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09 18:44

CPU 有多熱,看 BIOS 準嗎?3種方法實測比較給你看

ADVERTISEMENT

溫度數據對於一個超頻玩家來說非常重要。不管是處理器、晶片組或主機板其他部位,而溫度數據的取得有幾種方式。一般都會使用BIOS提供的數據,而另一種方式則是利用其他量測溫度的儀器來量測,例如俗稱「小護士」的測溫頭會附個小型LED,許多人則會選擇「肉身測試」。但有的人會覺得散熱片摸起來沒想像的熱,BIOS卻顯示相當高的數值,似乎有點灌水?

物理測溫豆知識

記得以前的製程沒有現在的先進,若玩家打算超頻,溫度會一下子衝得很高,造成當機或不穩定。而散熱本身也成了玩家必須具備的常識,不管是改裝成各種形式的散熱方式,或是研究不同散熱器效果,都是相當有趣的改裝。為了獲得CPU的溫度資訊,除了會從BIOS中確認數據之外,還可以透過物理測量的方式來輔助。

物理測溫比較省錢的方案是俗稱「小護士溫度計」的測溫頭,售價大多百元上下。買到的小護士溫度計,可量測範圍為攝氏零下50至攝氏110度,使用1~2個LR44水銀電池供電。量測間距為10秒。如果你只想快速知道結果,懶得彎腰在PC上施工埋線,你也可以花近千元的價格買個紅外線測溫槍,扳機按下去不用幾秒就有結果。速度比小護士快,但價格可以買個10條小護士溫度計。

ADVERTISEMENT

▲紅外線測溫槍算是方便好用的測量工具,但要價也較高。

實際結果有盲點

為了實驗,借來埋了12個探測頭的Sabertooth Z77,Ivy Bridge架構的Intel Core i5-3570K,並將處理器從3.4GHz超頻至4.2GHz,電壓維持預設值,而風扇的部分使用Intel原廠風扇。測試以Asus Thermal Rader觀察主機板上各部位溫度,也自己花140元買的小護士溫度計,則是將測溫頭以透明膠帶貼在主機板背面的CPU電容處。而紅外線測溫槍的位置也在同一處。

ADVERTISEMENT

實驗其實仍有盲點,因為CPU真實核心在鐵蓋下,但我們量測的位置在主機板背面,CPU的正下方,中間其實已經隔著許多材料,還有CPU與主機板的PCB,溫度測起來與BIOS數據的誤差太遠。想過直接在CPU鐵蓋上挖一條足以讓小護士的測溫線推進的壕溝,這樣就算被散熱器壓住也能測出溫度。但這樣就變成破壞原廠保固,反而有些矯枉過正。 

▲Thermal Rader雖然好用,但市售主機板大多不會有這麼詳細的數據。

ADVERTISEMENT

  CPU燒機 待機30分鐘
BIOS偵測 81 34
小護士 50.4 31.5
紅外線測溫 58.4 31.2
紅外線測溫(散熱器) 41.2 31.8

偵測仍有參考價值

無可否認的,在各項測試當中,BIOS數據都是數值較高的。除了測溫位置比較難以統一,可以解釋成從內部量測的溫度比較與現實相符。而外部物理量測雖數據較低,但主機板設計用料、感溫二極體的運作也會影響溫度的數據。而就一般人的習慣來說,內部雖然熱,但外部感覺起來沒那麼熱,也會認為數值不值得參考。

筆者認為,近年來CPU邁向多核心架構,熱的部位未必會平均。每個核心都會有各自的溫度,BIOS通常接收到的是CPU傳送的數據,而數據有時會因為主機板設計或其他操作而有波動。而這個數據通常會做為系統維持穩定的參考要素。設得較高總是比設得太低好。若設得太低,反而會在真正遇到高溫的時候出現當機的情形,那反而失去了原意。謹慎的作法是,偵測的要素不只是依賴BIOS的數據,而是輔以其他測試器材的結果,會讓數據相對客觀些。

延伸閱讀:

ADVERTISEMENT

本文同步刊載於電腦王雜誌
 

歡迎加入電腦王雜誌粉絲團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