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建議貼文

選取貼文複製成功(包含文章連結)!

GPT-5 沒想像中強?專家直言「沒到突破級」但仍有可觀改進

GPT-5 沒想像中強?專家直言「沒到突破級」但仍有可觀改進

ADVERTISEMENT

OpenAI 在 8 月 7 日正式推出最新一代大模型 GPT-5,讓全球科技圈高度關注。不過實際體驗後,不少研究者與工程師認為,GPT-5 雖然在程式編碼、研究輔助等方面進步明顯,但未如外界期待般帶來「革命性突破」,讓「AI 快速超越人類智慧」的聲音再度降溫。

改進有感,但還沒到「顛覆級」

和 GPT-4 相比,GPT-5 在複雜任務處理上更穩定,也更少犯低階錯誤。不過,它仍會被謎題「誤導」、或自信卻錯誤地給出答案。伊利諾大學博士生沙希達爾(Sumuk Shashidhar)直言:「對一般用戶來說,感受不大。很多人原本期待會像在和一位超聰明的人對話,但實際並沒有。」

OpenAI 執行長奧特曼(Sam Altman)則反駁批評,強調 GPT-5 在專業研究領域表現已能與領域專家相提並論,「只是日常聊天的提升有限,所以部分人沒感受到差異。」

業界反應:修正期待、拒絕「末日論」

一些科技業投資人與研究者認為 GPT-5 表現證明了「AI 不會短期內超越人類智慧」。創投人 David Sacks 就在 X(前 Twitter)表示,雖然 GPT-5 是進步,但所謂「超智慧即將到來」的說法顯然言過其實。

非營利組織 Control AI 政策分析師 Max Winga 也認為,這次更新證明「重大突破論」不成立,不過他仍擔心社會尚未準備好應對 AI 自我學習可能帶來的長遠挑戰。

有些早期用戶甚至覺得 GPT-5 的對話「退步」,比前代 GPT-4o 更缺乏親和力。由於反應過大,OpenAI 已允許付費用戶保留 GPT-4o 使用權,並承諾將 GPT-5 調整得更「溫暖、友好」。

商業意義:降成本、提效率

除了技術層面,GPT-5 更突顯 OpenAI 面臨的財務壓力。這款模型可根據問題難度動態分配運算資源,簡單問題少用算力、複雜問題多投入,目的是降低運營成本、提高效能。奧特曼強調,OpenAI 並未放棄追求更強 AI 的目標,即使成本會比歷史上任何公司都高。

 

 

cnBeta
作者

cnBeta.COM(被網友簡稱為CB、cβ),官方自我定位「中文業界資訊站」,是一個提供IT相關新聞資訊、技術文章和評論的中文網站。其主要特色為遊客的匿名評論及線上互動,形成獨特的社群文化。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