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被科技公司炒魷魚?研究:不要做隱姓埋名的人

如何避免被科技公司炒魷魚?研究:不要做隱姓埋名的人
網路世代提倡創新工作,雇主同時也提供這些人才各種彈性工作條件,但是組織畢竟是組織,脫離不了人與制度的束縛,而新式人才如何能在當中取得平衡,搭上晉升階梯?加州柏克來大學教授 Goldberg 與 Sameer Srivastava 分析哪些新世代人才能夠同時適應環境,又能表現出眾,在組織中獲得成功。

這份研究題目為《Fitting In or Standing Out? The Tradeoffs of Structural and Cultural Embeddedness》發表在美國社會學評論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上,作者想知道,科技公司要求創新、多元、創意,員工都不想被取代,也不想被視為平庸,人人都想爭取表現,但不表示可以漠視企業結構與文化制度,企業為員工創造一個更大的,激勵的身份感,使他們成為組織當中有生產力的成員,但在此之下,員工要如何爭取表現?

研究人員針對中型科技公司 601 名全職員工於 2009-2014 年封存的電子郵件進行自然語言分析。研究人員植入語言分析程式,針對的內容是能夠反映文化風格與文化一致性水準,而不是工作的功能與產業相關的語言。

接著進一步分析結構與電子郵件互動的模式分析組織當中的小團體。先前研究顯示組織若能在小團體之間搭起橋樑,對員工有益,因為資訊可以互相流通,員工觸角可伸到不同世界是使他們展露才華的關鍵。

要知道這些與員工成功有何關聯,研究人員透過人力資源部門提供的離職員工做資料分析,區別自願離職與非自願離職者,再與不同員工類型進行配對,找出哪一種人能夠飛黃騰達,哪種人面臨最大的失業風險。

研究人員透過自然語言測量文化同化性,與不同團體間的連結性兩項指標後,將企業員工依據文化與結構嵌入程度做分類,分成「雙嵌入角色」、「非嵌入角色」、「同化經紀人」、「整合但不符合者」。

「整合但不符合者」對小團體有共同承諾,但沒有完全融入企業文化。「同化經紀人」有來自各種部門的朋友,但不屬於任何團體,這種人高度展現企業文化,講話與穿著都與大家一樣,代表有高度文化適應性,但沒有太明顯的黨派與個人形象。

「雙重嵌入者」是在文化上的服從者,也是密集組織網路的一部份,從來沒有表現突出,也不想往前進,對公司的近況沒有意識,只知道自己同儕的近況,因此「雙重嵌入者」沒辦法有特殊表現。

研究人員比較電子郵件與個人紀錄發現,最容易失業的是「非嵌入角色」,這種人與組織不同部門都有互動,但不屬於任何團體,也不適應企業文化。最能飛黃騰達的是「同化經紀人」。有趣的是,被認定為「雙重嵌入者」的人,完全適應組織文化與結構,但這類型的人被炒魷魚的人數,比「整合但不符合」者高三倍。

顯然適應文化與脫穎而出對職業成功一樣重要,如果你隱身於組織結構與文化,在強調創意與創新的科技公司,就會被視為平庸者。但如果你講話與穿著都與同儕不一樣,也不屬於任何團體,會被視為奇怪且有威脅的人。

要如何在這當中取得平衡,研究人員表示,「無論你是極力維持自己在小團體的位置,但行為有一點怪異來彰顯自己,或是做一個了解組織當中任何事,也知道如何融入文化的終極網絡人,都必須在不惹怒其他人的前提中來區別自己。」

如何避免被科技公司炒魷魚?研究:不要做隱姓埋名的人

TechNews科技新報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