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廠們都參一咖,元宇宙真的是未來科技發展的趨勢嗎?

大廠們都參一咖,元宇宙真的是未來科技發展的趨勢嗎?

ADVERTISEMENT

元宇宙現在是科技行業最熱門的關鍵字之一,它內涵豐富、包羅萬象。它可以指一個虛擬世界,在那裡,人們可以盡情發揮想像力。或者,它也可能沒有那麼奇幻,只是一個讓你足不出戶就能舉行商務會談的地方。 

對於支持這一宏偉概念的科技巨頭來說,元宇宙可能是更具體的存在:它可能是下一個賺大錢的好機會。 

在經歷長達15年的行動運算發展熱潮之後,科技領域的大公司搖身一變,發展成為了市值數萬億美元的巨頭。許多公司都認為,控制進入元宇宙和虛擬實境的大門或許是一種全新業務的核心所在,這就好比是20世紀90年代出現的個人電腦和網路瀏覽器,或者本世紀初出現的智慧手機和行動應用。

圖片來源:Unsplash.com @Kasia Bojanowska 

對於這個行業來說,用15年來等待新技術趨勢的出現,實屬一段過於漫長的時間。在這段時期,許多公司都曾立下遠大志向,預計到現在就能在高級人工智慧和量子運算等領域佔據主導地位,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這個過程可能比預期要長。加密貨幣和去中心化運算等全新概念背後的技術似乎前景廣闊,但總的來說,目前仍不清楚其在主流領域的用處。 

因此,科技公司現在都在推銷能夠讓消費者進入虛擬世界並在其中掌控其體驗的設備。突然之間,圍繞元宇宙打造各種新產品呈現出了一種在任何行業都十分罕見的全新吸引力。 

馬克‧祖克伯(Mark Zuckerberg)對元宇宙感到十分興奮,以至於他去年做出了一個引人注目的決定:將公司名稱從Facebook改為Meta。Google多年以來也一直在研發元宇宙相關技術。可以說是移動發展熱潮中最大贏家的蘋果公司,也在研發相關的設備產品。微軟公司也已經開始在元宇宙領域布局,目前已經針對企業和政府機構推出了一款頭戴顯示器設備。 

風險投資人、科技撰稿人馬修‧鮑爾(Matthew Ball)曾就元宇宙概念及有關炒作撰寫過多篇文章。他表示,「如今,大多數公司都認為元宇宙即將到來。就目前的技術發展情況來看,這種說法可能有點超前于現實,但這也恰恰是對巨大機遇的普遍反應。」 

一家研究公司估計,2020年,包括遊戲、VR頭戴顯示器和其他新興設備及網路服務等元宇宙技術的市場規模已經突破了490億美元,而未來每年還將有40%的增長。 

在微軟主導VR技術研究長達十多年的艾力克斯‧基普曼(Alex Kipman)表示:「這是互聯網的發展演變。如果你和我們一樣,那你肯定也想參與其中。」 

將關注重點轉移至元宇宙領域,還有其他的好處。對於Facebook等巨頭公司而言,這有助於讓他們回避內容審核、錯誤資訊和監管機構指控的各種壟斷行為等問題。不過,在元宇宙領域,可能也存在相同的問題,比如隱私保護問題,以及如何管理虛擬世界中的使用者行為等。 

元宇宙並不是新概念。早在1992年,科幻作家尼爾‧史蒂芬森(Neal Stephenson)就創造了這個詞,遊戲公司應該對這個概念很熟悉。幾十年來,在大型多人線上遊戲中,就已經存在一個所謂的數位世界,遊戲使用者可以在其中見面、聊天、做生意。有些遊戲,比如十多年前風靡一時的《第二人生》(Second Life),就設計成了純粹的社交空間。 

2019年,Facebook年度開發者大會現場,相關人員在體驗Oculus Go VR頭戴顯示器設備。圖片來源:Stephen Lam

2014年,Facebook以超過20億美元的成交價收購了專注於製造VR頭戴顯示器的初創公司Oculus,其推出的VR頭戴顯示器設備可以欺騙使用者的大腦,讓使用者感覺置身於數位世界之中。隨後,祖克伯開始將VR描述為下一個重要運算平臺。只不過,目前還難以預測具體的實現時間。 

祖克伯表示,元宇宙將以超越遊戲的方式滲透到日常生活中,為購買商品和服務、與親朋好友聯絡溝通,以及與同事合作等用途提供新的途徑。但目前,Meta的VR頭戴顯示器相當笨重,穿戴這款設備有時候還會讓人感覺眩暈噁心。它完全遮住了使用者的眼睛,將使用者與周圍的世界隔絕開來。 

