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1 12:00

DJI 亞太區傳訊部副總監談:台灣空拍機的市場發展與其他國家有何不同

ADVERTISEMENT

在上週 DJI 官方授權代理商先創國際,在台北三創開設了全台第一家授權零售店,我們透過這次機會專訪 DJI 亞太區傳訊部副總監 安展恒,詢問他對於台灣市場的發展計畫,以及將來的品牌方向,這不僅僅是台灣媒體第一次與 DJI 高層對話,同時也是 DJI 官方首度透露台灣市場的發展與想法。

DJI 是全球空拍機的第一品牌,國內也有許多飛友是 DJI 的用戶,但以往我們在接觸空拍機時,大多面對的是代理商而非原廠,透過這次 DJI 官方授權展售店的開幕,我們也得以與 DJI 原廠第一線的面對面對談。

ADVERTISEMENT

這次我們專訪的是 DJI 亞太區傳訊部副總監 安展恒,他曾擔任 Dell、Intel、Nokia Siemens、Alcatel 等企業的公關與策略顧問,目前是 DJI 亞太地區的發言人,同時也是香港中文大學講師、香港貿易發展局、電子與電器工業委員會成員。

DJI 亞太區傳訊部副總監 安展恒

ADVERTISEMENT

安展恒先生主要負責 DJI 的市場、行銷與公關方面,因此我們在提問的議題上會較不偏向產品的細節,而屬於企業方向與市場反應,以下我們將以 9 項重點 Q&A 的方式,帶大家了解 DJI 官方的更多想法。

Q1:在台灣,空拍機屬於相當新的市場,與世界各地相較,台灣市場有什麼樣的特點呢?

每一個國家的市場都很特別,而台灣的市場特性與香港很類似,共通之處就是科技愛好者普遍較多,舉例來說在整個亞太市場中,就只有香港跟台灣會在新產品上市時去排隊體驗新品,他們會將空拍機視做與手機、電腦類似的產品,並且對於新產品、新科技的接受度普遍較高。若說與香港市場的區隔,主要是香港佔地較小,相比起來台灣有更大的土地來使用空拍機,我認為這是台灣很棒的地方,但若論及新科技的接受程度,我認為台灣和香港是差不多的。

ADVERTISEMENT

在去年十月我們推出了與以往產品很不相同的空拍機「Mavic Pro」,這款產品為我們打開了很大的一片市場,因為方便攜帶的特性,它為我們吸引了很多潛在消費族群,不僅僅是喜愛空拍機的消費者,包含喜愛旅行、喜愛拍照的人們也開始關注 Mavic Pro,甚至也有不少女性玩家開始接觸空拍機。

現在是一個自媒體的時代,平均每個人擁有 1.5 台手機,而且有一半的使用者都會用手機觀看他們所錄製的影片,相對來說定位不同的產品可以創造不同的需求,空拍機甚至可以是一個社交工具,用來拓展、紀錄、交流旅程以及對世界的見解。

ADVERTISEMENT

Q2:在 DJI 旗下的產品中,Mavic Pro 是你們相當受到關注的熱銷新品,Phantom 4 則擁有完善功能與支援,在未來的行銷方面會特別推薦給消費者哪一款空拍機嗎?

這可以從我們的全系列產品開始說起,其中 Inspire 與 Matrice 系列,大多用在廣告或是商業用途,而在比較消費取向的產品方面,我們有 Phantom 4 以及 Mavic Pro 兩種機型,其中 Phantom 4 在相機方面的規格較好一些,動態追蹤功能也更好,會比較適合追求拍攝效果、有一定空拍機基礎的使用者入手。另一方面 Mavic Pro 在使用上就比較簡易,適合沒有空拍機基礎的人入門。

每項產品取向都不一樣,每一個人對空拍機的期許也不盡相同,例如有些人是拿來做路程紀錄,有些人則是喜愛拍攝美麗的影像,有些人則是用農業用機噴灑農藥或是監控田地,因此我們不會去特別推銷哪一款產品,我們做的是讓客戶了解自己的需求,並讓客戶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空拍機。

▲DJI 去年推出的新產品「Mavic Pro」,以可折疊結構與輕巧的體積造成轟動

Q3:空拍機是一項很需要操作技巧的產品,即便 Mavic Pro 已經是很容易操作的機種,但還是有不少使用者發生「炸機」的狀況,此外玩空拍機也是一項危險性較高的活動,在這方面你們有教育消費者的活動安排嗎?

