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5 15:40

翻臉不認人?Manus「撤出」中國:昔日爆紅 AI Agent 新星為何倉促離開、擁抱全球?

ADVERTISEMENT

曾被譽為中國 AI Agent 明日之星的 Manus,在估值飆升至 5 億美元、引發數百萬人搶碼註冊的巔峰時刻,卻選擇將總部遷往新加坡、大幅裁撤中國團隊,並全面封鎖中國使用者瀏覽使用。從火紅到出走,不過短短數月,引發外界質疑:「靠中國起家,最後卻棄中國於不顧?」

從爆紅神話到閃電撤場

今年上半年,一款名為 Manus 的 AI Agent 橫空出世,主打能自動瀏覽網頁、操作工具、執行多步任務。產品一上線即引爆話題,三天內排隊候補人數突破 200 萬,邀請碼一度被炒作至人民幣 10 萬元(約新台幣 45 萬元)。

Manus 隨即獲得矽谷創投 Benchmark 領投的 7,500 萬美元 B 輪融資,估值暴漲至 5 億美元,躋身全球 AI 新創前段班。更在短時間內與阿里巴巴旗下「通義千問」團隊展開合作,試圖將產品在中國本地化。

ADVERTISEMENT

但熱潮尚未退去,Manus 就火速宣布將總部遷至新加坡,並大量裁撤中國團隊。根據官方公告,Manus 宣布在中國裁員近七成,約 80 名員工遭到裁撤,僅 40 多名核心技術人員轉往新加坡新總部、同時終止與阿里巴巴的戰略合作,並將官方微博、小紅書等社群帳號內容全數刪除,中國 IP 也無法再訪問其官網。合作暫停、用戶被棄,整場「退出」毫無留戀。

出走原因:說是全球化,真的是逃離中國?

雖然 Manus 一再強調自己是「一開始就為全球市場而生」,但若仔細拆解時間線,這場轉移更像是精心規劃的撤退

ADVERTISEMENT

一方面,美國自 2024 年底起強化對中國科技投資的限制,凡涉及 AI、大數據、半導體的中資企業,一旦有美資背景,即可能進入審查名單。Benchmark 領投的融資案便觸發美國財政部審查,據傳投資方甚至明言希望公司「不要再是中國公司」。

另一方面,Manus 本身就早有備案。其在 2023 年 8 月即於新加坡設立主體公司,由開曼群島母公司控股,意味著這場遷移早有部署。

當中國市場原先給予的紅利(低人力成本、活躍用戶群、國產模型合作)逐漸轉為政治與技術風險時,Manus 選擇將核心資源轉向更安全的國際環境,是一種保命策略。

ADVERTISEMENT

然而,即使脫離中國,商業現實並未放過 Manus

內部數據顯示,開放註冊後短短兩個月,其月活使用者從 2000 萬驟降至約 1000 萬。雖然提供每月 19~199 美元(約新台幣 570~6,000 元)的收費方案,但因功能差異不明顯、用戶不願買單,付費轉化率極低。年度經常性收入(ARR)仍未突破 1000 萬美元,與其高估值形成巨大落差。

如今又面臨新加坡高昂的人力與營運成本壓力,若無法快速推出能打動國際市場的產品,Manus 恐怕將失去其最後的「估值光環」。

ADVERTISEMENT

從北京走到新加坡,從微博爆紅到帳號清空,Manus 留給中國市場的,或許只有一場曇花一現。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