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體超頻 ATX 大板,Asus ROG Maximus XII Apex 設計分析與測試

記憶體超頻 ATX 大板,Asus ROG Maximus XII Apex 設計分析與測試

ADVERTISEMENT

ROG 系列主機板產品線多元,Intel 主流市場主機板冠上 Maximus 名稱,旗下各款均有其市場使命,如豪華版 Extreme、VRD/VRM 水道 Formula、普羅大眾款 Hero。這次採用 Intel Z490 晶片組的 ROG Maximus XII Apex,每條記憶體通道僅安排 1 個插槽,追求記憶體超頻表現。

記憶體超頻定位

Asus ROG 玩家共和國 Intel 系列產品隨著 Z490 晶片組上市,如今也來到 Maximus XII 第十二代,從早年僅有 1~2 款頂尖設計,當今已針對不同高階玩家市場屬性特化,例如什麼都有豪華版本 Extreme,以及針對水冷玩家,於 VRD/VRM 處理器電源轉換供應區提供水道的 Formula。對於非極限 LN2 液態氮超頻玩家,則可以選擇親民許多的 Hero 版本。

瞄準記憶體超頻玩家,Asus ROG Maximus XII 推出 Apex 版本,最大的特色就是每條記憶體通道僅安排 1 個記憶體插槽,追求較佳的訊號傳輸品質。依據 Asus 公開規格,ROG Maximus XII Apex 雖然僅為 6 層電路板設計,記憶體等效時脈卻可達 DDR4-5000+,並同時擁有 Extreme 版本的 LN2 極限超頻設計。

電腦王編輯部此次收到 Asus 寄送的 ROG Maximus XII Apex 主機板,採用 Intel Z490 晶片組,特色為每條記憶體通道僅安排 1 條插槽,藉此追求訊號最佳化。外包裝設計風格仍舊以黑底點綴紅色區塊,型號字樣採用雷射轉印呈現多彩視覺感受。

ROG Maximus XII Apex 主機板盒裝背部採用文繞圖方式表列產品規格,上方 4 個圖案則分別標示 ROG DIMM.2、Wi-Fi 6 AX201、整合 I/O 背板、X 形電路板等特色。

向上掀起盒裝仍有迎賓設計,「歡迎來到共和國」。

零配件與線材採用分區的方式放置於盒裝底部。

紙質類配件包含說明書、貼紙、歡迎函、杯墊、CableMod 8 折優惠券,另有驅動程式與公用程式光碟與 ROG 金屬銘牌貼紙。

新贈品 ROG 電繡鑰匙圈,信仰加成的利器。

黑色遮光片貼紙讓玩家能夠切割自己喜歡的圖騰,以便取代主機板晶片組附近 ROG 眼形圖案,並透過下方 RGB LED 發光效果展示自我風格。

包含散熱片的 ROG DIMM.2 模組,內部包含 2 個支援 PCIe 3.0 x4 與 SATA 6Gb/s 的 M.2 2242/2260/2280/22110 M key 插槽,DIMM.2_1 的 SATA 6Gb/s 訊號與 SATA6G_1、SATA6G_2 共用,DIMM.2_2 無論安裝 PCIe 介面或是 SATA 介面 SSD,SATA6G_5、SATA6G_6 都將無法使用。

無線網路天線,支援 2.4GHz/5GHz 雙頻段雙空間流,底座沒有磁吸固定功能。

零配件線材包含 8 條 SATA 線材、1 條 +12V、G、R、B 延長線、1 條 +5V、D、G 轉接線、2 條測溫線、3 包 M.2 螺絲與螺柱、Q-connector。