我們在全球有 NPE(New Pilot Experience)課程,簡單來說它是針對空拍機玩家的 Work Shop 工作坊,包含怎麼去使用以及進階的技巧等,其他例如產品的更新也包含在課程內,目的是讓各位玩家能在二十分鐘內迅速上手。NPE 課程目前以室內進行為主,將來才會有戶外課程的規劃,其他像是 Osmo 系列的產品體驗就會以室內為主。

台灣目前目前還沒有引進 NPE 課程,不過先創代理的 DJI 門市在每週三都有推出 Workshop 課程,除了針對空拍機的課程之外,也會邀請玩家們來分享使用空拍機拍攝的一些心得,且不針對機種想要就可以報名參加。以香港為例,大多數的課程都是在室內講授好,才會驅車至室外適合飛行的地方飛,台灣的課程雖然不是每一樣都會帶出去飛,但將來戶外課程的比重也會漸漸增多。

我們認為課程體驗相當重要,許多消費者通常都是沒有實際體驗過,因為不了解所以沒有購買空拍機,透過這些體驗課程,就可以讓這些人了解空拍機可以做到哪些事情,也不會輕易的「炸機」。許多人操作空拍機時可能會因為樹枝或電線而炸機,而我們課程的第一課,就會教你空拍機不要離開自己的視野,同時也不建議你在晚上使用空拍機。

更精確地說,NPE 是著重體驗的課程活動,而不是一個嚴謹的教育訓練,因此 NPE 課程也不會授與學員證書。其實在對消費者課程上我們要努力的還有很多,像操作飛行是一項技巧,拍攝運鏡又是另一項技巧,雖然我們的產品相對容易使用,但要精通並發揮也需要一定的熟練度才行,在台灣市場上我們也會繼續努力推廣。


Q4:在去年 DJI 收購了哈蘇這家歐洲老牌的相機廠,為什麼選擇的是哈蘇呢?將來又會與哈蘇進行哪方面的合作呢?

的確哈蘇是一家很有歷史的品牌,它與我們的背景很不相同。眾所週知,DJI 是做無人機起家的全球品牌,而哈蘇則是相機品牌,我們認為空拍機最重要的兩點就是飛機本身與相機鏡頭,因此你也可以在我們旗下產品看到搭載哈蘇相機的空拍機。

哈蘇的相機相當與眾不同,DJI 本身擁有一群使用者,哈蘇相機則有另外一群使用者,而我們與哈蘇合作也會打開一些新的需求,不論對我們或是消費者來說都是很有幫助的。而在新品方面,我們預計會在 Q2 推出一些新產品,但詳細的細節以及產品定位目前仍無法透露。

Q5:我很喜歡你們 M4/3 系統的產品,例如 Zenmuse X5 與 Osmo Pro,但他目前僅能適用三款鏡頭,未來會開發支援更多鏡頭的產品嗎?甚至是電動變焦鏡頭等等。

目前採用 M4/3 可換鏡頭的機種主要是 Zenmuse 以及 Osmo Pro,而 M4/3 是一個開放式的系統,我們的想法是增加給客戶多一點的選擇,在其他鏡頭的支援性上我們也還在討論中。除此之外,我們也有與 Flir 合作推出紅外線鏡頭的機種,因此在相機的系統上,我們還是持相當開放的態度來看待的。


Q6:Mavic Pro 是一款相當劃時代的產品,可否透露這款新機種你們從最初構思到最終量產經歷了多久嗎?未來會否會像 Phantom 系列有第二代、第三代機種推出呢?

