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29 11:15

不賣電子產品, SONY 還是 SONY 嗎?

ADVERTISEMENT

20 世紀 50 年代,SONY 聯合創始人盛田昭夫到美國推銷公司新一代晶體管收音機,經過芝加哥,為芝加哥的摩天大廈感到驚訝,特別是普魯登希爾大廈。「一家人壽保險公司如何擁有如此宏大的建築呢?」盛田紹夫下定決心:有一天 SONY也要建立自己的金融機構,並擁有那樣的建築。

1981 年SONY開始與普魯登希爾合作,在日本展開人壽保險業務。現在,保險是SONY最賺錢的業務。據華爾街日報報導,SONY去年總盈利利潤中,63% 來自SONY保險業務,其中,人壽保險在過去十年更是SONY最大的盈利來源,共帶來 90.7 億美元。

ADVERTISEMENT

1968 年,SONY開始與哥倫比亞唱片公司合作,進軍音樂產業,原因是其創始人認為內容物對於推廣SONY的電子產品很有說明。20 世紀 80 年代,SONY買下哥倫比亞影業公司和哥倫比亞唱片。

SONY的電影與音樂部門在過去十年為公司帶來 70 億美元收入,其出品的《蜘蛛人》、《00:30凌晨密令》都轟動一時。

你不禁起疑:那SONY的電子產品呢?在保險和影視獲利的日子裡,SONY電子部門累計損失達 85 億美元。

ADVERTISEMENT

這也是為什麼不少分析師認為SONY應該砍掉SONY電子產品,只賣保險或者只做電影和音樂。消費科技分析師阿圖·戈亞爾(Atul Goyal)在報告中指出:

「電子產品是SONY的致命弱點,在我們看來,它的價值為零……我們認為,它需要退出大部分電子市場。」

然而,SONY並不這樣看,相反地,它仍堅持消費電子行業。上週三,SONY總裁平井一夫表示公司將繼續關注電子產品,因為「電子產品有未來,而且它是SONY的 DNA,我的任務就是振興它。」現在,SONY新的旗艦機 XPeria Z 得到廣泛好評,而其全畫幅高端相機 RX1 也在相機中脫穎而出。

對沖基金 Third Point 的經理丹尼爾·勒布(Daniel S. Loeb)就認為SONY應該將從影視和保險賺到的錢用以振興電子產品業務。但也有分析師認為這樣做目光短淺,是將錢打水漂。另外,這種策略也影響到原有盈利業務的發展。

ADVERTISEMENT

日本一橋大學的客座教授 Kouji Yamada 認為:「操作三個完全不同的行業,這太多了。分開獨立公司運營是必須的。」只是,SONY無意改變當前「大雜燴」狀態。上個季度,SONY電子產品業務依舊虧損。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