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有如前所述的各種問題,政府在扶植產業上務必小心謹慎,丟錢絕對不是唯一的選項,在賴士葆委員主導的App產業會議中,工業局副局長周能傳說明政府推動Apps產業有三大方向:
- 數量:初期要廣邀理科以及文科的人一同參與發展App,將數量做出來。
- 質量:在校園內植入App種子教練庫,讓達人教導學生開發App的要訣。
- 行銷:開發「App123」創作平台,讓素人也能上傳作品並與其他人競爭,並透過數位平台將比賽傳送到全世界。
其實這三個方向中,其實不脫政府傳統的「官僚」政策陰影,政府在訂定扶助產業的政策方向中,經常缺乏實際性對產業的了解,而產生許多自我感覺良好的政策,要廣邀人才與校園授課以現階段台灣的狀況並不可行。
▲ 葉主委所堅持的法規讓許多3C從業者搖頭歎息,卻也能受到工商時報記者的讚揚。(圖片來源:)
ADVERTISEMENT
台灣在App產業的發展尚在萌芽階段,不要說是握有公權力的政府,連想要深入App產業的公司也經常識人不清,找一些沒有實際經驗只會打嘴砲的「老師」來上課,但這些「老師」的身價就藉由這些授課不斷水漲船高。政府的「質量」以及「數量」兩大方向在挖掘人才的時候必然可能遭遇同樣的問題。
要如何避免找不到真正人才的窘境呢?第三點的「App123」實際上已經提供了真正的答案,透過這些創作平台,我們可以評選到真正的開發人才,由這些人實做或教導學生開發Apps才是正途。但政府在評選的時候務必不能再找「專家」以及「學者」參與,該平台得要負起教導參賽者如何在iPhone App Store以及Android Market兩大平台上架的責任(更別忘了還有其他的Android平台商),並由使用者評選,讓市場機制決定誰是真正的勝利者,自然就可以找到最佳的Apps開發人才。可惜的是,App123在8月22號就已經被踢爆,該平台根本無法在Android Market上架,這自然又是政府在平台設計上思考不夠周全的失敗。
▲ Google自己建立的Android Market只是示範平台,政府可以藉此機會擴充台灣廠商架設的Android平台。(圖片來源:Android Market)
ADVERTISEMENT
與其問政府是否應該要花錢在扶植Apps產業上,不如問政府到底願不願意花心思培養相關人才,投錢並不等於花心思、負責任,無論多有效的監督機制都沒辦法抵抗人類的貪婪慾望。別忘了2003到2005年間的教訓,政府的「促進產業升級條例」養出許多前30大的印刷電路板廠,卻在各種擠破頭的競爭下惡性倒閉,也才揭發許多電子業不為人知的黑暗面,台灣政府應該要懂得吸取教訓,培養強健的企業體質才是產業長遠之道。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