Asus ROG Maximus XII Apex 規格

  • 尺寸版型:ATX(305 x 244(mm))
  • 晶片組:Intel Z490
  • 支援處理器:LGA1200 Intel 10th Gen Core∕Pentium Gold∕Celeron
  • 記憶體插槽:4 組(雙通道),DDR4-2133∕2400∕2666∕2800∕2933,DDR4-5000+(超頻),無 ECC,無緩衝
  • 介面擴充槽:PCIe 3.0 x16 x 2(x16/x0、x8/x8)、PCIe 3.0 x4 x 1(x4(與 M.2_1 共用)/x2)、PCIe 3.0 x1 x 1
  • 儲存裝置介面:SATA 6Gb/s x 8(SATA6G_1/2 與 DIMM.2_1 共用 SATA 訊號,SATA6G_5/6 與 DIMM.2_2 共用訊號)、M.2 x 1(M key、2242∕2260∕2280、PCIe 3.0 x4/SATA 6Gb/s,PCIe 訊號與 PCIEX4 共用)、M.2 x 1(M key、2242∕2260∕2280∕22110、PCIe 3.0 x4/SATA 6Gb/s,SATA 訊號與 SATA6G_1/2 共用)、M.2 x 1(M key、2242∕2260∕2280∕22110、PCIe 3.0 x4/SATA 6Gb/s,訊號與 SATA6G_5/6 共用)
  • 背板 I/O:PS/2 x 2、USB 3.2 Gen 1 x 5、USB 3.2 Gen 2 x 4、USB 3.2 Gen 2 Type-C x 1、RJ45 x 1、RP-SMA x 2、3.5mm x 5、TOSLINK x 1
  • 附件:DIMM.2 模組 x 1、天線模組 x 1、M.2 螺絲包 x 2、M.2 單面模組緩衝橡膠墊片 x 2、SATA 線材 x 8、可定址 RGB LED 轉接線 x 1、RGB LED 延長線 x 1、測溫線 x 2、Q-connector x 1、ROG 貼紙 x 1、金屬銘牌貼紙 x 1、杯墊 x 1、ROG 鑰匙圈 x 1

X 型切割電路板

Asus ROG Maximus 系列主機板,訴求記憶體超頻特色的 Apex 型號,從 Intel Z270 晶片組時期加入這個大家庭。ROG Maximus IX Apex 以來,這款主機板總是採用 X 型切割電路板,這次採用 Z490 晶片組的 ROG Maximus XII Apex,於 SATA 6Gb/s 插槽周圍深切不少;該處電路板預留給玩家自行移除,移除後的電路板廢料,應該可以做為開瓶器用途。

ROG Maximus XII Apex 主機板繼續採用異型切割電路板,以 X 字樣為發想基礎。

主機板背部並未安排金屬遮罩飾蓋,較為重要的零件為 4 顆 ASM1480 PCIe 快速切換器。

ROG Maximus XII Apex 8 埠 SATA 6Gb/s 連接埠附近的電路板,交由玩家自行移除,移除過後的電路板廢料可做為開瓶器使用,但邊緣處可能較為銳利,建議玩家可使用剪鉗去除銳利處,或者使用銼刀磨平。

除了電路板形狀,散熱片設計也吸納 X 型概念,晶片組 2 側長出 2 片壓克力透明視窗小翅膀,為這款主機板特有的設計。接近主機板角落一隅安排 ROG 眼型標誌,開機後亮起下方 RGB LED 燈光效果;另一方面,SATA 6Gb/s 連接埠電路板背部、延伸至背板 I/O 處理器供電轉換區散熱片下方也安排 RGB LED,使用較為含蓄的方式提供燈光效果。

晶片組散熱器 2 側延伸 2 片壓克力透明小視窗,加強 X 意象概念。

ROG 眼型標誌鏤空,可透出安裝於電路板的 RGB LED 發光效果,使用者也可透過零配件當中的遮光片,自行裁減喜歡的圖樣。

SATA 6Gb/s 插槽電路板背面、處理器供電轉換區散熱片下方均安排 RGB LED。

因應第十代 Core 系列桌上型處理器 Comet Lake S 以及下一世代 Rocket Lake S 用電量的增長幅度,原本既存於處理器供電轉換區上方的散熱片,ROG Maximus XII Apex 直接延伸至背板 I/O 處,大幅度增加與空氣接觸的表面積,內嵌 6mm 熱導管甚至延伸至 VccSA、VccIO 供電轉換處。

處理器供電轉換區散熱片延伸至背板 I/O,大幅度增加與空氣接觸的面積。

VccSA、VccIO 供電轉換亦安排散熱片並連結 6mm 熱導管。

極限超頻設計

ROG Maximus XII Apex 主機板的右上角與下方,結合許多針對超頻所特化的功能。記憶體與 DIMM.2 插槽上方安排 1 個 7 段式雙位數除錯碼。為避免查找除錯碼的麻煩,一旁尚有 CPU、DRAM、VGA、BOOT 簡易除錯燈號,以及使用 LN2 液態氮超頻時,CPU、DRAM、PCIE 附近產生凝結的警示燈號。

