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03 14:30

電視vs螢幕該如何選擇?那些你可能沒注意到的關鍵細節

ADVERTISEMENT

電視與螢幕雖然同屬顯示器類型,所使用的技術也類似,不過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市場上兩種產品彼此之間的壁壘相當分明,除了主打的應用情境不同,跟廠商對於產品的規劃也不無關係,因此過去偶爾會見到廠商出面疾呼,兩者並不能互相取代。 

文章目錄

不過在使用者這一端,我們卻時不時會在論壇上看到,有人由於預算或是室內空間的考量,萌生想要以電視來取代螢幕、或是用螢幕來看電視的想法,這個概念到了今時今日,是否仍舊無法妥協呢?事實上,個人螢幕的面板尺寸在近兩年間不斷提升,從42吋以上甚至達到55吋都有,已經逐漸追上中小型電視的規格,並脫離以工作為主的屬性;而新一代電視為了強化在遊戲方面的體驗,則加入以往僅見於電競螢幕的相關配置。由此可以發現,電視與螢幕的分野似乎越來越模糊,或許有必要再從規格面來重新檢視這個問題,如果你期待有最佳的影音體驗、遊戲效果,在個人化娛樂的前提下,本次企劃將會替你盤點出,選擇電視或是螢幕可能會遇到那些問題? 

顯示技術系出同源,面板形態各具差異

當前電視與螢幕的主流顯示技術,包含 LCD 和 OLED 兩大類型,其中 LCD 的發展較久,除了依液晶分子排列方式而有 TN、VA、IPS 面板的區分之外,也有加入量子點顯色的 QLED 技術,和搭配 Mini LED 背光技術等選擇,而 OLED 面板除了持續針對亮度改良外,今年更出現子分支 QD-OLED 技術,Sony 即率先應用在自家電視 A95K 上。單就顯示技術來說,除了因面板類型、等級、尺寸所帶來的價格差異,電視與螢幕並沒有決定性的區別。 

ADVERTISEMENT

為何曲面電視消失了?

雖然電視與螢幕採用的顯示技術基本相似,不過許多市售高階電競螢幕,均強調採用曲面面板,能夠對應人眼的視角,營造出視覺上的深層包覆感,近年來的螢幕曲率幅度更是躍升至900R。反觀曲面電視在2013年左右首度上市之後,不出幾年就已完全銷聲匿跡,形成強烈對比。這不單是因為大尺寸曲面面板生產成本較高,且良率較低的緣故,而是針對家用情境而言,曲面電視確實較不利於多人一同欣賞,如今想要大尺寸的曲面影像,只能謀求支援曲面投影的投影機種,不過今年 LG 新發表一款可自由切換平面及曲面型態的 OLED Flex 電視,也許曲面電視未來將會以這種形式回歸也不一定。

市面為何幾乎沒有8K螢幕?

目前主流訊源仍以4K為主,但一線電視品牌自幾年前,已開始陸續推出8K電視作為旗艦商品,值得注意的是,雖已有不少 PC 遊戲可升級至8K,加上高階顯示卡的奧援,8K螢幕卻未能乘勢而起,除了少數面向專業人士的8K顯示器外,幾乎沒有主打娛樂功能的8K螢幕推出。

ADVERTISEMENT

這與一個隱性規格「像素密度」相關,在相同畫面尺寸下,像素密度越高,影像的細膩度也會更好,但同時人眼對於像素密度的感知能力卻是有限的,當像素密度或觀看的距離達到一定的程度後,一般人其實並不容易分辨得出差異,也因此8K高畫質還需倚靠電視的大畫面才能更有效呈現,且就性價比而言,目前8K螢幕價格仍舊高昂,你可能還需要花一筆錢來組裝夠力的電腦,若真的想追求8K高畫質體驗,建議還是優先選擇大尺寸的8K電視。

影像介面趨近統一,支援規範卻有差異

過往電視與螢幕最主要的差別,在於能否直接接收無線電視的訊號,但在台灣比較特殊的是,部分廠商為避免被課徵貨物稅,改以買顯示器贈送視訊盒(調諧器)的方式販售,這類視訊盒採取專用介面卡形式,因此普通螢幕是無法安裝的。一般螢幕若想要收看無線數位電視,需另外購買數位電視盒搭配天線,不過拜串流影視和網路發達之賜,現在要取得內容的管道變得更多元,除非家中長輩需要,收看無線電視已經不足以成為選擇電視或螢幕的誘因。

ADVERTISEMENT

為何電視沒有DisplayPort(DP)接口?

