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 GeForce RTX 4080效能實測:世代升級效益超過6成

NVIDIA GeForce RTX 4080效能實測:世代升級效益超過6成

ADVERTISEMENT

GeForce RTX 4080是NVIDIA推出的第2張Ada Lovelace架構顯示卡,帶來更加出色的效能表現,以及DLSS 3等新功能,提供玩家更流暢的遊戲體驗。

命運多舛的患難兄弟

NVIDIA在2022年9月21日舉辦的GTC 22秋季場發表RTX 40系列顯示卡,當時公開的產品規劃包括已經上市的GeForce RTX 4090,以及GeForce RTX 4080 16GB / 4080 12GB等第2波上市的產品。

筆者當時就評論這2款產品的規格落差太大,也不能歸類於單純顯示記憶體容量不同的產品,另一方面它們價格差距也來到新台幣10,000元,實在無法認同它們是「相同定位」的兄弟卡。到了10月15日時,NVIDIA卻宣布取消GeForce RTX 4080 12GB產品(後續應該會改名再重新推出),並將GeForce RTX 4080 16GB「正名」為GeForce RTX 4080,也就是我們這次要測試的產品。

撇開這些產品定位修正的問題,讓我們專注於GeForce RTX 4080顯示卡本身。它具有9728個CUDA核心,數量為GeForce RTX 4090的59.375%,並搭載16GB、256bit GDDR6X顯示記憶體,因此推測效能會與GeForce RTX 4090拉開差距,但與前代的GeForce RTX 3080 / 3090等產品相比,除了CUDA核心數量的成長外,還有架構更新帶來的效能增益,預期效能會有明顯成長。

我們這次收到的測試樣品為NVIDIA GeForce RTX 4080 Founder Edition(創始版),其外觀與散熱器與GeForce RTX 4090 Founder Edition如出一轍,只有型號標示的差異,對於使用較大機殼的使用者來說,可以享有散熱效果較好的優勢,但如果機殼尺寸因素而裝不下這張龐然大物的話,則可考慮其他板卡廠所推出尺寸較小的自製卡。

(若下方表格無法完整顯示,請點選我看圖片版

GeForce RTX 40系列顯示卡規格簡表      
顯示卡型號 CUDA核心數量 基礎時脈 Boost時脈 顯示記憶體容量 記憶體類別 顯示卡功耗
GeForce RTX 4090 16384 2230MHz 2520MHz 24GB 384bit GDDR6X 450W
GeForce RTX 4080 9728 2210MHz 2505MHz 16GB 256bit GDDR6X 320w
(原)GeForce RTX 4080 12GB 7680 2310MHz 2610MHz 12GB 192bit GDDR6X 285W

原本16GB與12GB版本的GeForce RTX 4080的價格分別為新台幣42,990元、32,990元。

2者除了記憶體容量不同外,CUDA核心數量的差異也很大。現在GeForce RTX 4080 16GB更名為GeForce RTX 4080,GeForce RTX 4080 12GB則取消發表。

GeForce RTX 4080 Founder Edition的外盒也跟GeForce RTX 4090 Founder Edition幾乎一模一樣(請參考開箱文)。

將外盒掀開後,可以變成三角型的展示架。

GeForce RTX 4080 Founder Edition一樣採用3槽的尺寸設計。

顯示卡正、反面各有1組散熱風扇。

顯示卡尾端採用鏤空設計,讓氣流直接穿過散熱鰭片以提升散熱效果。

電源端子部分採用新的12VHPWR電源端子,使用對應的電源供應器就只需連接單一纜線,對於走線跟機殼內的整潔也有很大幫助。

包裝內附的3組PCIe 8Pin轉12VHPWR的轉接線材,方便使用者沿用現有電源供應器。附帶一提GeForce RTX 4090 Founder Edition的轉接線材輸入端為4組8Pin。

影音輸出端子部分則有3組DisplayPort 1.4a與1組HDMI 2.1a。

直接比較GeForce RTX 4080 Founder Edition與GeForce RTX 4090 Founder Edition,只有型號標示不同。

2者的尺寸、厚度也都完全一樣。

測試環境與條件

在下列測試過程中,筆者會開啟顯示卡的Resizable BAR功能,所有成績都是進行2輪測試,在確定沒有極端值後取平均,遊戲效能使用遊戲內建的測試模式,並在1080p、2K、4K解析度搭配最高畫質設定,若有設定範本則套用最高範本,若無則將所有畫質相關項目調至最高,關閉VRS或動態解析度等設定,並僅進行開、關光線追蹤功能的調整。

在《電馭叛客2077》搭配DLSS 3的測試中,受到遊戲內建的FPS計算工具無法測量Frame Generation所帶來的效能提升,因此筆者使用NVIDIA FrameView測量FPS效能表現。

而《要塞英雄》與《絕對武力:全球攻勢》分別使用Titled Tower Benchmark、FPS Benchmark地圖搭配NVIDIA FrameView進行測試。

測試平台:
處理器:AMD Ryzen 7 7700X
散熱器:MSI MEG Coreliquid S360
主機板:ASRock X670E Taichi(UEFI版號1.11)
記憶體:G.Skill Trident Z5 Neo 16GBx2(@DDR5-6000)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4080 Founder Edition
儲存裝置:Seagate FireCuda 520 SSD 1TB
電源供應器:MSI MPG A1000G PCIE5
軟體環境:Windows 11專業版21H2(Build 22621.819),GeForce Game Ready(526.72)

測試選用AMD新推出的AM5平台,搭配Ryzen 7 7700X處理器。

這次測試的主角為GeForce RTX 4080 Founder顯示卡,筆者測試時GPU-Z尚無法正確辨識顯示卡資訊。

(下頁開始分析測試成績)

 

國寶大師 李文恩
作者

電腦王特約作者,專門負責硬派內容,從處理器、主機板到開發板、零組件,尖端科技都一手包辦,最近的研究計畫則包括Windows 98復活與AI圖像生成。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