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4評測:歷經三代修正的又一次轉型

小米4評測:歷經三代修正的又一次轉型

小米4雖然在7月22日發布,但是台灣的4G版本最快恐怕也要等到年底才會有。中國的ifanr網站團隊拿到小米4手機已經兩週,最近發布了一篇評測的文章,就讓我們先來看看小米4的功能,再來考慮值不值得等待。

拿到小米手機 4 已經兩周有餘,在這段時間裡一直將其作為主力機使用,來綜合考核其表現。我們迫切希望了解的是,迭代到第四代的小米手機是否真有提升?在哪些方面還有欠缺?

硬體外觀

由於縮小了邊框,擴大了螢幕佔的比例,與米3雖然擁有相同螢幕尺寸,米4顯得尺寸更小更加緊湊,也更加方便持握。

小米4評測:歷經三代修正的又一次轉型

在設計上,米 4 的確呈現出大量效仿 iPhone 4 和 iPhone 5 的元素,包括金屬邊框、金屬切角以及為解決信號問題的而採用的金屬注塑。事實上,米 4 做工的水準基本上反映在這個金屬邊框上。金屬邊框包括窄邊、亮面切角、直壁和底部弧面。面積最大的直壁採用了打磨處理,金屬噴砂使得Austenite 304 的廉價感不復存在,手感相當細膩。底部弧面使得握持時不會有割手的感覺。

米 4 的邊框倒角包括一個亮邊和窄邊,亮邊採用了鏡面拋光的工藝,實際上的確達到了「鏡面」的視覺和觸覺效果,甚至難以分辨出金屬材質。

小米4評測:歷經三代修正的又一次轉型

小米4評測:歷經三代修正的又一次轉型

我們最初拿到的機器是黑色版本,在使用的幾天時間內機身揚聲器附近出現了細微的磨損現像,即外界所說的「掉漆」。這實際上是金屬噴砂是在強度過大碰撞中造成的金屬露出原色的現象。由於白色版本的邊框接近於金屬原色,因此這種情況就不會出現。

玻璃邊與金屬之間的銜接也是值得關注的細節,米 4用 Edge Coating 技術,取消了 iPhone 5 屏幕與金屬之間的 0.4mm 塑料,而是在玻璃邊緣用了 0.05mm 的保護塗層。實際體驗中,肉眼很難看到玻璃上的這層塗層,也無法通過鏡頭呈現這一塗層。不過從實際視覺效果上看,金屬與玻璃的過渡更加自然,手機的一體性更好,但考慮到塑料抗震防摔的功用,米 4 這種設計的抗摔能力還有待檢驗。

小米將米 4 的後蓋稱為「光柵紋後蓋」,弧面設計,由 0.06 毫米的線條組成單元格,經過 9 層加工、用模內轉印技術製作而成。相對於此前機型用的聚碳酸酯,這種工藝視覺效果和手感更好,但問題是很容易沾染指紋,另外塑料材質的後殼不免與鋒利堅固的金屬產生一絲不協調。

小米4評測:歷經三代修正的又一次轉型

小米4評測:歷經三代修正的又一次轉型

後續小米可能會提供更多材質的後殼,比如從 Moto X 身上流行起來的木質後殼,我們已經在小米公司看到這種後殼,質感相當不錯。

另一個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是突出的相機鏡頭高於金屬包邊,雖然目前沒有發現磨損,但仍然存在磨花鏡片的風險。

螢幕與手感

米 4 延續了 5 英吋 1080P 的螢幕尺寸和解析度。據悉,這塊螢幕由夏普和 JDI 提供,NTSC 色域值為 84%,高於 iPhone 5s 的 72%。所謂色域,是指螢幕呈現的色彩範圍,色域值越大,顯示螢幕上所能表現的一種顏色的程度越豐富,色彩也就越艷麗。

僅從第一觀感上看,這塊螢幕的色溫比較高,也就是所謂的「冷色屏」,飽和度方面則顯得比較高,色彩非常濃郁艷麗。在最高亮度下,通過實拍與 HTC One (M8)、iPhone 5 屏幕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出米 4 的不同之處,注意下圖中藍色、綠色、橙色表現的差異。

小米4評測:歷經三代修正的又一次轉型

螢幕飽和度的高低對人眼的感受有所差異,對於覺得這種風格過於濃艷的用戶,米 4 提供了色溫和飽和度的調節方案,飽和度有鮮艷和標準兩種模式可選。實際上,我們認為旗艦手機螢幕色彩差異對人眼的影響已經微乎其微,但應用的技術卻會極大 影響使用體驗。比如在觸摸、省電等方面的改進和優化。

米 4 在這方面的改進有兩點值得一說,一是濕手模式,二是單手防誤觸。在此前使用 iPhone 5 的過程中,一大不便之處便是濕手情況下,iPhone 的屏幕近乎處於失靈狀態,米 4 的濕手模式盡管會降低靈敏度和精准度,但仍能保持基本的使用。

單手防誤觸則是對大螢幕、超窄邊框手機的優化,此前蘋果在 iPad mini 上已有所應用。在單手持機觸摸螢幕的情況下,手掌很容易誤觸到螢幕邊緣,這會造成螢幕漂移、觸摸不靈的情況。所謂防誤觸功能,即手機能夠識別手掌的誤觸操 作並自動忽略,從而保證手指的正常操作。

 

(後面還有:相機功能)

ifanr
作者

ifanr依托於中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大潮,用敏銳的觸覺、出色的內容,聚焦 TMT 領域資訊,迅速成為中國最為出色的新銳科技Blog 媒體。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