據知情人士透露,蘋果公司也在研發最佳化VR頭戴顯示器設備。多年來,蘋果打造出了許多備受青睞的使用者友好型產品,但物理條件等因素也直接限制了蘋果VR頭戴顯示器產品的研發進度。 

這位知情人士稱,蘋果的產品原型看起來像是滑雪鏡,需要使用者佩戴單獨的硬體設備,並且這個設備還不能離身。對此,蘋果拒絕發表評論。 

許多專家認為,祖克伯的構想最終只能透過輕型眼鏡設備來實現,這種設備可以將數位圖像疊加到現實世界畫面——通常也稱為「擴增實境」(AR)。 

當人們行走在街上時,他們可以透過似乎懸浮在眼前的數位顯示螢幕查看最新的體育賽事結果。他們也可以坐下來與旁邊的人展開交談,甚至可以與不在身旁的人展開交談。 

Google也在研發類似的頭戴顯示器產品。早在2013年,Google就對外推出了其研發的第一款智慧型眼鏡Google Glass。然而,由於其外觀設計,加上對個人隱私的處理不當,這款產品遭到了強烈抵制。多年後的今天,Google又在加緊研發新的產品。 

2013年,Google對外推出的智慧型眼鏡Google Glass。圖片來源:Justin Sullivan 

去年,Google收購了一家名為North的初創公司,該公司此前購買了電腦晶片巨頭Intel智慧型眼鏡專案背後的許多專利。據早期測試人員稱,這款產品可以將數位圖像直接投射到戴眼鏡的人眼中。儘管比普通眼鏡重,但佩戴起來卻非常舒適。對此,Google拒絕發表評論。 

然而,對於科技公司所描繪的一切,到底對主流群體有多大的吸引力,目前仍然是一個未知數。2021年11月之前一直在負責GoogleVR和AR硬體研發的尼基爾‧巴爾拉姆(Nikhil Balram)表示,完全遮住眼睛的VR頭戴顯示器「只是你在某些任務中會使用的設備,雖然整個體驗過程可能會令人驚歎,但它並不適合大眾」。 

Intel的AR項目也曾打造出一款智慧型眼鏡產品原型Vaunt,並且還邀請了消費者參與測試。該專案負責人傑瑞‧巴提斯塔(Jerry Bautista)最近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些設備反映出了廣闊的市場前景,它不僅可以作為滿足個人需求的技術設備,而且還可以發展成為促成新的行銷來源的新型運算平臺。 

 「我們把硬體當作贈品,但會透過資料賺錢。在硬體上每投入1美元,我們在軟體和資料銷售方面就能賺到3美元。」巴提斯塔說。 

因此,我們不難理解的是,為什麼蘋果、Google、微軟和Meta等公司都在探索類似技術。據巴提斯塔稱,對一些公司來說,這或許是軟體和服務銷售的新途徑;對其他公司而言,這可能是廣告銷售的新管道。 

不過,也有專家表示,類似技術的完善過程可能需要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雖然目前有一些AR眼鏡與普通眼鏡一樣小巧輕便,但它們還無法提供足夠的運算能力,達不到滿足日常使用所需的基本影像處理性能。 

巴爾拉姆稱:「有時候,『可能需要10年』可能只是『我不知道』的另一種說法。」他去年底離開Google後,加入了一家研發創新型可穿戴AR平臺的以色列公司,主要負責VR頭戴顯示器產品的研發。 

2018年,Intel關停了Vaunt項目。在這之前,其將許多專利都出售給了Google後來收購的初創公司North。巴提斯塔稱,Intel終究覺得難以回答有關技術的許多問題。 

他還表示,由於歐洲和全球其他國家的隱私法規,Vaunt專案帶來的破壞可能要大過於其產生的價值。據公司估計,如果不關停這一項目,Intel年營收中的3%都可能面臨風險。 

如今,全球許多最有影響力的科技公司也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我們可以打造出令人驚歎的產品。」 巴提斯塔說,「硬體不是最難的部分。商業模式不是最難的部分。找到這些設備使用的場景與方法也不是最難的部分。最難的是,一旦資料洩漏出去後,又會發生什麼?」

36Kr
作者

36氪(36Kr.com)累計發表超過10.8萬條包含圖文、音訊、影片在內的優質內容。氪原創內容體系涵蓋新創公司、大公司、投資機構、地方產業與二級市場等內容模組,設置有快訊、深度商業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