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3 10:30

YouTuber 黃氏兄弟專訪:與觀眾共同成長的創作歷程,更能溫暖人心~同步揭密龐大檔案管理的解決之道!

ADVERTISEMENT

影音創作在近幾年大行其道,除了襲捲全球、人人都能輕鬆加入各類短影音平台,擁有多元且為數眾多影音內容的 YouTube 平台更是許多影音愛好者的聚集之處,也因此有不少知名創作者都在此平台發跡,不過即便是在台灣 YouTube 圈的競爭也十分激烈,唯有擁有獨特魅力與持續不斷推出新更多影音作品,才能持續維繫人氣。

除了單打獨鬥,YouTuber 創作者中也有不少以團隊形式進行創作,而其中最著名的雙人組合就是「黃氏兄弟」,自 2017 年開始加入 YouTube 創作以來,主頻道訂閱數也超過 230 萬以上,熱愛嘗試各類創作題材的他們,也有多個不同主題的副頻道,為大家帶來遊戲實況、開箱體驗與日常生活分享…等內容,都有相當不俗的成績。

ADVERTISEMENT

經營 YouTube 超過 8 年的兩人,至今仍然保持豐沛的創意,並經常推出讓人驚喜的挑戰企劃而讓觀眾們大開眼界,而黃氏兄弟也從單純兩人包辦所有工作,慢慢成長為目前的 8 人團隊,以因應更多不同社群平台的內容經營,以及企劃更為龐大的節目內容製作。

眾所皆知,黃氏兄弟的作品以高質感與創意著稱,無論是耗時一年的大型企劃,還是快速響應潮流的短影音,背後皆需處理龐大的影音素材。從拍攝到後製,他們的創作規模日益擴大,檔案管理成為一大挑戰。而 T 客邦也很榮幸邀請到黃氏兄弟現身說法,除了深入解析他們的創作歷程,也將進一步分享影音創作過程中,數位檔案管理解決方案的使用心得。

對網路趨勢敏感度高,因而從圖文轉換影音創作

一直以來,黃氏兄弟的哲哲與瑋瑋就對於網路社群十分感興趣,雖然並非是專業科班出身,但在高中時期,他們就已經在 Facebook 平台開始嘗試圖文創作的經營並小有成果。身處於網路時代的他們,自然而然會利用空閒時間探索各個不同類型的的社群平台。回顧當年,YouTube 平台並非一支獨秀,甚至還沒有「YouTuber」這個職業出現,而當時許多人都會觀看遊戲實況,而且有趣的是,當時的實況主通常都不會露臉。

ADVERTISEMENT

而兩人也對網路趨勢的敏感度頗高,因此慢慢發現到社群平台大環境有所變動,許多人更偏好 YouTube 平台,也因此哲哲與瑋瑋也開始討論是否要「轉移陣地」,並試著將原本的內容創意從圖片轉換為影片。但因為兩人都沒有影音創作的經驗,拍攝、剪輯後製都只能靠自己摸索,一邊學習一邊創作。當然,也因為當時兩人都有正職工作,影音創作也只能利用下班時間進行,不過好在兄弟兩人可以相互支援,影片拍攝也能透過雙人組合讓內容更有火花,無論在鏡頭前或是幕後製作,兩人都培養了不錯的默契,也為後來的頻道發展打下紮實的基礎。

ADVERTISEMENT

在黃氏兄弟的團隊中,哲哲與瑋瑋也是各司其職,過往曾在電商平台任職的他們,也利用過往的工作經驗來推動頻道的發展,像是曾經擔任電商平台店長的哲哲,過往就有相當豐富的活動企劃與產品管理經驗,也因此在頻道經營上也主導了整體的發展方向策略;而本來就擅長商品文宣與社群經營的瑋瑋,也發揮自己所長,能在創作過程中找到抓住觀眾目光的關鍵重點,也能與粉絲們經營良好的互動關係。

內容創作持續創新,以多樣性滿足觀眾多元需求

黃氏兄弟在開始經營影音創作初期,也經歷過一段嘗試不同內容主題的時期,初期兩人鎖定當時最為熱門的旅遊與開箱體驗作為主要的內容方向,後來才慢慢抓住頻道觀眾的喜好,慢慢轉型為以娛樂為主的影片主題,同時也有不同的內容策略與規模,讓頻道中的影音內容更為豐富與多元。

ADVERTISEMENT

其中有不少大規模、大製作的企劃會更偏向綜藝節目的調性,像是之前曾經有在各個知名遊樂園中進行鬼抓人的實體遊戲,或是直接包下整個水上樂園,邀請眾多來賓進行相互 PK 的水上運動會…等,都需要耗費長達半年以上的時間來規劃、執行。而這類大型主題除了內容是否足夠豐富,另一個最大的挑戰莫過於能否讓來賓們「玩得開心、玩得投入」,最理想的狀態就是能讓他們玩到意猶未盡,甚至忘記有鏡頭正在拍攝,更能補捉到每一個人最真實的反應。

