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13 20:35

[鳥專欄]大,真的比較好:淺談數位相機的感光元件(上)

ADVERTISEMENT

(註:本文為2009/8/21首次刊出)【編按】好久不見的鳥專欄又來了!這次Bird要談的是數位相機中的重要元件:感光元件。很多人都知道,不論是CMOS還是CCD,感光元件的尺寸都是愈大愈好;但為什麼愈大愈好?道理何在?這次鳥大師就要從量子物理的角度,來替我們解惑:為什麼感光元件真的愈大愈好。由於原文頗長,本文照例分上中下三段刊出。 最近隨著Olympus E-P1的上市,帶動一股高畫質隨身機的熱潮。除了Micro 4/3系統所帶來的交換鏡頭能力外,E-P1在接近隨身機的體積內能達到接近DSLR的畫質,更是為人所津津樂道。

E-P1不只將幾台曾是隨身機機王的高畫質機種如Canon G10、Panasonic LX3等遠拋在後,更號稱能和眾DSLR大哥們平起平坐。在這小巧的機身裡,究竟是什麼魔法讓E-P1能有如此本領?

其實答案很簡單,一切都只是因為E-P1的感光元件比較大片而已。講完了。

ADVERTISEMENT

不過,我知道你一定還想再多聽一點,所以我們就來好好聊聊「尺寸」這個問題吧。

真的就只是大而已

感光元件,就是數位相機裡用來取代底片的那一小塊半導體元件,在這小小的晶片上,排列著數以千萬計稱為「像素」的小單位,用來感測影像。你有沒有發現,相機越是高檔,感光元件就越大片?圖一的感光元件大小是照正確的比例繪製的,如果把全幅的感光元件和最右邊的1/1.8”感光元件放在一起,就好像雞排和雞米花放在一起一樣。

ADVERTISEMENT

▲各種感光元件的大小比例。

像 Canon EOS 1Ds、Sony Alpha 900 這些高檔相機的感光元件做這麼大片,難道只是為了保有和底片一樣的焦距嗎?我們可以再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像素的大小。


▲常見數位相機的相素大小。

ADVERTISEMENT

表一列出了一些數位相機的像素大小,從最高檔的專業級單眼到手機都有。像素是一顆顆方形的小單元, 排列在感光元件上。一般來說,因為某些設計上的考量,除了一些很少見的例子外,像素多半是正方型的,因此我們若知道感光元件感測區域的邊長,將邊長除以該方向的解析度,就可以得到像素的大小。

以 Canon EOS 5D 來說,它的感光元件是 135 底片的大小,也就是 36mm * 24mm,而它的解析度是 4368 * 2912,我們可以這樣算出水平方向的像素邊長:

36 (mm) / 4368 = 8.24 (um)

垂直方向亦同:

ADVERTISEMENT

24 (mm) / 2912 = 8.24 (um)

看到沒,像素真的是正方形的。

8.2um 是多大?人的頭髮大概是 80-100um 粗,所以在頭髮的斷面裡大概可以排下十個以上的像素。看起來很小,對不對?但是在表一列出的數位相機中,8.2um的像素大小已經是第一名了,將近是最後一名的Nokia N95的四倍。

感光元件的大小,跟相機的售價成正相關,但真正決定影像品質的,其實是像素的大小。像素越大,影像的品質就越好。在低照度的場景中,大像素的相機更能拍出清晰、低雜訊且有用的影像,而在高動態範圍的場合下,大像素能保留更多影像的細結。這一切的關鍵,其實是光電二極體。(未完待續)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