Q-Code 7 段式雙位數除錯碼位於記憶體與 DIMM.2 插槽上方,一旁則有 CPU、DRAM、VGA、BOOT 簡易除錯燈,以及 CPU、DRAM、PCIE 凝結警示燈。

從 LED 除錯燈號往下走,可以遇到 4 個微動開關、4 個滑動開關、1 個跳線帽,以及 Probelt 電壓量測點。最大的微動開關為電源按鈕,其二為能夠自訂功能的 FlexKey,預設為重置功能,其餘 2 個微動開關分別為重複嘗試開機 retry 按鈕,以及暫時使用安全設定開機 safe 按鈕。

Asus 保留 4 個滑動開關其中 2 個 RSVD_1、RSVD_2 未說明功能(cold bug 相關),需常時保持在 disable 關閉狀態,Slow Mode 開關讓處理器進入較低頻率的運作狀態,以便讓玩家保存超頻測試成績,Pause 開關則是從硬體層級暫時停止系統運作。

最大的微動開關為電源按鈕,下方則是可自行指定功能的 Flex Key,預設為重置。Flex Key 下方還有個L N2_MODE 跳線帽,將其短路 pin2-pin3,可避免 LN2 低溫不開機的臭蟲。

針對極限超頻所設置的滑動開關以及微動開關,下方則是 Probelt 電壓量測點。

沿著主機板邊緣往下走,則可以發現針對水冷所設計的入水口溫度、出水口溫度偵測針腳,以及流量計插槽,附近還有個最高支援 3A 電流輸出的 W_PUMP+ 插槽(其餘風扇插槽最大輸出均為 1A)。依照這張主機板的設計邏輯,W_PUMP+、AIO_PUMP、FS_FAN1、FS_FAN2 4 個風扇插槽 PWM 訊號預設為 100% 全速輸出。

針對水冷系統,設置 W_IN 入水口溫度、W_OUT 出水口溫度偵測針腳,以及流量計插槽,附近 W_PUMP+ 最高可輸出 3A 電流。

W_PUMP+、AIO_PUMP、FS_FAN1、FS_FAN 2預設輸出全速運轉訊號,若要全部的風扇插槽輸出全速運轉訊號,可將圖片中的 FD_MODE 滑動開關切換至 ON。

NODE 針腳可銜接其它相容設備,如電源供應器、機殼、風扇擴充卡……等。

因應顯示卡超頻需求,雖然這張主機板僅有 2 條 PCIe x16 插槽,Asus 還是在下方板緣安排 Molex 90 度轉角插槽,以便供應更多的 +12V 電流。

8 相 16 個功率級

ROG Maximus XII Apex 目標族群為超頻玩家,因此並未安排內建繪圖顯示 VccGT 供電轉換區,背板 I/O 也沒有視訊輸出連接埠。負責供應處理器核心的 Vcc,這張主機板安排與 International Rectifier(已被 Infineon 收購)合作的 ASP1405I 輸出 8 相 PWM 訊號,單相訊號銜接 2 顆 Infineon TDA21472 OptiMOS Powerstage。

TDA21472 整合驅動器、上下橋 MOSFET,單顆最大承受通過 70A 電流,並支援溫度回報功能,ROG Maximus XII Apex Vcc 共安排 16 顆。每顆 TDA21472 後端銜接 1 個可承受 45A 電流的 MicroFine 合金電感 0.4μH,接著並聯 12 顆 560μf 與 6 顆 100μf 固態電容;ROG Maximus XII Apex 除了音效區電容以外,其餘柱狀固態電容均為 Nichicon 功能性聚合物鋁固態電解電容,長壽命 105℃/10000 小時版本。

ROG Maximus XII Apex CPU +12V 輸入採用 2 個 EPS 8pin 插座,為 ProCool II 設計,內部使用實心針腳,外部包覆金屬層逸散廢熱。

處理器供電散熱片完整涵蓋 Vcc、VccSA、2 組 VccIO 的 MOSFET 和電感。

ASP1405I 接受處理器 SVID 控制,負責輸出 Vcc 的 8 相訊號。

ROG Maximus XII Apex 單相並聯 2 個功率級晶片以及 2 個電感,因此共有 16 個功率級負責 Vcc。

Vcc 單相由 2 顆 TDA21472 共同負責。

Vcc 輸出電壓濾波共有 12 顆 560μf 與 6 顆 100μf 固態電容。

處理器插槽中央除了負責削尖濾波的多顆 MLCC 之外,正、反 2 面各有 2 顆 SMD 封裝的聚合物電容,並留有測溫頭線材穿過的孔洞。

傳統意義上的北橋 VccSA 供電轉換區,放置位置移往處理器插槽下方,透過另外 1 個 ASP1405I 控制雙相規模,單相使用 1 顆整合驅動器、上下橋的 On Semiconductor NCP302045,單相後端銜接 1 個 0.33μH 電感,雙相再並聯 2 個 560μf 固態電容。

