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獄風雲Maker版!美國一群囚犯想上網抓片,在監獄中偷偷DIY兩台電腦、駭入監獄內網

越獄風雲Maker版!美國一群囚犯想上網抓片,在監獄中偷偷DIY兩台電腦、駭入監獄內網

現在很多國家,都已經將「上網」列為人民的基本人權之一,而我們的日常生活恐怕也很難離開網路。不過,在監獄裡頭當然就沒有這樣的權力了。但是為了要上網,美國一個監獄的囚犯,竟然群策群力,在戒備森嚴的監獄裏頭,DIY出來了兩台電腦,整個過程離情的程度堪比「刺激1995」。

美國俄亥俄州檢察長的辦公室發表了一篇詳細的報告,該份報告是關於2015年在俄亥俄州的一個監獄裡頭,被發現竟然被犯人悄悄的建了兩台電腦,並且還連上了監獄內的網路的事件調查報告。

事件的起因,是因為監獄IT部門發現監獄內有一名約聘人員,在使用網路的流量超過了他個人的平日額度,因此IT人員展開調查,但是調查的時候發現一件很奇怪的事:在系統顯示超出流量的這段期間,該名約聘人員正在休假,並沒有進到監獄。

而且,IT人員發現,根據報表的顯示,發出超額流量的電腦應該是位於監獄裡頭P3訓練室,問題是當他到了P3訓練室,發現根本沒有那台電腦,因為訓練室中只有6台電腦,而被標記的電腦編號為「9」。

然後,他又根據報表,顯示這台電腦連接的網路部為Switch的Port 16,於是他就去Switch來尋找這台電腦。

越獄風雲Maker版!美國一群囚犯想上網抓片,在監獄中偷偷DIY兩台電腦、駭入監獄內網

在他的追查之下,發現Switch的Port 10以及Port 16有著兩條不明的網路線。

越獄風雲Maker版!美國一群囚犯想上網抓片,在監獄中偷偷DIY兩台電腦、駭入監獄內網

然後他順著這兩條實體網路線,終於在一個天花板上面,發現了兩台神秘的電腦,整個事件才爆發出來。

越獄風雲Maker版!美國一群囚犯想上網抓片,在監獄中偷偷DIY兩台電腦、駭入監獄內網▲被發現藏著電腦的天花板

這兩台電腦是怎麼來的呢?

原因在於該監獄的囚犯參與了當地的一個綠色環保非營利組織RET3的資源回收工作,他們的工作就是拆解回收的舊電腦,將電腦中的零件拆解,以便後續進行資源回收。不過,由於拆解工廠的管理鬆散,因此給了囚犯可趁之機,他們就將這些零件拼拼湊湊,帶回監獄組裝成了兩台電腦。

不過,有了電腦當然也不可能明目張膽的就放在地上等著被查獲,因此他們將這兩台電腦,藏在了監獄中訓練室的天花板上。

不過,這群囚犯要將兩台電腦組裝起來其實也沒有那麼容易,畢竟從RET3的拆解工廠,到監獄的P3訓練室有一段路程,距離為335公尺。其中必須要通過一段走廊、大門、還有金屬探測器的檢驗。不過,顯然是監獄的看守人員疏於監管,才給了他們可趁之機。

我們可以看下面這張平面圖,不可能就這麼明目張膽的抱著兩台主機走上這麼長的路程,因此他們必須要化整為零,分批將電腦元件拆解帶回來,然後原地組合。

越獄風雲Maker版!美國一群囚犯想上網抓片,在監獄中偷偷DIY兩台電腦、駭入監獄內網

那麼,這些囚犯如此大費周章的建了兩台電腦,他們到底用這兩台電腦來幹嘛了呢?根據鑑識人員的調查,這兩台電腦的硬碟至少做過以下的動作:

  • 透過監獄內部的系統搜尋一名名叫「Kyle Patrick」犯人的資料,包括他的住址、社會安全卡等的資訊。
  • 利用「Kyle Patrick」的名義,申請了五張信用卡。
  • 一篇 Bloomberg Business 的文章,內容是描述一個罪犯如何利用非法的社會安全號碼、出生日期、銀行帳號資訊、地址以及網路,來利用信用卡進行稅務詐騙的過程。
  • 偽造的監獄通行證,讓囚犯可以進入監獄部分的限制區域。
  • 大量的盜版影片
  • 大量的電視劇
  • 大量的音樂
  • 大量的A片

不知道這位名叫「Kyle Patrick」的犯人跟他的獄友有什麼深仇大恨,連到了監獄裡頭,都還有人不惜想辦法組裝電腦來以他的名義進行詐騙....此外,也可以發現就算是在獄中生活,「男人的價值在於硬碟的容量」這句話依然是有效的。

除此之外,顯然這些人還不乏電腦好手,因為鑑識人員還在硬碟中發現了許多專業的駭客工具,可以用來破解密碼、發放垃圾郵件、進行中間人攻擊的種種工具都有。顯示這些人在監獄中顯然也沒有把技術放下,還是在繼續「進修」。

除此之外,調查人員還發現,自從調查人員發現監獄中有未知的電腦,但是還沒有找到這兩台電腦的確切位置之前的這段期間,這兩台電腦在這段期間使用了CCleaning至少十次以上,試圖要清理其中的瀏覽痕跡。

最後,根據調查,至少有五名囚犯涉及了這整個事件。而州檢察長 Randall J. Meyer 則是在報告中感嘆,認為這個情節就像是一部老電視喜劇「 Hogan's Heroes」一樣。這個1965年的喜劇描述的就是二次大戰期間,一群身陷德國集中營的戰俘,如何在監獄的守衛看守之下,進行破壞活動。

資料來源:arstechnica

janus
作者

PC home雜誌、T客邦產業編輯,曾為多家科技雜誌撰寫專題文章,主要負責作業系統、軟體、電商、資安、A以及大數據、IT領域的取材以及報導,以及軟體相關教學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