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 Dropbox 拒絕了蘋果收購,現在已成 iCloud 大患

當年 Dropbox 拒絕了蘋果收購,現在已成 iCloud 大患

Dropbox 舉行了第一次開發者大會,公佈了 Chooser 和 Saver(統稱 drop-in)兩款新外掛程式,以及重量級的 Datastore 介面。讓開發者可以十分方便地從 Dropbox 裡存取內容。

當年 Dropbox 拒絕了蘋果收購,現在已成 iCloud 大患

如果你也曾跟我一樣希望 iCloud 成為 iOS 和 OS X 的超級黏合劑,恐怕你也對此失望過。自從它讓我寫了一晚上的文章不翼而飛,並隨著 PC 和 Android 也開始成為我的使用設備,我就很少再用到 iCloud。

不滿意的不只是我這樣的使用者。某個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知名開發者曾說:「iCloud 關於支援 Core Data 的承諾理應解決同步資料庫(database)的所有棘手問題,可它就是沒做到。」

iCloud 已推出將近兩年,然而它仍然沒有很好地滿足開發者及使用者日益強烈的需求。在這樣的關頭,Dropbox 這家曾拒絕賈伯斯 8 億美元收購提議的雲端同步網路硬碟公司,正在有條不紊地執行著自己的野心計畫。

當年 Dropbox 拒絕了蘋果收購,現在已成 iCloud 大患

昨天 Dropbox 舉行了自家第一次開發者大會,公佈了 Chooser 和 Saver(統稱 drop-in)兩款新外掛程式,以及重量級的 Datastore 介面。drop-in 可讓開發者十分方便地從 Dropbox 裡存取內容,而 Datastore 是用於同步 App 內中繼資料(metadata)的介面。

簡單來說,Datastore 讓 Dropbox 不再侷限於「檔案」,還有 App 內更零碎的東西,比如一條待辦事項、一條筆記等等,並且 Dropbox 的處理方式更智慧化。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有兩台設備,安裝了採用 Dropbox 同步方案的一個待辦事項 App。我在兩個設備上分別做了不同的操作,Dropbox 能夠將這兩次操作智慧處理疊加,而不是像 iCloud 方案(document based)一樣只能保留某一設備的最後編輯狀態。

這正好是開發者(特別是 iOS 平台)的「痛處」,有開發者評價「iCloud 毫無疑問是用於檔案儲存的絕好工具」——言下之意,我想其實是「我們需要的不只是簡單的檔案儲存,請給我們更多。」

相比 iCloud,除了如今便捷、完善、強大的資料存取及同步功能,Dropbox 還有另外一個殺手鐧:跨平台支持。現在 Dropbox 已經推出了支持 Windows、Mac、Linux、iOS、Android、BlackBerry 等平台的使用者用戶端,此外它還有網頁版本。
今年的 WWDC 大會上,蘋果並沒有提到 iCloud 將來可能會有的改進。如果 iCloud 還是這副德行,那麼將會有越來越多的開發者會選擇更為完善的 Dropbox 方案。實際上,現在已經有不少 Apps 內建了 iCloud 及 Dropbox 同步方案,我毫無例外地都選擇了 Dropbox,只因為跨平台因素,以及作為長期 Dropbox 使用者所積累起來的信心。

我不懷疑 Dropbox 真的有一天會取代我的電腦硬碟。當我用最新版 Mailbox 直接抓取 Dropbox 裡的文件快速發一封工作郵件,而不是到電腦跟前蹩腳地上傳附件並焦急等待的時候,我的腦子裡浮現的正是 Dropbox 的 slogan ──

Your stuff, Anywhere.

當年 Dropbox 拒絕了蘋果收購,現在已成 iCloud 大患

ifanr
作者

ifanr依托於中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大潮,用敏銳的觸覺、出色的內容,聚焦 TMT 領域資訊,迅速成為中國最為出色的新銳科技Blog 媒體。

使用 Facebook 留言

piyopiyolee
2.  piyopiyolee (發表於 2013年7月14日 15:11)
樓上舉的例子超好笑,你的單眼有可以上傳iCloud的功能嗎?
如果沒有,線上相簿管理沒有比iCloud好用的? 果蠅無誤...
FUCXSOP
4.  FUCXSOP (發表於 2013年7月14日 19:28)
※ 引述《piyopiyolee》的留言:
> 樓上舉的例子超好笑,你的單眼有可以上傳iCloud的功能嗎?
> 如果沒有,線上相簿管理沒有比iCloud好用的? 果蠅無誤...

三十二朔月本來就是果蠅啊
症狀比我這個 iPad mini 用戶還嚴重
你是今天才知道嗎 ╮(╯_╰)╭
液態氮
5.  液態氮 (發表於 2013年7月15日 13:19)
常常有人在問,
網路頻寬要這麼快做什麼?
這就是高速網路+網路硬碟帶來的殺手級應用...
的確,他是不能取代又笨又重又不方便攜帶的傳統硬碟,
但是它所帶來的輕便效益及跨平台,
更是造福了不少人們。
(同時也是資訊人員的資安惡夢= =)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