VccSA 由另外 1 個 ASP1405I 控制雙相規模。

VccSA 採取雙相規模,單相使用 1 顆 NCP302045 和 1 個 0.33μH 電感,後端並聯 2 個 560μf 固態電容。

VccIO/VccIO_0 和 VccIO_1/VccIO_2 各自使用單相規模,上、下橋 MOSFET 各自使用 1 顆 4C10B,後端銜接 1 個 0.33μH 電感和 2 個 560μf 固態電容。

BCD AS324M-E1 低功率 4 路運算放大器晶片默默地躲在記憶體插槽上方,負責放大各路壓差以便精準控制。

R77775PY 晶片負責提供處理器 BCLK 和 PCIe 時脈,意即能夠獨立調整而不影響對方。

眼光移向記憶體主要供電 VDDQ,ROG Maximus XII Apex 於此處安裝 ASP1103 負責控制雙相規模,單相上、下橋各自採用 1 顆標示為 G4 GUE7V1106 的 MOSFET。在強調記憶體超頻性的前提之下,後端並聯相當多 Panasonic SP-Cap 導電性高分子鋁電解電容 150μf 和 MLCC 陶瓷基層電容。

ASP1103 負責控制記憶體主要供電雙相規模。

記憶體 VDDQ 單相上、下橋各自採用 1 顆 G4 GUE7V1106 MOSFET,後端接上 1 個 0.33μH 電感。

換個方向觀察更明顯,記憶體 VDDQ 供電與插槽之間安排許多 SP-Cap 150μf 電容和 MLCC。

處理器插槽和記憶體插槽之間,ROG Maximus XII Apex 於記憶體線路塗佈一層漆料,官方表示為屏蔽作用,讓訊號傳輸多獲得 1 層保障,也就是宣傳品所述的 OptiMem III,電路板背部記憶體走線則是直接使用大面積銅箔接地包覆。

Maximus XII Apex 電路板正面的記憶體走線,Asus 塗佈 1 層具有屏蔽效果的漆料,降低訊號傳輸的相互干擾。

搞懂通道共用關係式

ROG Maximus XII Apex 為家族成員當中,負責記憶體超頻工作的第一把交椅,縱使功能豐富性不若 Extreme 版本,但 Z490 所提供的 HSIO 高速通道,對於這高階產品還是有所不足的地方,致使 ROG Maximus XII Apex 主機板部分功能、傳輸通道之間有著互斥性。

DIMM.2 其中的 DIMM.2_1,SATA 6Gb/s 訊號與 SATA6G_1、SATA6G_2 共用,使用 DIMM.2_2 插槽時,則 SATA6G_5、SATA6G_6 無法使用。此外,主機板內建 M.2_1 插槽若是安裝支援 PCIe x4 通道 SSD,則 PCIEX4 插槽就無法使用;倘若 M.2_1 安裝支援 PCIe x2 的 SSD,則 PCIEX4 插槽通道數量尚有 PCIe x1 可供使用。

主機板內建 M.2_1 插槽,與 PCIEX4 插槽共享訊號,倘若 M.2_1 僅使用 PCIe x2 時,PCIEX4 插槽尚有 PCIe x1 可供使用。

2 條具備金屬強化層的 PCIe x16 插槽連接至處理器,支援 x16+x0 或是 x8+x8 運作模式,PCIe x1 則不與其它插槽共用訊號。

SATA6G_E1、SATA6G_E2 由 ASM1061 負責。

另外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地方,為 USB 2 和 USB 3 連接至晶片組的方式,USB_E12、USB_E34 2 組 4 個前面板擴充針腳由 1 顆支援 MTT 的 Genesys Logic GL852G USB 2.0 集線器晶片負責,SP_USB11 則是直接連結至 Z490 晶片組。需注意的是,SP_USB11 採用可接出 2 個 USB 2.0 連接埠的 9pin 針腳,但是原本應分屬不同訊號源的 D- pin3、D+ pin5 以及 D- pin4、D+ pin6,此埠將 2 者串接在一起,因此僅能支援 1 個 Type-A。