經歷了多久我真的不知道(笑),我們的 R&D 每天都會有很多新想法與新東西出來,Mavic Pro 是嶄新概念的機種,許多部分它無法用之前的科技來規劃,例如折疊設計就是之前所沒有的。

會不會有下一代呢?這真的很難說,就像我們原本是做無人機的,但有誰想到將來會去做手持穩定器呢?像手持三軸穩定器這類產品一開始也沒有在我們的 Roadmap 裡面,後來是有人拿無人機雲台在手上直接拍,加上工程師有這樣的想法,才有 Osmo 這樣的產品出現。


Q7:近年來有許多低階的消費機種在市場上推出,與之相較 DJI 屬於比較高價的品牌,你們未來會推出更入門的產品加入競爭嗎?抑或維持原有的定位呢?

做一款無人機不難,但要安全且容易使用是很難的,尤其在安全性上更加重要。Mavic Pro 這款新產品已經打開了許多新客戶,我們確實也從它身上體驗到入門市場的潛力,如果將來科技有所進步,例如電池的單位容量可以做到更大、馬達動力可以更強,在高端產品面可能會推出新品,而入門產品也可能受惠於成本降低而推出新品,但這只是一個可能性,我目前仍無法給你一個很肯定的答案,可以確定的是將來我們不會特別偏重於哪一項產品,例如消費級市場,而是會維持入門、中階、高階、商用與農業用等全系列產品的均衡發展。

Q8:目前 DJI 產品在台都是由代理商引進,有考慮將來在台開設官方直營店嗎?台灣 DJI 的代理商也相當眾多,資源上會怎麼分配呢?我想瞭解一下官方的看法。

DJI 在台灣的代理商引進的產品都差不多,銷售產品相互間沒有什麼差異,目前我們也沒有在台開設直營店。在香港銅鑼灣我們有一間三層樓的旗艦店,但為什麼台灣沒有呢?這原因有很多,基本的地點與夥伴固然是第一層考量,但更深的是要考慮到市場反應。目前我們也會看三創旗艦店的反應如何,來考慮下一步的展店方向,至於其他例如 PopStore 快閃店也是可能的規劃。

當然,有一間店面直接去面對消費者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在香港就曾遇到一個烏龜養殖戶,他很需要去統計烏龜蛋來確保養殖狀況,但因為烏龜蛋通常在水下難以計數,因此他就利用我們的空拍機加上紅外線鏡頭,去觀測烏龜生蛋的數量。這累用途就是我們當初所設想不到的,因此如果可以開一間店,第一線的了解到消費者的各種需求,這對我們的產品規劃與方向也十分有幫助。


Q9:隨著空拍機興起,最近無人機導致的意外也逐漸增多,台灣民航局也有意修法增設「禁飛區」,你們對這項法令有什麼看法?會站在廠商的角度與政府溝通嗎?又或是將來成立禁飛區,你們會嘗試教育使用者適合在什麼地方使用空拍機嗎?

每一個國家都有不同的法令,與政府溝通,進一步了解更多的法規當然也是很必要的,我們對此的態度是很開放的。舉例來說,若是立法增設禁飛區,我們會提供其他國家的作法給政府參考,諸如此類的溝通也是我們將來會做的。

至於使用空拍機的時機與地點,我們無法告訴消費者哪裡可以飛,我們可以告訴你的是哪裡不能飛,這就像賣車一樣,車商不會教駕駛該去哪裡開車,只會告訴你哪裡不能開車。

總結:相對保守的在台行銷 與備受期許的市場反應

透過以上與 DJI 官方的對談,我們可以大略得知官方對於台灣市場的想法,雖然透過三創展店拓展了台灣市場,但整體的市場行銷仍處於觀望期。另一方面,筆者也相當為台灣玩家感到可惜,台灣的空拍機市場極具潛力,無論是飛行條件或是飛友人口都較鄰近的香港來得更好,但香港擁有完整的 DJI 旗艦店以及更好的課程支援,相較起來,台灣還養不起一個有系統的空拍機生態鏈。

即便空拍機在近期造成了許多隱私與安全議題,但它仍是新科技的一部份,工具本身並無對錯,端看使用的人如何使用才是重點,台灣空拍機人口目前還在成長中,教育水準的不一也不免造成諸多亂象,只能說在未來的空拍機推廣上,不僅僅要靠著玩家們的自律,廠商也需要盡到教育與監督的義務,如此空拍機市場方能穩定的發展茁壯,進而讓更多人安全的玩空拍機。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