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紋辨識技術,哪家比較強?

指紋辨識技術,哪家比較強?

iPhone 5s首次為智慧型手機帶來較具實用性的指紋識別之後,Android廠商也跟進。過去一年裡市面上出現了多款配備指紋識別的手機,像是Galaxy S5,HTC One Max、華為mate 7……指紋識別這個原本小眾市場突然熱門了起來。那麼,它們所用的技術來自於哪些公司,哪家的技術又更好一點?

指紋辨識技術,哪家比較強?圖片來源

目前最好的體驗還是出現在iPhone 6/6 Plus/5s 以及 iPad Air 2、iPad mini 3上的指紋識別。它來自於AuthenTech公司,這家公司持有「使用單晶基底薄膜的感測器電路指紋生物感測器及相關方法」。按壓式指紋識別與iOS設備固有的實體HOME按鍵融合,讓使用者不知不覺間養成使用習慣。TouchID也成為iPhone差異化賣點。

2012年Apple收購了AuthenTech,基於公司文化的產品封閉系統想法,AuthenTech不向其它手機廠商提供類似的指紋識別技術。

於是Android廠商們只好另闢蹊徑。三星反應最快,在Galaxy S5上採用了Validity提供垂直滑動(Swipe)式指紋識別技術。一年前矽谷老牌人機互動公司Synapitcs收購Validity,借助自己和PC廠商以及手機廠商的固有合作關係推廣指紋識別技術。

Synapitcs是PC觸控板、變形筆電觸控螢幕IC、智慧型手機觸螢幕控制器領域市占率第一的供應商。因此它和聯想、三星、小米、摩托羅拉等PC、手機廠商都有密切的合作關係。在AuthenTech按壓指紋識別被Apple獨佔的時間段內,Validity幾乎成了Android廠商唯一的選擇。

昨天Synapitcs在北京舉行的記者會上,聯想透露除了和Synapitcs進行手機觸控螢幕上的合作之外,還有關於指紋識別方面的合作,暗示聯想將推出配備指紋識別技術的新款機型。

然而Synapitcs的問題在於,垂直滑動式的指紋識別用戶體驗不夠好。滑動的角度和速度容易影響成功率,而且滑動手指這個動作不太符合用戶日常的操作習慣。在記者提問時,Synapitcs CEO Rick Bergman表示他們也很關注按壓式指紋識別技術,收購Validity之後,加倍擴充了其研發團隊,年底將發佈兩款改良後的指紋識別技術。

Rick Bergman還表示在一年多之前Synapitcs押注指紋識別是「承擔風險的舉動」,而這種冒險已經有所回報,現在他們已經成為筆記型電腦/手機指紋識別領域佔有率第一的品牌。

手機上的指紋識別的市場潛力已經初步展現,不同領域的玩家也在進入這一市場。
據悉華為mate 7則使用了來自瑞典Fingerprint Cards提供的觸摸式指紋感測器。FPC之前主要用於銀行等行業,這是他們的首款行動觸摸感測器。FPC不會是唯一一家進入這一市場的企業,原本在銀行、安全等領域耕耘的生物識別公司現在都嗅到了手機指紋識別市場的風向,行業觀察者認為未來將會有10餘家公司進入這一市場。

Android指紋識別上還有一個生態難題:尚未得到Android官方系統的支援,指紋識別技術目前還不能惠及整個生態。除了用於解鎖外,手機廠商只能分別去和應用程式公司合作來推廣指紋識別的應用場景,例如三星、華為和Paypal、支付寶的合作,不能取代密碼用於Google帳號的登陸、Google Play商店的購買等。不過隨著越來越多的Android機型也配備指紋識別,獲得官方系統支援應該只是時間問題。雖然目前的方案還都比不上Apple獨佔的AuthenTech技術,但指紋識別比官方系統內建的人臉識別,效果可好太多了。

隨著我們手機的個人隱私和資料越積越多,不設防就太冒險了,而如果設置繁瑣的解鎖圖案、密碼又太麻煩。指紋識別的意義不在於完全取代密碼,而是尋求便利和安全的平衡,相比頻繁輸入密碼更便利,而且指紋可以作為一個身份ID,用於更多需要身份驗證的應用和場景。

指紋辨識技術,哪家比較強?

延伸閱讀:

MasterCard 生物體認證信用卡,指紋辨識提高電子交易安全性

iPhone 5s 的指紋辨識真的可以成為密碼終結者嗎?

PingWest中文網
作者

PingWest是一家全球視野的尖端科技媒體,提供關於中國與美國的最尖端科技創業資訊,致力於成為溝通這兩個全球最大互聯網/移動市場的互聯網社群。

使用 Facebook 留言
wade
1人給推

1.  wade (發表於 2014年11月02日 08:44)
這跟標題完全不符,真不知道作者在想什麼?重點呢?╮(╯_╰)╭
ulyssesric
2.  ulyssesric (發表於 2014年11月02日 10:39)
※ 引述《wade》的留言:
> 這跟標題完全不符,真不知道作者在想什麼?重點呢?╮(╯_╰)╭

重點就是 Apple 完勝,還有什麼別的嗎?

真正的問題是,作者所謂「用戶體驗」的依據到底是什麼?
網路票選?還是他自己的偏好?
兩者技術差異除了使用方式的不同,其他還有什麼差?
辨識錯誤率?偽造破解成功率?什麼都沒講。

簡單的說,想要在3C技術類型的網誌上寫一篇好報導,
只靠本篇這樣的質與量,是完全不夠的。
Hiro
3.  Hiro (發表於 2014年11月02日 13:50)
> 真正的問題是,作者所謂「用戶體
> 驗」的依據到底是什麼?
> 網路票選?還是他自己的偏好?
> 兩者技術差異除了使用方式的
> 不同,其他還有什麼差?
> 辨識錯誤率?偽造破解成功率?
> 什麼都沒講。
+1
確實是個無關緊要的文章…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