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9 16:30

OLED 螢幕會傷眼,改用 LCD 螢幕的手機就比較好嗎?

ADVERTISEMENT

長期以來,一直有人在說OLED螢幕容易傷眼睛。因此,雖然目前大部分旗艦手機都是以 OLED 螢幕為主,但依然有很多人卻仍然堅持在LCD螢幕。比方說iPhone XS都已經推出了,但很多人依然不願意更換一年前首發買的 iPhone 8 Plus,原因只為了LCD螢幕。

作為目前智慧型手機用得最多的兩種顯示技術,LCD 和 OLED 螢幕本來就是兩種不同的產品,其表現也各有優缺。

但也正因如此,支持這兩種技術的使用者成為了「吃速食要吃麥當勞還是肯德基」、「喝可樂要和可口可樂還是百事可樂」、「用手機要用 iOS 還是 Android」一般的對立陣營。不過其實我們都知道,LCD 和 OLED 到底孰好孰壞,至今誰都沒有給出最佳答案。 

啊,我的眼睛!

能讓「LCD 黨」堅守信條的原因,並不是因為他們守舊,而是相比於 LCD,OLED 的一些地方是他們所不能接受的。

比如經常被提到的「傷眼」,說的其實就是 OLED 螢幕在 PWM 調光下的低頻閃問題。

當然啦,這個說法也不是毫無依據。

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曾發佈過一份關於 LED 頻閃的技術文獻(PAR1789)。

文獻指出,長期觀看 LED 燈會對使用者造成視覺疲勞、偏頭痛等疾病。而對人體健康影響較低的頻閃應在 1250Hz 以上;基本不會影響人體健康的,至少應該在 3000Hz 以上。

儘管嚴格來說,IEEE 這份報告指的是 LED 光源而不是 OLED ,但由於兩者歸屬 LED 並使用 PWM 調光,因此這份報告也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目前採用 PWM 調光技術的 OLED 手機,其頻閃率大約在 200Hz~250Hz 之間,比如 Galaxy S9 和 iPhone X,這兩款手機的頻閃率都是在 240Hz 左右,Galaxy Note 9 則是在 227Hz,眾所周知這三款手機用的都是目前頂級的 OLED 螢幕,但它們都離 IEEE 給出的 1250Hz 及格線有明顯距離。

而隨著螢幕亮度降低,頻閃率也會隨之下降。

所以有人說 LCD 長時間看著比 OLED 舒服也不是沒有道理,因為在暗光環境下,OLED 的低頻閃確實容易比頻閃在 1000Hz 以上的 LCD 更容易造成眼部疲勞。

儘管我們透過肉眼感覺不到頻閃的變化,甚至在用 OLED 手機的時候就壓根不知道有頻閃這個事。但如果對頻閃比較敏感的話,其實還是能感覺到 LCD 和 OLED 之間的區別。

而透過上面的動圖,我們更能清晰看到 PWM 調光的 OLED 在不同亮度下的頻閃變化。

螢幕烙印是 OLED 邁不過去的致命傷

相比起前面的頻閃,OLED 還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就是容易烙印。

正是由於 OLED 的像素點有著自發光特性,在長時間顯示某一內容後,你會發現無論是切換到哪裡,都能隱隱約約看到某個 app 的搜尋欄、圖標甚至文字內容。

之所以說螢幕烙印是 OLED 邁不過去的致命傷,那是因為目前 99.9% 的 OLED 螢幕都會出現烙印情況。但這並不是因為品質不好才會出現,而是 OLED 本身就存在著壽命短的先天缺陷,依個人使用習慣,長則 2 年、短則 6 個月,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換螢幕。

 當然,雖說 LCD 不容易烙印,但也並不代表 LCD 就絕對不會出現這種情況,我曾用過的 iPad 2 就是因為螢幕老化而出現殘影。不過相對於 OLED 來說,LCD 的烙印現象可以說是小巫見大巫了。

對於「烙印」這個問題,實際上手機廠商和軟體商都沒閒著,紛紛在自家產品上做了不少避免措施。

由於 Home 鍵在螢幕暗下的狀態下仍會常亮顯示,因此三星自 Galaxy S8 開始,便透過在特定時間平移 Home 鍵像素的方法,來。

蘋果也自 iOS 11 開始加入了防烙印機制,降低 iPhone X 的烙印情況。先前韓國媒體 Cetizen 就曾對 iPhone X 進行測試,最終結果顯示,iPhone X 在最高亮度持續顯示一張圖片 510 小時後才會出現烙印。

其實在我們日常使用 OLED 手機時,我們也能發現待機情況下,時鐘會不斷切換顯示位置,實際上這也是廠商避免烙印的其中一個方法。 

 

