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1 14:30

LINE Pay一卡通消費全攻略- 優惠最強勢,還能搭公車與捷運

ADVERTISEMENT

儲值LINE Pay一卡通,帳戶內有餘額才能消費

與直接綁定信用卡/簽帳金融卡的LINE Pay不同,若 LINE Pay一卡通中沒有任何的餘額,將無法進行付款或繳費。要儲值 LINE Pay一卡通主要有兩種方式。第一種為透過「銀行帳戶」,將銀行戶頭內的錢,手動設定金額轉移至 LINE Pay一卡通中,注意該銀行帳戶不見得要與當初註冊時,進行金融驗證的帳戶相同。第二種方式為「虛擬帳號」,申請後,LINE Pay一卡通會創造一組由聯邦商業銀行提供的虛擬銀行帳號,使用者得自行操作 ATM 或網路銀行,將錢從其他銀行帳戶中,如同匯款一般手動轉移儲值金額。虛擬帳號的好處是不用綁定本人的銀行帳戶,甚至可由它人的帳戶匯款至 LINE Pay一卡通進行儲值,但這方法除聯邦商業銀行存戶之外,從其他銀行匯款都視同普通轉帳,可能會需要額外的手續費。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綁定一卡通實體卡片,餘額不足時自動加值

要說 LINE Pay一卡通最方便的功能,莫過於是能夠將普通的一卡通,轉變為記名、可自動加值的一卡通,享受到原本只有銀行聯名卡才能夠體驗的服務。一個 LINE Pay一卡通帳戶,官方表示最多可以綁定10張一卡通普卡或社福卡,注意學生卡、愛心卡、已開啟自動加值功能的銀行聯名卡等,無法與 LINE Pay一卡通帳戶互相連結。當消費者將實體一卡通綁定 LINE Pay一卡通帳戶後,該卡片就會變成記名卡,且得到全家便利商店的 FamiPort 多功能事務機,進行靠卡動作完成開通,即便後續取消連結,該卡片依然會是記名卡。此外,已儲值進去實體卡片的餘額,也無法再轉移回 LINE Pay一卡通帳戶,而自動儲值時,單次最少是500元,最多為1,000元,只會以500的倍數進行儲值。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商店支付有兩種,掃描或出示手機條碼

如果想要在實體店家,透過 LINE Pay一卡通進行消費,目前只有兩種方式,第一種為「掃描店家的條碼」,並在跳出的視窗中手動輸入付款金額;第二種為「出示自己的條碼」,由店家方透過 POS 機掃描後,跳出通知視窗即算是付款成功。無論使用哪種方式,都可以在過程中勾選「使用 LINE Points 」來折抵消費金額。特別注意,目前 LINE Pay一卡通還無法經由感應支付進行付款。有趣的是,經過一年來的推廣與發展,尤其在超商龍頭7-11正式上線後,LINE Pay 與 LINE Pay一卡通雙方都可以使用的通路,已經有非常大的重疊,這使得 LINE Pay一卡通的實用性提高許多。但是筆者建議,如果想要全面轉成無現金生活,那最好不要只單獨使用 LINE Pay一卡通一種支付手段,有 LINE Pay 之後的方案當作後援,才能避免店家收款不支援 LINE Pay一卡通時,有錢卻付不出來的尷尬。

LINE Pay一卡通乘車碼,公車、捷運樣樣通

既然 LINE Pay一卡通無法使用感應支付,那麼捷運或公車等大眾運輸,難道就不能搭了嗎?答案當然不是如此!首先,LINE Pay一卡通帳戶可以連結實體一卡通,而實體一卡通就如同悠遊卡,只要內含餘額足夠,就能通吃全台公共交通運輸,從公車、客運、捷運甚至台鐵都暢行無阻。其次,LINE Pay一卡通內建了「乘車碼」功能,只要在高雄捷運的剪票口,出示手機上的 QR Code 給閘機掃描,即可自由搭乘與進出站。此外,高雄客運「橘12」及東南客運「橘20」路線,車上已換裝了全新、可掃描 QR Code 的刷卡機,同樣能使用 LINE Pay一卡通的「乘車碼」功能進行搭乘。雖然目前「乘車碼」只能用於兩條特定的公車路線與高雄捷運,但如台鐵的剪票口也已全面換裝 QR Code 掃描器,高鐵也是自營運初期就已經具備條碼掃描功能,想必 LINE Pay一卡通未來都將能用於這些場域,免去消費者掏出卡片或車票的困擾。

提領LINE Pay一卡通帳戶餘額,充分管控金流

由於 LINE Pay一卡通為電子支付服務,具備轉帳、收款等金流處理功能,當有人自其他 LINE Pay一卡通帳戶匯款,甚至是未來從街口支付等其他系統,跨平台轉帳過來時,若要想取得現金,使用者就得先提領到自己的銀行帳戶內,在自ATM或銀行取款。注意,將 LINE Pay一卡通內的餘額,提領至個人的銀行帳戶時,該帳戶不需與儲值帳戶或當初進行金融驗證的帳戶相同,不過要留心手續費的問題,少數銀行不需手續費,但多數銀行需要。此外,LINE Pay一卡通的單次提領沒有金額上限,而無論提領到哪個銀行,基本上10分鐘左右就會入帳,如果遲遲收到提領後的款項,就務必要連絡客服進行處理了。


          本文同步刊載於PC home雜誌
 
         
          歡迎加入PC home雜誌粉絲團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