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隨著生成式 AI 快速進化,一場「假人面試潮」正悄悄席捲全球職場。
來自 Vidoc Security Lab 的共同創辦人 Dawid Moczadło,日前在 LinkedIn 分享一段 Zoom 面試影片,片中應徵者臉部不斷模糊閃爍,讓他懷疑對方用了 AI 濾鏡偽裝身份。
ADVERTISEMENT
當他要求對方舉手擋臉測試真偽時,對方反覆拒絕,最終這場面試只能中斷。這段影片爆紅,也揭開了「假人應徵」的冰山一角。
為什麼會出現這些 AI 假人?原因可歸納為三大類。第一,是出於謀取不當利益的詐騙動機。有些人利用深偽技術冒用他人身份,試圖進入企業系統竊取商業機密,甚至被發現與北韓 IT 情報活動有關聯。第二,是出於競爭壓力與就業焦慮。有些求職者單純想提高錄取機率,於是使用 AI 工具美化外貌、改善語音,甚至在技術面試中偷用輔助工具來獲取即時答案。第三,則是對現行招募機制的反動。當企業大量使用 AI 來篩選履歷、進行自動化面試,求職者也以 AI 還擊,進入所謂的「機器騙過機器」時代。
ADVERTISEMENT
根據 2025 年 3 月調查,美國已有約 17% 招聘經理在視訊面試中遇過使用深偽技術的求職者。這波現象特別集中在 IT 業,一間企業在審查 827 份履歷時,發現其中竟有約 100 份綁定的是偽造身份。
更令人警惕的是,這不只是求職者想多賺一點外快的手段,有些案例與北韓 IT 工作者相關,這些人透過假身分進入美國企業,有可能對內部資料安全構成威脅。
除了假臉孔,有些人更進一步開發作弊工具。彭博專欄作家 Parmy Olson 就報導一名哥倫比亞大學學生因開發一套面試用 AI 助理而被學校停學。這套工具可即時幫使用者解答技術面試問題,並投影在只有使用者能看到的半透明螢幕上,讓面試官完全察覺不到。
ADVERTISEMENT
諷刺的是,企業其實也有責任。根據統計,超過 80% 的大型企業會在招聘流程中使用某種形式的 AI,包括撰寫職缺描述、自動篩選履歷,甚至連初步面試也交給 AI 處理。當流程高度自動化、缺乏人性互動,自然也引來求職者使用 AI 工具「反制」,甚至發展出能騙過 AI 的深偽技術,形成企業以及求職者雙方軍備競賽。
這也讓不少企業回歸最基本的招聘手段。例如重啟「人脈推薦制」、要求應徵者提供影片作品、安排線下實作測驗,甚至強化視訊面試中即時互動的比重,用以驗證應徵者是否為真人。還有企業導入深偽辨識工具,強化影像與聲音分析,補強原本 AI 系統的漏洞。
技術業目前雖是第一波受害者,但資深招募主管直言:「這只是礦坑裡的金絲雀,未來各行各業都會面臨同樣問題。」在真實與虛擬之間的邊界逐漸模糊的今日,面試已不再只是你問我答,而是人類與 AI 誰能看穿對方的戰場。
ADVERTISEMENT
- 延伸閱讀:南韓國會修訂法律,將觀看或持有 Deepfake 深偽色情內容定為非法
- 延伸閱讀:Deepfake馬斯克成詐騙神器:數百名分身串流、直播樣樣來,退休老人被騙超過千萬
- 延伸閱讀:Deepfake技術再進化!Deep-Live-Cam只需一張照片,任何人都可以在視訊聊天中冒充你
- 延伸閱讀:趨勢科技深偽偵測方案 Trend Micro Deepfake Inspector,協助防範 AI 視訊詐騙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