從介面規格來看,受到次世代遊戲機PS5和 Xbox Series X 推出的影響,今年螢幕與電視都陸續升級至 HDMI 2.1接口,「4K 120Hz」也成為熱門關鍵詞,不過這對於 PC 玩家而言並不稀奇,就傳輸頻寬而言,螢幕所搭載的DP介面向來比 HDMI 更勝一籌,要跑4K 144Hz或2K 165Hz等高更新率的遊戲畫面,亦只能透過DP接口。但 HDMI 畢竟是由各家電視廠商所共同推動的數位影像介面,各類影音相關周邊,如電視盒、擴大機、遊戲機均採用 HDMI,因此勝在普及率,就連螢幕也無法自外於 HDMI 的影響力,而 DP由於被限縮在 PC 及專業領域,電視廠商在成本與實用性考量之下,自然不願意再額外新增 DP介面。

ADVERTISEMENT

如何分辨HDMI 2.1的真假?

雖然說 HDMI 2.1已經成為新一代電視與螢幕必備的影像介面,但遺憾的是目前它並不能夠與4K 120Hz的影像傳輸劃上等號,這源自於 HDMI 協會令人腦洞大開的決定,根據官方說法,自2017年 HDMI 2.1正式推出後,HDMI 2.0即被整合到 HDMI 2.1當中,成為其規範的一部份,也就是說2017年之後推出的電視及螢幕,只要它能夠符合舊有 HDMI 2.0的標準,即使頻寬僅有18Gbps、只能傳輸4K 60Hz影像,那麼亦能標示為 HDMI 2.1。此外,包含 HDMI 2.1所強調的新增技術,也作為可選擇而非強制加入的功能,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廠商依照產品性能來進行價格的分級,但無疑造成消費者的混淆,要辨別的唯一方式,就是不能只認 HDMI 2.1的字眼,而是要觀其產品所表列的功能特性,是否可支援新技術或更高的顯示規格,這方法無論是電視或螢幕都適用。

單就電競表現,螢幕仍具備一定優勢

今年度的電視特別強調遊戲體驗,包括 HDMI 2.1的多數功能更新,也都是瞄準遊戲相關應用,電視做為客廳娛樂的中心,玩遊戲本就是它的主要用途之一,不過這一波伴隨 HDMI 2.1規格所帶來的改變,包含 VRR(可變更新率)、ALLM(自動低延遲)等新技術,則是讓電視的遊玩體驗,由原本的休閒娛樂性質進一步貼近競技類型遊戲的需求。所謂的 VRR 其實在 PC 螢幕上已行之有年,原理等同於 G-SYNC 和 Freesync 這類防畫面撕裂的同步技術;而在輸入延遲方面電視表現雖越來越好,但相比高階電競螢幕仍有一段差距,這與電視的功能定位有關。

什麼是輸入延遲(Input lag)?

相較於觀賞影片,在玩遊戲時需要透過控制器輸入操作指令,從玩家按下按鈕的那一刻,到畫面中角色做出反應所花費的這段時間,就是輸入延遲,時間越短,玩家的操作也就越即時,特別是像音樂、格鬥或魂系這種相當注重時機點的遊戲,輸入延遲所造成的影響往往足以決定輸贏。電視向來在輸入延遲方面比較吃虧的原因,是因為電視的功能訴求在於呈現影像的豐富性,因此會比螢幕多出一道影像處理的手續,電視解析度與更新率越高、影像處理能力越強,所造成的輸入延遲反而會越明顯。各家電視所謂的「遊戲模式」設定,其實就是把可能會影響輸入延遲的處理程序關閉,至於 HDMI 2.1的 ALLM 功能,則是在偵測到遊戲訊源時,替玩家自動切換電視到近似遊戲模式的狀態而已,具體能降低多少輸入延遲,還得看電視本身的硬體來決定。

電視能支援32:9超寬比例嗎?

