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的緋聞風暴女神:Amanda Rosenberg

Google的緋聞風暴女神:Amanda Rosenberg

就在Google負責Android產品頭號大將,全球副總裁Hugo Barra宣布跳槽到小米之後,第二天就爆出原來背後的內情不單純,起因很可能是Hugo Barra與Sergey Brin為了一個女人爭風吃醋所導致。一夜之間,全球突然聚焦在這個名叫Amanda Rosenberg的女子身上,因為她的戀情,導致全球最重要科技公司權力核心的大地震。

其實當初傳出Hugo Barra跳槽的新聞,就有很多人疑惑,在矽谷行之有年的競業條款怎麼這次沒有生效?很少見到一位目前還在線上的大將,能夠這麼順利地跳槽到與他業務相關的公司,然後原公司沒有威脅說要把他告到死,竟然還發聲明稿笑著祝福他一路順風,這樣和平的發展真是非常反常。

Google的緋聞風暴女神:Amanda Rosenberg

▲小米官方粉絲團宣布Hugo Barra加入團隊的消息。消息一推出,讓之前某公司花了3.6億所拍的火腿腸廣告像是丟到水裡,再也沒有人提起過。

後來根據AllthingsD的連串爆料,發現就在Hugo Barra離開的同一天,也爆出已經有兩個孩子的Google創始人Sergey Brin與老婆分居已久,以及他被發現與員工發展婚外情。而這個員工,就是Google Glass行銷經理Amanda Rosenberg。

(值得一提的是,Google的公司政策是禁止辦公室戀情的,緋聞爆發之後,據說Amanda Rosenberg已經被調離行銷經理的職務。不過,Sergey Brin依然是Sergey Brin。)

Google的緋聞風暴女神:Amanda Rosenberg

這位Amanda Rosenberg是英國與香港的混血兒,今年才26歲,2008年加入Google,之前是Google+的行銷經理。身為前任Google+行銷經理,Amanda Rosenberg當然有自己的Google+帳號囉!而且她非常愛分享照片,因此網友連上去之後發現,Amanda Rosenberg原來是個氣質正妹。而且由於她有著東方人的輪廓,更是讓東方國家也對這段故事特別感到興趣。

Google的緋聞風暴女神:Amanda Rosenberg

▲圖片來自Amanda Rosenberg的Google+

之後Amanda Rosenberg成為Google Glass的行銷經理。事實上,她也很刻意把自己營造成根據Google Glass的最佳代言人,當初許多Google Glass的流出照片,都是由她戴著Google Glass。現在,就連戀情都跟Google Glass綁在一起。

Google的緋聞風暴女神:Amanda Rosenberg

▲Amanda Rosenberg在Google的發展簡歷,雖然時間不長,但背後的故事相當精采。

▲Amanda Rosenberg之前出現在Google Glass的短片。

Google的緋聞風暴女神:Amanda Rosenberg

▲在Google Glass開發時期,Amanda Rosenberg與Hugo Barra發展的戀情階段。

Google的緋聞風暴女神:Amanda Rosenberg

▲隨著Google Glass推廣時期,Sergey Brin不但親自坐地鐵行銷這個眼鏡,也與Amanda Rosenberg發展出戰友(佔有?)關係。

或許我們也該知道,對Google Glass下命令的語音命令「OK,Glass」這個指令,就是在Amanda Rosenberg的建議之下採用的。根據Amanda Rosenberg的Twitter,她之前有想過幾個簡單有力的備案,包括:

Listen up Glass
Hear me now
Let me use Glass to
Go Go Glass
Clap on
Device, please
3, 2, 1...
Glassicus
Glass alive
Pew pew pew

最後她決定用更簡單有力的:OK。並且將這個建議遞交給Google Glass計畫的負責人。也因此幫自己爭取到Google Glass這個大熱門產品的行銷經理職位。

Google的緋聞風暴女神:Amanda Rosenberg

▲畫面僅擷取部分,原始畫面請見連結

其實Amanda Rosenberg這個小姑娘真的是不簡單,從下面這個演說的短片中就可以看出來,她在專業領域上表現出來的自信與台風,都相當的大方得體。也難怪網友封她為Google女神。

 

(後面還有Amanda Rosenberg個人圖輯)

janus
作者

PC home雜誌、T客邦產業編輯,曾為多家科技雜誌撰寫專題文章,主要負責作業系統、軟體、電商、資安、A以及大數據、IT領域的取材以及報導,以及軟體相關教學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