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24 10:11

集資反服貿廣告登上募資網站,第一階段 150 萬 36 分鐘募資完成,第二階段紐約時報 633 萬 3 小時達成

ADVERTISEMENT

這次的反黑箱服貿運動,雖然有透過各種網路直播、社群網路等新媒體零時差流傳,徹底展現網路族群的力量,但有更多的族群是透過傳統電視、平面媒體獲取資訊。因此,網友再度發揮力量,透過集資網站募資反服貿廣告,希望讓更多人看到反服貿訴求。

flyingV【集資反服貿廣告】募資網址:(已結束)

https://www.flyingv.cc/project/2648

 

ADVERTISEMENT

3/25 09:00 更新:

刊登於蘋果日報頭版廣告出爐,由3,495位公民贊助刊登。

ADVERTISEMENT

(圖片來源:蘋果日報粉絲團)

 

3/24 12:00 更新:

ADVERTISEMENT

經過三小時之後,集資反服貿廣告已經達成第二階段 633 萬元募資。同時該募資活動已結束下架。

 

ADVERTISEMENT

3/24 11:45 更新:

flyingV 官方粉絲團表示,由於時效考量,本案僅預熱8小時即開始,違反合約的協議程序(每一專案必須預熱三天)。因此基於程序違約的狀況,必須即刻下架。

延燒一週的反黑箱服貿運動,隨著時間的拉長,學生持續於立法院靜坐抗議並在 3 月 23 日攻佔行政院(3/24清晨已遭到警方強制驅離)。不滿的訴求也在各大社群網站延燒開來,網路上持續傳回現場的直播影片、照片,不乏許多警察手段強硬攻擊手無寸鐵的民眾。

即便年輕族群多能透過這些新媒體看到較貼近事實的面相,但台灣依然有更多人是透過傳統平面媒體、電視媒體、廣播獲取新聞。許多媒體都有特定的立場,不見得能將實際的現狀忠實傳達給閱聽者,更有許多特定團體花上大把預算投遞廣告,宣揚服貿帶來的好處。

(圖片來源:flyingV

雖然在網路上多數人是反服貿,但顯然在目前的電子及平面媒體上,反服貿的聲音是比較弱勢的。因此有人在 flyingV 開啟了集資反服貿廣告項目,訴求是「拆掉資訊高牆,更多人民能接收到來自現場的第一手資訊,也讓傳統媒體的閱聽大眾能接觸到相關議題更多元的討論」。透過 flyingV 平台進行募資會以「人」為單位進行,匯款上限為 5 萬元,同時刊登廣告會直接以「XX,XXX名公民聯合募資廣告」為落款。

募資活動在 3 月 24 日早上 9 點開始後,僅僅 35 分鐘的時間就超過第一階段 150 萬元募資,並因流量過大數度造成 flyingV 付款流程當機。目前集資反服貿廣告已確定將在週二 3 月 25 日於蘋果日報頭版見報。

(圖片來源:Tenz Shih

同時集資反服貿廣告也進入第二階段,將希望籌得 633 萬元將廣告頭放在紐約時報。募資發起人已確認紐約時報的國際版全版廣告價格,為美金 153,014 元,以 3 月 24 日匯率折合台幣為4,627,485元,加上上一階段的費用以及可能的跨國行政處理費用,因此將募資金額訂在 633 萬元。

flyingV 官方粉絲團在 3 月 24 日 11 點多表示由於時效考量,本案僅預熱8小時即開始,違反合約的協議程序(每一專案必須預熱三天)。因此基於程序違約的狀況,必須即刻下架,平台會承擔相關的罰鍰。第二階段 633 萬也在 3 月 24 日中午12:00達成目標,該募資專案即下架。

集資反服貿廣告是由一群在PTT上結識的鄉民所方起,強調沒有任何政黨背景,成員包含設計公司職員、地方版版主、家庭主婦、公司負責人,主辦人的身分並由 flyingV 平台查核屬實,亦有簽署提案合約。對於網友對於集資反服貿廣告可能有的疑問,募資網頁也列舉了部分項目:

  • 所有的款項都將用於購買日報頭版的廣告。
  • 專案款項收支將全數公開,並會附上收據以資證明。
  • 專案募得150萬元(蘋果日報頭版廣告購買費用)後,達成第一階段目標。
  • 專案募得633萬元(蘋果日報+紐約時報國際版全版廣告)後,達成第二階段目標。境外廣告刊登處理必然較慢,但本團隊必定全力全速完成,絕不失信。
  • 專案募得介於150萬至633萬元之間,則根據實際款項購買可行範圍內最大之紐約時報廣告版面。
  • 若有「溢出款項」(購買廣告後仍有剩餘)將全數捐至反服貿活動主辦單位及活動受害者醫療費用。(目前正與相關團體確認交付方式,所有款項亦將公開透明)
  • 若專案未在時間內達到第一階段目標,款項將透過flyingV的退款機制退還給所有贊助人。
  • 除去銀行、信用卡平台收取的費用外,其餘手續費用均將由flyingV平台成員們全數認捐。

延伸閱讀:

反服貿攻佔立法、行政院,網路革命時代來臨

【整理包】用網路服務關注反服貿現場:新媒體時代、網路公民的反服貿運動

iPad、串流直播 App、Facebook 社群網路:數位工具成為民眾運動主角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