GL852G USB 2.0 集線器晶片負責 USB_E12、USB_R34 前面板擴充針腳。

ROG Maximus XII Apex 所有 USB 3.2 Gen 2 連接埠均直接銜接至晶片組,Type-A、Type-C 均無例外,Type-A 每 2 埠安排 1 顆 PI3EQX1004B1 redriver 晶片,Type-C 則是安排 1 顆 PI3EQX1002B1 redriver 晶片和 1 顆 ASM1543 多工器晶片負責切換訊號。至於背板 I/O 的 USB 3.2 Gen 1 Type-A,則是由 ASM1074 集線器晶片負責。

背板 I/O USB 3.2 Gen 2 Type-A 每 2 埠安裝 1 顆 PI3EQX1004B1 redriver 晶片,負責強化長距離傳輸的訊號品質。

無論是背板 I/O 或是前面板擴充針腳,USB 3.2 Gen 2 Type-C 均加上 1 顆 PI3EQX1002B1 redriver 晶片和 1 顆 ASM1543 多工器晶片。

背板 I/O 其中 4 埠 USB 3.2 Gen 1 交由 ASM1074 集線器晶片負責。

背板 I/O 其中 1 埠支援 USB Flashback 功能 USB 3.2 Gen 1 連接埠,另行安排 1 顆 ASM1464 redriver 晶片。

有線與無線網路均採用 Intel 產品,有線網路使用產品編號 SLNJY 的 Ethernet Controller (2) I225-V 網路控制器晶片,為修正 IPG(Inter-Packet Gap)最小為 5Byte 的 V2 版本,最高支援 2.5Gbps 連線速度,無線網路則沒有懸念,採用 Wi-Fi 6 AX201 CRF 模組。

有線網路採用已修正 IPG(Inter-Packet Gap)最小為 5Byte 的 Ethernet Controller (2) I225-V V2 版本,最高支援 2.5Gbps 連線速度。

Z490 晶片組已內嵌無線網路的媒體層,外部僅需安裝 Wi-Fi 6 AX201 CRF 模組,即可獲得 802.11ax 協定支援能力。

音效處理區並未額外安排 DAC 晶片或是運算放大器,僅由與 Realtek 合作的 S1220A 晶片負責,但供電仍採用 Unisonic LD2117AG 線性穩壓晶片,並透過 Nichicon 音響級電容調整音色。

另一方面,這張主機板提供免安裝處理器、免安裝記憶體即可更新 UEFI BIOS 的 USB Flashback 功能,將存有 UEFI 檔案的隨身碟插入背板 I/O 指定連接埠,再按下位於同處的按鈕即可。雙 UEFI BIOS 序列式快閃記憶體採用 Winbond W25Q256JVEQ,單顆容量 32MB,主機板板緣另行安裝 1 個微動開關負責切換。

音效處理區並未採用豪華版規格,仍舊是由 S1220A HD Audio Codec 晶片負責,隔離高速數位訊號雜訊的方式,則使用數位、類比接地層分離,SupremeFX 金屬屏蔽遮罩,以及加裝 1 個 LD2117AG 線性穩壓晶片,並導入 Nichicon 音響級電容調整音色。

ROG Maximus XII Apex 背板 I/O 一覽,包含 PS/2 x 2、USB 3.2 Gen 1 x 5、USB 3.2 Gen 2 x 4、USB 3.2 Gen 2 Type-C x 1、RJ45、RP-SMA x 2、3.5mm x 5,並保留 1 個 TOSLINK 光纖音訊輸出,左側按鈕功能為重置 CMOS 設定與 USB Flashback。

本款主機板具備雙 UEFI BIOS 快閃記憶體,使用單顆容量為 32MB 的 W25Q256JVEQ,一旁則是負責 USB Flashback 的 AI1315-A0 微控制器。

ROG Maximus XII Apex 主機板角落一隅安裝 BIOS_SWITCH 微動開關,負責切換 UEFI BIOS,2 顆 UEFI BIOS 快閃記憶體一旁均有 LED,使用時將亮起。

釋放超頻潛能的「AI智慧超頻」

ROG Maximus XII Apex主機板效能實測部分,我們使用Intel第10代處理器 — Intel Core i9-10900K搭配測試,記憶體則選擇十銓科技的T-Force XTREEM ARGB DDR4-4000 8GB x 2,並將記憶體手動固定於 DDR4-2933 MHz等效時脈來進行效能實測。

