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曾經風光一時的AI模型 DeepSeek,如今熱度明顯下降。根據 QuestMobile 發布的《2025年第二季 AI 應用價值榜》顯示,DeepSeek 的月均下載量從第一季驚人的 8111.3 萬,驟降至 2258.9 萬,降幅高達 72.2%,顯示其吸引力快速衰退。
與其它中國的AI產品相比,在整體應用表現方面,豆包成為下載量最高的AI產品,而 Kimi、智譜、文小言、通義等智慧助理類產品的月活躍使用者(MAU)也出現全面下滑,其中可靈的月活更是大減超過 16%。
這份榜單主要以月均下載量與月活使用者數(MAU)為基準,揭示出中國的AI應用市場進入「中場戰事」,競爭格局正在快速變化。
ADVERTISEMENT
針對 DeepSeek 使用者數下滑,專家分析指出主要原因包括:
-
高性價比標籤不再吸引
過去以「高CP值」自詡的 DeepSeek,優勢正在被市場逐步削弱,尤其阿里巴巴、字節跳動、百度等中國大型科技公司接連推出API價格更低的相似模型,導致其流量進一步流失。 -
被其他應用服務分流
DeepSeek被整合進其他產品中使用,導致原本的直接使用者被稀釋。 -
缺乏垂直場景黏著度
作為通用型智慧問答工具,DeepSeek在辦公、教育、娛樂等具體應用場景的綁定程度不夠,使得使用者忠誠度偏低。 -
技術更新進度令人質疑
市場高度期待的 DeepSeek-R2 模型原訂5月初推出,但至7月中旬仍未見正式發表,引起外界對其技術推進能力的擔憂。
- 延伸閱讀:海水退潮了?DeepSeek流量雪崩近30%:為何走「俗擱大碗」CP值路線,卻留不住用戶?
- 延伸閱讀:中國高考防作弊,DeepSeek、阿里、騰訊等科技巨頭AI服務全都變半殘
- 延伸閱讀:DeepSeek 被疑使用 Google Gemini 訓練資料,被抓包推理軌跡以及語言風格太近似質疑為「AI 蒸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