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建議貼文

選取貼文複製成功(包含文章連結)!

美爆紅利用 AI 製作死亡時鐘、12 萬人搶測「自己還能活多久」!

美爆紅利用 AI 製作死亡時鐘、12 萬人搶測「自己還能活多久」!

「你想知道自己還能活多久嗎?」這聽起來或許有點驚悚,但最近在美國,一款名為「死亡時鐘」(Death Clock)的 AI 應用程式卻異軍突起,在健康養生 App 排行榜上迅速竄紅,引發一股另類的「預測死期」風潮!這款 App 號稱能透過 AI 演算法,精準測算使用者的「死期」,倒數生命時限,甚至還能生成客製化的「死亡日卡片」,讓使用者分享社群,引爆話題。

美爆紅利用 AI 製作死亡時鐘、12 萬人搶測「自己還能活多久」!

這款「死亡時鐘」App,由開發者宣稱,背後有著龐大的數據基礎,據稱是以 5300 萬名參與者、高達 1200 項關於壽命研究的數據集,訓練出其 AI 模型。App 一推出,就如同病毒般在網路上快速擴散,受到大量用戶追捧。從去年七月上架至十二月,短短數月下載量就突破 12.5 萬次,今年一月更衝上 APP Store 健康應用排行榜第七名,人氣可見一斑。

美爆紅利用 AI 製作死亡時鐘、12 萬人搶測「自己還能活多久」!

「死亡時鐘」App 的爆紅,可說是將原本帶有神秘色彩的「預測死期」議題,轉化成一張張能在社群媒體上「轉發、點讚、評論」的 AI 死亡通知書,成功抓住了現代人對於未知的好奇心與對死亡議題的另類解讀。

29 道問題測算「死亡日期」? 12 萬人「上癮」搶測!

「死亡時鐘」App 的操作方式相當簡潔直觀。使用者只需依序回答 29 個問題,問題涵蓋生理指標、生活習慣等各個面向,從年齡、膚色、性別等基本資料,到飲食習慣(精細到水果、速食、糖、水的攝取頻率)、運動習慣、睡眠品質、情感狀態、生育狀況、社交頻率、抽菸頻率,甚至是幸福指數等,可說是鉅細靡遺。

開發團隊強調,每個問題都與壽命長短息息相關,並非隨意設計。例如,詢問抽菸頻率的原因在於,大量研究已證實,吸菸會顯著增加罹患癌症、心臟病、中風和肺部疾病的風險,此結論乃是基於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權威分析。

美爆紅利用 AI 製作死亡時鐘、12 萬人搶測「自己還能活多久」!

問卷中,每個問題的滿分為 100 分,系統會根據使用者的選擇,給予對應的分數。分數越高,代表健康習慣越佳,理論上壽命也可能更長。有趣的是,問卷中若女性勾選「生育 3 個小孩及以上」選項,得分僅有 14 分,研究認為生育頻繁可能影響女性的生活品質與壽命。

最終,系統會綜合使用者在 29 個問題中的得分,計算出剩餘壽命與預測死亡日期。測算結果出爐後,App 介面會以「死亡倒數計時器」的形式,直觀顯示剩餘壽命,並自動生成獨特的「死亡日卡片」(Death-Day Card),方便使用者截圖分享至社群平台。

App 開發者 Nikita Bier 也大方分享了自己的測試結果,根據「死亡時鐘」的預測,他將於 2079 年 10 月 16 日(星期一)過世,屆時高齡 90 歲。Nikita Bier 強調,「死亡時鐘」並非單純的娛樂性產品,背後擁有一套基於大量權威研究的 AI 模型。該 App 的模型訓練基礎,是建立在 1200 項預期壽命研究、以及 5300 萬名參與者龐大數據集之上。

 

不只預測「死亡日」,更要你直面「衰老恐懼」!