將記憶體等效時脈設定於 DDR4-2933 時,ROG Maximus XII Apex主機板自行選擇16-18-18-36時序。

ROG Maximus XII Apex主機板搭配Intel Core i9-10900K處理器,CPU-Z處理器效能測試中,單執行緒可達564.8分,多執行緒則是7298.0分。

在記憶體時脈設定為DDR4-2933、時序為16-18-18-36下,以AIDA64量測記憶體頻寬為42628 ~ 42895 MB/s之間,存取延遲為53.0 ns。

搭配1 TB版本的十銓科技MP34 M.2 PCIe固態硬碟,在CrystalDiskMark磁碟效能測試中,讀寫效能為2997.68 ~ 3373.39 MB/s。

ROG Maximus XII Apex主機板搭配Intel Core i9-10900K處理器,在新版的CINEBENCH R20效能測試中,單執行緒為512 cb,多執行緒為 6044 cb。

x264 FHD Benchmark 平均每秒可壓制65.8張1080p影格畫面。

使用PCMark 10進行整體系統效能測試,採用上述零組件搭配能夠獲得9878 分。

記憶體超頻 ATX 大板,Asus ROG Maximus XII Apex 設計分析與測試

記憶體超頻 ATX 大板,Asus ROG Maximus XII Apex 設計分析與測試

記憶體超頻 ATX 大板,Asus ROG Maximus XII Apex 設計分析與測試

以3DMark不同測試場景畫面品質檢視遊戲效能,搭載Intel Core i9-10900K處理器和msi GeForce RTX 2080 SUPER SEA HAWK X顯示卡的測試平台擁有不錯的成績,能夠暢玩各類型遊戲。

在Blender Benchmark的3D場景渲染測試中,測試平台的單張畫面渲染時間為17分17秒84。在超頻實測部分,藉由ROG Maximus XII Apex主機板提供的「AI智慧超頻」功能,將處理器工作時脈穩定超頻在5.3 GHz外,也載入記憶體模組SPD裡的XMP設定,將記憶體等效時脈拉抬到DDR4-4000 MHz。

在啟用AI智慧超頻功能後,CPU-Z處理器效能測試中,單執行緒可達611.0分,多執行緒則是有7428.6分

載入記憶體模組的XMP設定後,以AIDA64量測記憶體頻寬為53155 ~ 56487 MB/s之間,存取延遲為48.7 ns。

同樣在超頻後,使用CINEBENCH R20進行影像渲染測試,單執行緒獲得515 cb,多執行緒為6084 cb。

用來量測電腦平台整體效能的PCMark 10,則是在超頻後獲得突破萬分的10255分。

為極限超頻而生的主機板

主打頂級電競、超頻玩家市場的ROG系列產品中,資歷最為年輕的Apex系列產品從前幾代推出迄今,其產品最大的特色就是「超頻」性能。

因此,ROG Maximus XII Apex主機板自然也承襲歷代優秀的超頻血統,像是比4條插滿更容易超頻的2條記憶體插槽、LN2(液態氮)模式、方便用電錶量測的ProbeIt檢測點、解決cold bug的RSVD開關、雙BIOS切換,以及排除超頻狀況的7段式雙位數和CPU、DRAM、VGA、BOOT除錯燈號…等硬體上幾乎全方位的超頻設計外,也能夠透過具有獨家演算法的「AI智慧超頻」功能,在評估處理器潛能和散熱器的散熱能力後,自動調校出穩定運作的超頻組態。

所以,對手上已有K系列處理器的超頻玩家來說,想要徹底釋放處理器、記憶體的潛力時,如此在軟、硬體上不遺餘力為極限超頻而出的Apex主機板,自然是喜愛挑戰極限超頻的玩家們最好的選擇。

測試平台

  • 處理器:Intel Core i9-10900K @ 3.70 GHz
  • 記憶體:T-Force XTREEM ARGB DDR4-4000 8GB x 2
  • 顯示卡:msi GeForce RTX 2080 SUPER SEA HAWK X顯示卡
  • 系統碟:T-Force MP34 M.2 PCIe固態硬碟 1 TB
  • 電源供應器:Seasonic PRIME 1300W PLATINUM
  • 作業系統:Microsoft Windows 10專業版(64位元)(1909)1

PC!ADV
作者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