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網路大斷線,Twitter、Airbnb、Reddit、Spotify 均無法連接:原因是這家公司遭到DDoS攻擊

美國網路大斷線,Twitter、Airbnb、Reddit、Spotify 均無法連接:原因是這家公司遭到DDoS攻擊

美國東部地區的週五上午,台灣地區昨天晚上七點左右,美國東岸地區的網路業者發生了集體大斷線的事件,許多重量級的網路服務紛紛無法連接,包括有GitHub、Twitter、Airbnb、Reddit、Freshbooks、Heroku、SoundCloud,、Spotify 和 Shopify。

由於美國東岸匯集了許多重要的網路公司,因此這次的事件引起相當大的風波。經過調查,發現是提供動態DNS服務的DynDNS報告遭到DDoS攻擊。而DynDNS主要服務的就是美國東岸的網路業者,因此造成大量的網路業者服務無法連接。

DynDNS的報告指出,他們在當地時間週五11:10 開始發現,有外界利用 Botnet傀儡網路對於他們的Dyn Managed DNS基礎設施進行攻擊,而公司的資安人員隨後也採用了必要措施,藉此來緩和DDoS的攻擊,但是這次的攻擊依然使得許多使用DynDNS服務的廠商發生了問題。

(相關報導:導致美國大規模網站無法連接的 Botnet傀儡網路是什麼?威脅到底有多嚴重?)

 

美國網路大斷線,Twitter、Airbnb、Reddit、Spotify 均無法連接:原因是這家公司遭到DDoS攻擊

DNS指的是網域名稱系統(Domain Name System),是用來將網域名稱和IP位址進行對映的一種服務,就像是一本電話簿讓你可以依照電話號碼找到號碼的主人,在網路上則是可以透過網域名稱去找到這個網站所在的實際IP位址進行連接。而當DNS遭受攻擊,無法進行映對的時候,當你輸入網域名稱,他就無法幫你翻譯成為實際的IP位址,因此就找不到提供這個網路服務的網站。

而至於是誰發動攻擊目前還不得而知,有一派的說法是因為目前美國大選有駭客對於政治候選人的不滿所發動,也有人說是俄羅斯駭客所為。不過,目前都無法證實。

而過去業界認為DDoS是一種比較弱的威脅,但是在這次的攻擊事件之後,外媒形容網路世界進入了一種新的年代。以往的DDoS攻擊的目標是單一的公司、讓單一公司的網站癱瘓,目的則是針對這間公司進行理念上或是金錢上的報復。但是現在的DDos的攻擊目標,則是希望引起網路上大規模的癱瘓。

DynDNS是重量級的網路服務公司,他們具備幾乎非常安全的機制,可以抵抗一般的DDoS攻擊。但是資安專家發現,從過去兩年開始,有一群駭客專門針對網路上一些重要節點的網路公司發動DDoS攻擊,這種攻擊方式比以往傳統的DDoS攻擊手法更為複雜而精密,這些攻擊會先針對這些重要節點公司如何預防攻擊的策略下手,然後知道怎麼樣可以一擊得手,將這個重要節點的目標癱瘓,進而影響到其他的網站。

而要做到這點,光是單一的駭客或是一般的組織是無法做到的,可能要國家級的組織才有能力進行。目前一般傾向於幕後的主導者是中國或是俄羅斯。

美國網路大斷線,Twitter、Airbnb、Reddit、Spotify 均無法連接:原因是這家公司遭到DDoS攻擊

而這次受到影響的網路服務商,根據gizmodo的讀者回報,影響的不僅僅只有一開始列的這幾家,根據他們形容,美國有「一半以上的網路被關閉」,列表如下:

  • ActBlue
  • Basecamp
  • Big cartel
  • Box
  • Business Insider
  • CNN
  • Cleveland.com
  • Etsy
  • Github
  • Grubhub
  • Guardian.co.uk
  • HBO Now
  • Iheart.com (iHeartRadio)
  • Imgur
  • Intercom
  • Intercom.com
  • Okta
  • PayPal
  • People.com
  • Pinterest
  • Playstation Network
  • Recode
  • Reddit
  • Seamless
  • Spotify
  • Squarespace Customer Sites
  • Starbucks rewards/gift cards
  • Storify.com
  • The Verge
  • Twillo
  • Twitter
  • Urbandictionary.com (lol)
  • Weebly
  • Wired.com
  • Wix Customer Sites
  • Yammer
  • Yelp
  • Zendesk.com
  • Zoho CRM
  • Credit Karma
  • Eventbrite
  • Netflix
  • NHL.com
  • Fox News
  • Disqus
  • Shopify
  • Soundcloud
  • Atom.io
  • Ancersty.com
  • ConstantContact
  • Indeed.com
  • New York Times
  • Weather.com
  • WSJ.com
  • time.com
  • xbox.com
  • dailynews.com
  • Wikia
  • donorschoose.org
  • Wufoo.com
  • Genonebiology.com
  • BBC
  • Elder Scrolls Online
  • Eve Online
  • PagerDuty
  • Kayak
  • youneedabudget.com
  • Speed Test
  • Freshbooks
  • Braintree
  • Blue Host
  • Qualtrics
  • SBNation
  • Salsify.com
  • Zillow.com
  • nimbleschedule.com
  • Vox.com
  • Livestream.com
  • IndieGoGo
  • Fortune
  • CNBC.com
  • FT.com
  • Survey Monkey
  • Paragon Game
  • Runescape

 

資料來源:gizmodogizmodowired

janus
作者

PC home雜誌、T客邦產業編輯,曾為多家科技雜誌撰寫專題文章,主要負責作業系統、軟體、電商、資安、A以及大數據、IT領域的取材以及報導,以及軟體相關教學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