LCD 雖好,但必然被發展的卻是 OLED

雖然 OLED 頻閃低,也容易烙印,相比於 LCD 它的使用壽命甚至還會打折,但這些「缺點」似乎都沒有阻礙 OLED 成為現今旗艦手機的主流配置。

個中原因,其實和今天手機發展離不開關係。

過去我們常在智慧型手機背部看到後置指紋識別的開孔,這種方案既能解決當時手機螢幕佔比的問題,同時也是個成本較低的方案,一度成為了當時智慧型手機的主流。

但由於開孔面積較大,因此也不免會讓手機背部顯得不夠美觀,尤其是在之後智慧型手機相機的靠邊移位,仍然設置居中的指紋識別區總讓人感覺有一絲突兀。

不過由於當時手機廠商對螢幕佔比的追求尚未達到極端,同時也還沒有比電容式指紋識別更好的方案,所以成本和可靠性相對平衡的 LCD 螢幕依然會是各家首選。

實際上,在 LCD 當道的時代,一些廠商也曾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去改變指紋識別對手機美觀的影響,比如 Sony 早期在 Xperia 系列手機上用的側面識別,將電源鍵和指紋識別融為一體,便是其中一種提升美觀度的辦法。

OLED 被廣泛應用,更大原因上是手機廠商對全螢幕的追求到了極端。這個「極端」的標準線叫做 90% 螢幕佔比,如果要套上一個名字,它叫做「真 全螢幕」。

其實,人類對智慧型手機的最終形態至今都沒有具體的定義。在螢幕越大越好的潛意識推動下,我們曾經有過 7 英吋的平板手機,但事實證明便攜才是智慧型手機的根本。

因此這便需要廠商在控制手機尺寸的同時,去讓螢幕佔滿手機的整個正面,這自然便讓「螢幕佔比」成為權衡手機是否優秀的決定因素之一了。

極端追求佔比,這讓原本位於螢幕附近的元件變得無處棲身。

對此,蘋果祭出了三步來解決 iPhone 的問題:去掉 Home 鍵,挖出瀏海,用 Face ID 代替 Touch ID;而三星則是在 Galaxy S10 的螢幕上鑽開一個孔,用來容納前置相機,並且用上了雙曲面來削減側面邊緣的寬度。同時螢幕下指紋識別的普及,也讓原本在手機背面的大窟窿,藏在螢幕之下,把手機變得更美觀。

以上提到的這些新技術,都需要 OLED 來完成。當然並不是 100% 要使用 OLED,而是相對於架構更複雜的 LCD,OLED 更方便廠商在新機裡裝上這些新技術。

比如對螢幕的切割加工、螢幕下元件的透光…… 儘管存在著壽命較短的缺陷,但在加工環節,OLED 都要比 LCD 省事不少。

iPhone XR 就是 LCD 複雜加工的例子,蘋果就專門用了像素遮罩和⼦像素抗鋸齒技術,讓螢幕三個邊框做到 Edge-to-Edge 等寬,同時保障 LCD 螢幕的顯示品質。

究其根本,OLED 之所以能成為當下主流,很大部分原因,是因為它能幫助廠商實現對「正面全是螢幕」的設計追求。

與此同時,摺疊手機的問世,也成為了促進 OLED 市場的催化劑,畢竟要讓智慧型手機從平板電腦變成手機,還需要有柔性 OLED 的支持。因此,OLED 取代 LED 成為先進手機產品的主流,我們可以看作是一種必然的發展趨勢。

不過,儘管 OLED 在今後的智慧型手機上露臉機會越來越多,但這並不代表 LCD 會在市場上消失。於我而言,作為一種相對穩定、壽命較長、成本較低的螢幕方案,LCD 仍然會被電視、遊戲機以及小部分手機廠商選擇,比如此前三星發佈的鑽孔螢幕手機,用的是 LCD-TFT 。

所以現在說「OLED 完全取代 LCD 的地位」,這句話顯然說得有點早了。

根據「地表最強分析師」郭明錤在近日發佈的預測報告,蘋果依然會在今年推出 6.1 英吋的 LCD 螢幕 iPhone。

實際我們回過頭看,無論是 LCD 還是 OLED,它們都有著各自的優缺,到底誰好誰壞,關鍵其實在於用在什麼設備上,什麼設備又將要有怎樣的需求。

對於目前的手機廠商來說,顯然 OLED 比 LCD 更符合發展趨勢,那麼諸如頻閃、烙印這些問題,在趨勢面前自然也就不是大問題了。

而 LCD,這種已經被發展多年的成熟技術,它並不是退出市場,它只不過是完成了人類交給它的使命,繼續在其他領域發光發熱而已。

  • 本文授權轉載自:ifanr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