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17 12:00

回顧光華商場、光華新天地到三創園區,放下「台北秋葉原」才有自己的路

ADVERTISEMENT

拆遷重生再進化的光華商圈

2000年時,光華陸橋經養工處鑑定在結構安全上有疑慮,因此市政府考慮將光華商場拆除改建,工程始於2006年1月29日,在改建的過程中,原本光華商場內的攤商大多遷至臨時商場或擴散至周圍光華商圈,新建的光華數位新天地大樓於2008年7月19日開幕。

目前整個光華商圈還是以電腦、零組件、電玩與周邊產品為主力商品,其中也有許多電子材料行、攝影器材、視聽設備、監視器材等專業店家,並有少數店家販賣電腦書籍、漫畫、影音產品。在整個改建過程中,受影響最大的就是舊書攤,原本光華商場地下1樓有許多庫藏豐富的舊書攤,而如今光華數位新天地中卻所剩無幾。

至於新開幕的三創園區,其建物為地下6層、地上12層,開幕前曾開放媒體採訪1至7樓的商場區域,樓層間以主題進行區分,並以品牌區隔櫃位,比起光華數位新天地更像是在逛百貨公司的感覺。其1樓的櫃位以電信、手機業者為主,並有Intel概念店,2至4樓則有Acer、ASUS、HP、Lenovo、MSI、Razer、Toshiba、Canon、Nikon、Sony、Fujifilm、Ricoh等廠商的展售店,兼具電腦、周邊、攝影器材等產品,5樓以視聽器材為主題,6樓具有日系、美系玩具專賣店與電競專區,7樓則規劃為親子娛樂空間,並以培養創客(Maker)為主題,提供光華商圈更多元的消費選擇。

ADVERTISEMENT

▲講到在光華商圈買電腦,大家浮上的第一印象應該是密密麻麻的報價單吧。

ADVERTISEMENT

▲光華商圈中也有許多電玩專賣店,大多數店家只專營PC Game或TV Game的其中一者。

▲影音產品專賣店販售的商品以DVD、BD影片居多,音樂CD相對比較少。

ADVERTISEMENT

▲電子材料行是許多DIY玩家與創客的材料庫。

ADVERTISEMENT

▲隨著光華商場的改建,商圈中的舊書攤越來越少。

▲三創園區的內部空間比較寬敞,有許多體驗與概念展示的空間。

▲也有許多廠商的專賣店、旗艦店在三創園區設點,方便想要購買品牌電腦、手機等裝置的消費者。

▲三創園區有BOSE、Harman Kardon、Philips Fidelio、Sennheiser等音響品牌入駐,還有黑膠唱片專賣店。

▲三創園區的親子空間以創客為主題,除了有親子餐廳還有大量科普與教材,結合童趣與科學,讓孩子從做中學。

發展自身特色比超越別人重要

三創園區宣傳時就常被稱作台北秋葉原,如果我們退一步將整個光華商圈與秋葉原持平相比,還是不難發現這種說法根本是痴人說夢。如筆者在前文所言,秋葉原有著比光華商圈更深更廣的無形文化財產埋藏其中,日本的ACG次文化舉世聞名,偶像團體AKB48的影響力也不容小覷,光是這2個特色就可以把光華商圈打得滿地找牙。

不過光華商圈也不是一無可取,曾經到過光華商圈的消費者,也一定對各店舖的報價單或網站上的價格資訊印象深刻,這種透明公開的銷售方式,已經成為光華商圈獨特的文化之一。在台灣很難找到有其他零售業同行間有如此透明的資訊,將所有產品的價格直接標示出來,大幅降低遇到「黑店」、「敲竹槓」的風險。

再加上台灣是電腦大國,許多全球知名的電腦零組件、儲存設備、網通設備廠商皆來自台灣,這些廠商的產品也是都光華商圈的主力商品,讓不只國內甚至國外的消費者,都指名到光華商圈選購產品。

筆者認為一味追逐他人特色,將光華商圈打造為秋葉原的做法並不是上策,反過來說,如何發揮自己獨一無二的特色,才是決勝最重要的關鍵。舉例來說,這兩天很多逛過三創的朋友,都認為三創舒適的購物空間,根本就是3C版的誠品,其實這樣也未嘗不可。

另外,三創原本就有規劃創客的內容,如果能進一步擴大將光華商圈塑造為孕育更多創客的基地,讓喜歡發明東西或自己動手DIY的人,能在這邊找到相關參考書籍、材料,並提供場所供同好互相交流,更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特色,並成為超越其他國外商圈的賣點。

▲光華商圈在許多層面確實難以與秋葉原相比,不過要是能發展出獨有特色,也不是不可能超越其他商圈。

延伸閱讀: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