除了大型企劃,黃氏兄弟也有不少中型內容主題也受到不少觀眾歡迎,像是針對時下網路話題商品的開箱實測,或是像「網路神奇吃法」這類親身嘗試網路傳說各類食物創意吃法的主題;另外也有各類型的瘋狂 DIY 類型的嘗試,像是把工作室改裝成為魷魚遊戲場景,或是到鄉下外婆家院子打造卡丁車賽場、蓋出迷宮或甚至巨大充氣城堡的「外婆家系列」也是讓許多粉絲津津樂道的主題。此外,黃氏兄弟頻道中也有不少小型日常類型的主題,圍繞著團隊互動、生活花絮或是節目拍攝背後的幕後揭密…等內容,也是不少死忠粉絲的最愛,同時也有不少精華內容是限定會員專屬,進一步提升粉絲黏著度的經營。

對於黃氏兄弟而言,頻道的經營並非單純的「拍影片」而己,而是一場兼顧內容品質、行銷與經營策略的多元挑戰。

面對演算法、平台變遷挑戰:與觀眾緊密互動、共同成長成為關鍵

作為百萬級的 YouTuber,黃氏兄弟自然也深知近幾年許多影音創作者都面臨到「演算法變化」影響內容觸及成效的煩惱,不過受訪時哲哲也提到:「演算法每天都在變,這樣的趨勢也讓不少 YouTuber 感到焦慮 」,不過與其去煩惱演算法是怎麼決定內容觀看的多寡,不如多花一點時間思考「觀眾到底想看什麼」,並學習透過後台數據更科學化地調整內容經營的方向。同時早在 2017 年,他們就短影音類型內容的發展潛力,以及許多人透過短影音內容滿足「想要快速發現答案、短時間內看到結局」的需求。因此黃氏兄弟也持續調整對於內容發佈的策略,慢慢調整自己的創作能量,過往可能一週更新三則長影片,後來慢慢改為一週兩則長影片搭配一則短影音,而近幾年更是調整為每週一則長影片搭配兩則短影音來因應觀眾的觀看習慣。此外,他們也透過多平台經營的方式,同步累積 Tiktok、YouTube Shorts 與 IG Reels 等不同平台的粉絲,並針對不同平台屬性調整節奏與風格。

同時哲哲也經常透過 YouTube 的後台數據,進一步分析觀眾族群與使用行為,像是從觀眾「使用設備」可以發現到慢慢有不少人習慣透過電視觀看自己頻道的內容,因此可以做出對應的內容調整-像是調整字幕與字卡的位置,進一步提升觀看體驗。

此外,重視與觀眾粉絲之間的關係,也是黃氏兄弟多年來人氣不墜的重要關鍵,在受訪時瑋瑋就提到,當初進入 YouTube 平台時自己還不到 20 歲,而這 8 年來的影音內容創作也成為了他自己的成長記錄,每每回顧過往自己在鏡頭前表演、說話的方式就能發現到自己是有所成長的,而一直以來都十分重視與觀眾互動的他們,除了用心瀏覽粉絲們的留言,甚至做到親自回覆問題之外,他們也會定期透過直播與粉絲直接互動,進一步了解他們的人生故事。有許多粉絲追隨他們多年,同樣也是從學生變成上班族,甚至成家立業,也會在許多實體活動到場支持,成為他們共同成長的夥伴。瑋瑋也笑著說:「有粉絲說我們陪他們走過失戀、考試的那一段時光,能夠用這樣的方式陪伴他們也真的讓我很感動,」

哲哲也提到,他們十分珍惜自己能擁有如此大的影響力,因此也格外重視社會觀感,希望在每一部影片中都能保持良好的形象,為大家帶來正向的理念,也希望用自己最有溫度的一面來感動每一個人。

節目創作規模持續升級,不只考驗企劃能力,更要有完善的數位檔案管理機制

隨著頻道的成長,黃氏兄弟的團隊也有更多專業人員各司其職,包括不同平台的專屬企劃人員,影音剪輯師與完整的製作團隊,也讓黃氏兄弟的影音作品走向精緻化與專業化,拍攝規模甚至可以比例電視綜藝節目的等級,以先前大獲好評的「全明星運動水上樂園」為例,現場除了主要拍攝的兩台單眼相機之外,為了補捉每一位來賓的即時反應,會配置多達 10 - 15 台的 GoPro 運動攝影機,甚至也會因應實際需求,透過手機來輔助拍攝,因此一集近 40 分鐘的節目內容,實際拍攝的影音量可能長達數十小時之多。

