「並評估我們的腦機介面的初始功能,説明癱瘓的人用意念控制外部設備。」這意味著,患有嚴重退行性疾病(包括漸凍症)的患者最終可以透過意念來移動游標、打字,恢復與親人交流的能力。

 


▲官方說明什麼是「PRIME(精確機械類機器人植入腦機介面)」

公司官網介紹稱,在研究期間,R1 機器人透過手術將 N1 植入物超細且靈活的執行緒(threads )放置在控制運動意圖的大腦區域中。一旦就位,N1 植入物在外觀上是隱形的,旨在負責記錄大腦訊號並將其無線傳輸到解碼運動意圖的應用程式。腦機介面的最初目標是讓人們能夠僅用自己的想法來控制電腦游標或鍵盤。 

不斷收集和分析來自植入物的資料。這是 6 個月內所有 1024 個通道的神經元尖峰率的延時視覺化。有些日子比其他日子更為明亮。 ▲ 在不到一分鐘的時間裡,Neuralink 定製的飛秒雷射銑床就能在針尖上切割出這種幾何形狀。尖端的寬度只有10到12微米,比紅細胞直徑略大。插入針對如此微型,以確保對大腦皮層的損傷最小。 在不到一分鐘的時間裡,Neuralink 定制的飛秒鐳射銑床就能在針尖上切割出這種幾何形狀。尖端的寬度只有10到12微米,比紅細胞直徑略大。插入針對如此微型,以確保對大腦皮層的損傷最小。 

 

有一點是很清楚的:消費者短期內不會廣泛使用這項技術。此次人體臨床試驗只是 Neuralink 商業化道路上的一步。醫療器械公司必須經過多輪密集的資料安全收集和測試,才能獲得 FDA 的最終批准投入市場。 

其他從事類似工作的公司在研究過程中則走得更遠。例如,一家名為 Synchron 的公司自 2021 年以來一直在招募人員參與其試驗。Sychron 今年早些時候表示,早期人體測試人員此前都患有「嚴重癱瘓」,但他們能夠使用該設備控制個人電腦,從事「日常數位活動」,例如發簡訊、發送電子郵件和網上購物。 

用想的就能控制滑鼠,馬斯克披露首位植入Neuralink大腦晶片患者的近況

Neuralink 去年估值約為 50 億美元,也多次面臨對其安全協定進行審查的呼聲。2022 年 12 月,員工告訴路透社 ,該公司急於上市,導致動物不小心死亡,並遭到聯邦調查。 

Neuralink 發表資訊的方法(比如,馬斯克在 X 平臺上的寥寥數語,「第一個接受植入的人術後恢復良好。初步結果顯示神經元尖峰檢測很有希望。」)也受到一些專業人士的批評。「神經元尖峰檢測」僅僅意味著,一個經過仔細控制實驗可以被初步接受,但其安全性還遠遠不確定,並且可能導致併發症,讓被試處於更糟糕甚至危及生命的狀態。 

「在這種情況下,這種美德是非常有限的。在新穎的人類研究中,簡潔並不那麼令人欽佩。」  紐約大學格羅斯曼醫學院生物倫理學教授兼醫學倫理學部門負責人 Arthur Caplan 和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倫理學教授 Jonathan Moreno 在非營利組織赫斯廷斯中心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寫道。 

「當為人體實驗付費並在結果中擁有巨大經濟利益的人是唯一的資訊來源時,基本的道德標準就沒有得到滿足。」 

當然,專家也清楚,與必須在公共資料庫中註冊的藥物研究不同,美國 FDA 不要求報告設備的早期可行性研究。從法律角度來看,馬斯克的公司這麼操作沒什麼問題,這也歸功於公司律師的戰術。 

但專家認為,打開「活人的大腦以插入設備」應該附有更多公開細節。他們寫道,道德義務是「避免給無數患有嚴重神經殘疾的人帶來虛假希望的風險」。 

倫理學教授指出,大腦植入物可能會出現併發症,導致患者狀況更糟。「我們甚至不知道如果出現問題或者物件只是想停下來,有什麼計畫來移除該設備。」 「我們也不知道動物研究的結果證明此時開始首次人體實驗是否合理,特別是考慮到它並非旨在拯救生命。」 

資料來源:

bigdatadigest
作者

大數據文摘(bigdatadigest)成立於2013年7月,專注數據領域資訊、案例、技術,在多家具有影響力的網站、雜誌設有專欄,致力於打造精準數據分析社群。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