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31 12:00

數位音樂調查報告:智慧手機成為聆聽音樂的主要工具,YouTube是音樂串流平台最大對手

ADVERTISEMENT

各式音樂串流平台的興起,使得大眾已經鮮少再購買實體光碟聆聽音樂,更多的,是利用新興的音樂平台、YouTube 等等搜尋自己喜歡的音樂。台灣第二大音樂串流平台 myMusic 攜手資策會和創新顧問公司 PEBBO 在今天發表調查報告,從「心」檢視音樂。

目前大家普遍聆聽音樂的習慣已經從早期的到唱片行購買音樂 CD 回家聆聽,演變成今天的線上音樂串流服務,無論是付費或是免費平台,越來越多人開始捨棄傳統,轉向新科技。

事實上,台灣的音樂串流平台早在 2004 年,隨著 KKBOX 在台灣推出以後,就已經正式開始,一直到後來的 ezPeer,也就是後來改名的 myMusic (台灣酷樂時代),再到現在的 Spotify、Apple Music 等等,大家可以選擇的線上音樂串流平台可以說是有如過江之鯽,大家聆聽音樂的習慣也開始跟著改變。

ADVERTISEMENT

根據 IFPI 2016 全球音樂報告指出,數位音樂產值在 2016 年正式超越實體音樂,而黃金交叉的關鍵正式「音樂串流服務」。myMusic 也在今天 (30 日) 舉辦「從心出發:串流體驗時代下的音樂需求變化」音樂亂彈,會中邀請資策會創新應用服務研究所及創新顧問公司 PEBBO 公布串流音樂服務使用者的量化和質化調查報告。

台灣酷樂時代副總黃慧寧表示,myMusic 是台灣第二大音樂串流服務,從 2012 年起註冊用戶超過 400 萬,2016 年全年累積聽歌次數更是超過 7 億次。從 myMusic 觀察其用戶行為發現,使用智慧手機作為播放音樂的載具,比例已經從前年的 88% 提升至 93%,顯示手機已經成為大家最喜歡用來聆聽音樂的裝置。資策會創研所心媒體創新組組長王鴻瑞也指出,超過七成的音樂消費者會收聽線上串流音樂,顯示「線上串流」已經成為台灣消費者收聽音樂的主要方式。

ADVERTISEMENT

以上都是量化數據的研究結果,但 myMusic 這次也委託創新顧問公司 PEBBO 從「質化研究」,以「人」為出發點,花費許多時間尋訪不同程度的音樂使用者。調查結果發現,使用者並沒有因為手遊、直播、社群軟體等科技娛樂降低對音樂的需求,主因在於「音樂價值對自己的重要性」、「音樂取得容不容易」以及「音樂內容豐不豐富」,其中,音樂對自己的重要性更是成為使用者期望透過音樂和身邊有人產生情感共鳴的主要價值。

另外,值得一提的一點是,論壇中也提到 YouTube 對數位音樂產業的影響,不得不承認,YouTube 能提供的音樂實在實在太多,除了許多知名歌手、團體都有自己專屬的頻道以外,國外唱片公司也有和其合作,藉由在 YouTube 上廣告、用戶分享等方式,間接提高公司收益。

今天的論壇中也提到,YouTube 確實是音樂串流服務平台的一大競爭者,主因除了它擁有超多樣的內容外,更重要的是它完全免費。許多音樂串流服務平台雖然有些有提供免費會員 (例如:Spotify),但想要擁有最完美的聆聽品質的話,多數還是會希望用戶能成為付費會員,這就造成了 YouTube 和音樂串流服務的距離。

ADVERTISEMENT

雖然今天的論壇只是一個公開數據、闡述觀察結果的聚會,但從中其實已經可以看到傳統音樂產業 (音樂 CD) 的沒落,以及數位音樂的興起,消費者聆聽音樂的習慣這幾年來也隨著新服務的出現有所轉變,YouTube 的強大實力也是不容小覷的一塊,這些都是台灣的數位音樂串流服務需要持續關注的重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