以單眼相機拍攝 Full HD 60fps 規格、GoPro 拍攝 4K 規格來計算,一次影片總拍攝量至少就是 200GB 起跳,甚至有些長時間的長型企劃會拍攝長達數個月,影片總量上看 1TB 也不無可能。此外,日常拍攝的中型與小型企劃,每集製作的拍攝量也有 60GB - 80GB 之譜,也正因為影音素材累積的數位檔案龐大,如何保存與管理就成為一大難題。

為了確保拍攝進度不受影響,黃氏兄弟通常都會準備大量的記憶卡,在拍攝現場直接進行替換使用,拍攝結束後再回到工作室使用電腦進行檔案的集中轉存,這時就會選擇使用外接式硬碟來因應拍攝需求來儲存檔案,後續交由剪輯師進行節目的製作。雖然這樣的做法比較彈性,但卻也十分考驗專案執行的管理能力,像是過去就曾經發生過已經拍攝的內容,在還未確認檔案是否轉存至外接硬碟的情況下就不小心刪除掉;除此之外,拍攝後檔案集中轉存的做法也相當耗費時間,除了檔案轉移需要等待很長時間,同一時間轉檔的電腦也無法做其他事情,無形中也讓人力白白浪費掉。

為此黃氏兄弟也十分困擾,除了透過完善的工作 SOP 來稽核檔案的保存與管理,一些製作中的重要檔案也會選擇透過雲端硬碟備份,除了需要有順暢的網路才能順利存取檔案,有時候一次上傳或下載的檔案過大,也會發生傳輸進度整個卡住的情況,同樣也成為節目製作過程中的不確定因素。

大容量 NAS 儲存方案成為完美助力:ASUSTOR AS5404T + Toshiba N300 18TB 打造完善集中儲存管理機制

為了能妥善儲存與管理龐大影音檔案的問題,黃氏兄弟也一直思索適合的解方。在考量團隊實際的需求,並能同時兼顧合乎成本與易於管理的原則,最終他們選擇能夠滿足大容量儲存、同時相對易於使用的 NAS 系統作為解決方案,最終也選擇了 ASUSTOR AS5404T 搭配 Toshiba N300 系列硬碟導入工作室使用。

之所以青睞 ASUSTOR AS5404T 這款 4 Bay 容量的 NAS,除了適當的尺寸與不俗的擴充性,出色的處理器效能與內建傳輸速度更快的雙 2.5 GbE 網埠,更能滿足團隊多人的使用效率,再加上易於上手的 ADM 作業系統與完整的軟體應用資源,可說是完全為影音創作者量身打造。

當然,除了 NAS 主機優異的軟硬體功能,作為集中儲存管理的檔案中心,搭配容量充足、存取效能優異且安全可靠的硬碟更是一大重點。也因此黃氏兄弟選擇業界有好口碑的 Toshiba N300 來搭配,除了專為 NAS、小型企業伺服器的儲存環境設計,更能滿足 24 小時 / 每週 7 日持續運轉不停機的耐用性,並能提供180TB年工作負載率及120萬小時MTTF/MTBF的高可靠性。單一硬碟也擁有最高 22 TB 的超大容量,能夠進一步打造更充裕的海量儲存環境。除此之外,N300 也採用成熟的 CMR 技術並透過 7,200 rpm 的磁碟轉速提供高效率的存取體驗。

為了讓寶貴的影音創作內容儲存萬無一失,此次黃氏兄弟工作室也選擇使用四顆 18TB 容量的 Toshiba N300 硬碟安裝至 ASUSTOR AS5404T 中,並選擇以 RAID 6 架構建置檔案系統,能夠容許最多 2 顆硬碟損壞的風險,長期使用的資料安全性更高,若是發生檔案風險,也能即時透過健康硬碟的替換快速恢復 NAS 的運作,而無需花費長達數日的 RAID 資料同步,甚至發生其他硬碟意外損壞可造成資料損毀的風險,相對更為安全可靠。

除此之外,Toshiba N300 針對多插槽 NAS 或伺服器的使用環境可能產生硬碟運轉的震動風險,內建旋轉振動感測器,能進一步減輕震動與共振影響,進一步提昇硬碟儲存的可靠性,而且原廠也提供三年保固承諾,而且還有硬碟免費到府收送服務,透過線上報修功能,不需要親自出門跑一趟,就有專人上門收送件,讓使用更無後顧之憂。