除了提供冰冷的「死亡日期」數位,「死亡時鐘」App 更希望能讓使用者直觀感受「衰老」的過程,進而產生對生命的珍惜與對健康的重視。開發團隊透露,目前正考慮推出 AI 生成影片功能,讓使用者能更生動地預覽自己從年輕到衰老的容貌變化,甚至是生命消逝的過程。

面對自己終將到來的衰老與死亡,雖然乍看之下可能有些殘酷甚至「驚悚」,但「死亡時鐘」團隊解釋,他們開發這款 App 的初衷並非恐嚇或製造焦慮,而是希望藉此提醒使用者珍愛生命、重視健康生活。

美爆紅利用 AI 製作死亡時鐘、12 萬人搶測「自己還能活多久」!

除了預測死亡日期,「死亡時鐘」App 也提供身體年齡和健康評分功能,讓使用者即時掌握自身健康狀況,了解當前的身體狀態是「更年輕」還是「更衰老」。App 創辦人 Brent Freeman 表示,希望使用者能透過「死亡時鐘」,「充分利用好現有的時間,然後更

有目標地生活。」 將死亡恐懼巧妙地轉化為對健康養生的焦慮,正是「死亡時鐘」App 吸引使用者付費訂閱的關鍵所在。

與早期同類型應用程式不同,例如 2019 年的「死之鐘生命倒數計時器」僅僅單純記錄時間流逝,「死亡時鐘」的核心優勢在於透過科學數據與動態互動,實現更精準的健康干預,並透過 AI 提供個人化的即時健康建議。

舉例來說,明星族群間流行的素食風潮,往往容易掩蓋科學飲食均衡的重要性,甚至可能演變成盲目跟風的健康陷阱。然而,「死亡時鐘」App 會明確告知使用者,長期素食可能導致維生素 B12、鐵、鈣等關鍵營養素攝取不足,進而引發貧血、骨質疏鬆以及免疫力下降等健康問題,提供更科學、更客觀的健康資訊。

更進一步,「死亡時鐘」App 還會根據使用者的個人狀況,量身打造客製化的「長壽計畫」(Longevity Plan),內容涵蓋定期運動、均衡飲食、充足睡眠、壓力管理、避免吸菸、適度飲酒、定期健康檢查、積極社交參與、以及持續思維訓練等多個面向,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生活指南。

當使用者採納付費訂閱的個人化建議與健康規劃(此為高級功能),例如降低吸菸頻率或增加運動量時,App 介面上的預期壽命和健康評分會立即進行動態更新,讓使用者能即時看到自身健康改善的成果,強化使用者持續遵循健康計畫的動機。

美爆紅利用 AI 製作死亡時鐘、12 萬人搶測「自己還能活多久」!

「死亡時鐘」App 強調「個人可主動管理健康,而非被動依賴疾病治療」的健康理念,鼓勵使用者積極參與自身健康管理。開發團隊也聲稱,多數使用者在使用 App 後,確實開始改善生活習慣,例如更注重飲食均衡,並提高運動頻率,顯示「死亡時鐘」App 在促進使用者健康行為改變方面,具有一定的正面影響。

目前,「死亡時鐘」App 提供兩種付費方案:年費方案折扣後為 40 美元(原價 80 美元),月費方案則為 14.99 美元。 截至去年 12 月,「死亡時鐘」App 的下載量已達到 12.5 萬次。 今年 1 月,「死亡時鐘」App 更一舉衝上 APP Store 健康應用排行榜第七名,顯示其市場潛力不容小覷。

在 App Store 健康應用排行榜中,與「死亡時鐘」App 名列前茅的產品,多為月營收百萬美元級別的熱門應用,例如電子寵物 Finch(月營收約 100 萬美元)、女性健康追蹤 Flo(月營收約 600 萬美元)、以及大腦訓練 Impulse(月營收約 300 萬美元)等。 「死亡時鐘」App 未來能否躋身同等級別,備受市場期待。

NetEase
作者

網易科技,有態度的科技門戶!關注微信公眾號(tech_163),看有態度的深度內容。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