在導入了 ASUSTOR AS5404T 與 Toshiba N300 的組合之後,大大縮減了檔案轉換所需要花費的時間,由於 NAS 可同時提供多人存取,在節目拍攝結束之後,就能讓多名製作人員分別在不同電腦進行歸檔,相較於過去集中於一人處理花費的時間更短,讓寶貴的人力資源不會浪費在等待上。除此之外,在影音素材集中儲存之後,工作室的四名剪輯師也能很方便地依照負責製作的片段分別存取不同的素材,剪輯完成之後的影片也能即時上傳回 NAS,讓企劃能方便控管節目的製作進度。

轉檔任務交給 NAS,剪輯工作不中斷

在電腦上剪輯完成後,先直出影片原始檔至 NAS 上,一方面保存原始檔案做備份。當需要使用影片時,可以考慮使用 NAS 轉碼,以減輕電腦編輯系統的壓力,特別是在處理高解析度 4K 影像時。讓閒置的 NAS 替你在背景轉檔,您的電腦系統則不會因為正在轉檔而必須強迫要暫時停止手上的其他剪輯工作。利用 NAS AS5404T 節省許多時間與增加工作效率。

此外,透過 NAS 也能有系統地設定好團隊成員的檔案存取權限,甚至也能開放 NAS 部份檔案權限給外部製作夥伴或是客戶,也能省去檔案遞送的時間。當然,除了影音製作的素材存取,過往黃氏兄弟頻道曾經拍攝過的內容,也能在 NAS 集中管理,有時剪輯時在製作內容時會需要插入過往的片段,透過 NAS 系統也能快速搜尋與索引,再用不用在龐大的外接硬碟中大海撈針了!

除了解決影音創作龐大檔案的儲存與管理問題,透過 ASUSTOR AS5404T 與 Toshiba N300 打造的儲存空間也能透過完善的系統功能與應用提供黃氏兄弟團隊更多便利性,像是搭配手機端的 APP,就能隨時隨地透過手機存取 NAS 中的各類檔案,不用擔心一定要回到工作室才能完成工作,不僅更有效率,也更能彈性運用時間。

此外,瑋瑋也提到,在經營社群平台時會需要搭配許多照片素材,同時在發佈新聞稿或是企畫活動時,也需要設計主視覺與各類宣傳品,過往大家可能會透過各種方式來分享檔案,像是使用 LINE就經常會漏掉或是檔案放到過期,未來也能透過 NAS 集中管理,並針對不同專案分別管理不同需求的照片與設計成品。

結語:用「影響力」突破演算法的框架限制!未來的影音創作之路更寬廣!

對於黃氏兄弟來說,這段影音創作之路可以說是一場「從無到有」的冒險,他們利用創意將自己的生活日常打造成為能觸動人心的內容,並透過對於創作的熱情與非凡的毅力,在廣大的 YouTube 平台闖出一片天,同時在深知觀眾喜好的情況下,持續打造精采的作品,同時哲哲也特別強調,黃氏兄弟一直以來都奉行「50:50 法則」,每一部用心製作的內容,有一半是為了觀眾的喜好,而至少有另一半是自己也喜歡的,而非單純為了演算法而盲目追逐流量,而這也是他們多年來都能持續保持創作熱情的主要原因。哲哲也補充道:「如果拍片主題只是迎合觀眾喜好,久而久之就會失去自己的特色」,這也是他們多年來人氣始終不墜的主要原因。

當然,多年來累積的人氣也讓他們擁有更大的「影響力」,他們認為這也是未來能夠突破 YouTube 甚至其他影音平台演算法框架限制的重要基礎。除了影音創作,兩人也多方嘗試更多的可能性,像是投身音樂創作,在今年也即將登上北流舞台表演,未來也將會有更多大型實體活動的參與機會。

展望未來的發展,哲哲認為 YouTuber 也需要更靈活地應對網路與新技術帶來的變化,像是近幾年發展迅速的 AI 技術,就可能改變未來影音企劃甚至剪輯製作的方式,但無論怎麼變,對於創作者來說「找到自己的定位,勇敢嘗試」絕對是重點,但也別忘了當初起心動念創作的那份真誠,像他們所強調「有溫度」的初心,就成為他們在影音創作之路走得更遠的主要動力。

對於同樣有志於影音內容的創作者,黃氏兄弟認為「善用新科技」絕對是一大重點,像是他們相見恨晚的 ASUSTOR AS5404T 與 Toshiba N300 組合就成為未來創作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助力,除了能有效管理龐大的數位檔案內容,也能進一步讓工作室整個團隊的運行更為順暢,大大降低管理上的成本,再加上原廠完善的保固承諾與便利的免費到府收送服務真的超省心,也讓他們能將更多時間心力專注於創作之中,無論是創作新手或是資深創作者,都能透過這套儲存解決方案獲得更流暢、更事半功倍的創作體驗!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