作為電競螢幕的一個分支,結合高曲率顯示面板以及特殊的21:9及32:9等超寬比例的個人螢幕,已經成為高階遊戲設備的代表之一,支援的遊戲及應用多為 PC 平台專屬。而電視從4:3畫面拓展到16:9寬螢幕後,則一直維持不變的比例直到現在。由於超寬比例畫面可實現無接縫的駕駛艙視野,或是更加深遠的地圖範圍,因此能大大提升遊戲沉浸感,一般電視受限於面板比例,當然就做不到這種寬闊的視野感受,不過三星已注意到了這種情況,今年首度在自家電視產品中,將21:9及32:9等特殊比例納入支援,可以說是加深了 PC 遊戲與電視的連結性,但基於目前市面已不存在大型曲面電視,故實際體驗仍無法與三星自家的 Odyssey 系列超寬曲面螢幕相提並論。

欣賞串流影音,電視用戶體驗最佳

以 Netflix、Disney+為首,串流影音服務大行其道,並擴及到各類裝置平台上,電視與螢幕同樣做為顯示器,且普遍解析度都能達到4K以上,那麼只要有相同的串流影音訊源,播放出來的效果應該會差不多吧!但實際上摒除網路頻寬不足而使畫質降低的因素(播放4K串流約需要25Mbps),螢幕比起電視會受到更多軟硬體層面的限制。 

為何4K螢幕看不了4K串流?

多數串流影音平台目前都擁有4K訊源,以發展較久的 Netflix 來說,雖然4K訊源豐富,不過如果電腦硬體沒有達到第7代 intel Core 或 AMD Ryzen CPU 以上、顯示卡未達 Nvidia GTX 1050或 AMD Radeon RX,那麼即使有4K螢幕也無法觀看,以 Win10/11系統來說,5年內的電腦大多都能達到這個水準,困難的是播放方式,除了 Chrome 只能播放HD畫質外,即使透過 Edge 瀏覽器或 Netflix App,也還需要額外安裝「HEVC視訊延伸模組」才能正確解碼 Netflix 4K HDR 影片。至於 Mac 就比較單純一些,2018年之後的 Mac 電腦與筆電,並升級到 macOS 11.7(Big Sur)或之後版本,即可支援播放。

此外,就算解決了 Netflix 的4K問題,也不代表其他串流影音服務就能一體適用,如 Disney+在 PC 上最高僅開放 HD畫質,毫無妥協空間,國內的影音平台 Friday影音、MyVideo…等,也限定需用指定的電視或電視盒才能播放4K內容。而多數電視品牌均已提前為用戶解決了這些認證方面的問題,拿起遙控器就能無痛欣賞4K影片。

同樣的影片為何電視畫面更流暢?

如果你拿同一個電視盒,分別接上電視與螢幕且播放同一部影片,會發現電視的影像明顯流暢許多,這是因為電視產品為提高觀看體驗,會額外針對訊源進行影像處理,其中 MEMC(Motion Estimate and Motion Compensation)就是行之有年的一種動態補償技術,藉由演算法的方析,在影片的每幀之間額外再插入一個畫格,原本60Hz的畫面便可透過補幀變為120Hz,藉以提升高速動態下的畫面清晰度與流暢度,各家電視對此項技術的稱呼也有所不同,如 Sony 叫做 Motion Flow,而三星則稱為 Auto Motion Plus。如果你覺得這會讓影片的電影感消失,那麼也可透過啟用 Filmmaker Mode 製片人模式,來關閉電視的額外「加料」,將電視回復到最適合電影播放的影像設定。

HDR在性能與規範上的差別

HDR(High Dynamic Range)技術如今廣泛運用於電影以及遊戲產業的內容製作上,消費者如果想要透過電視或螢幕來享受更進階的視覺體驗,首先遭遇到的門檻,就是 HDR 生態系混亂的問題,如今常見的幾種 HDR 規範,包含 HDR 10、 HDR 10+、HLG 、Dolby Vision,所發起的組織機構都各不相同,甚至存在競爭關係,且這些標準也持續在更新當中,例如搭配顯示器的環境光感應功能,而發展出 HDR 10+ Adaptive、Dolby Vision IQ 等延伸標準。電視廠商採取的策略比較簡單粗暴,就是乾脆都把這幾個主要 HDR 規範都納入,但螢幕卻沒辦法這麼做。

為何螢幕支援的HDR標準較少?

目前大多數螢幕僅支援 HDR 10開放式標準,其原因有兩個,首先 HDR 10+、Dolby Vision均透過動態元數據進行逐格畫面的調整,一定會造成輸入延遲的增加;另外螢幕所連接的電腦系統變數以及用途實在太複雜,不像電視這麼單純,除了許多應用程式因不支援 HDR 顯示而會造成色偏,就連遊戲開發者,也難以針對每個人不同的電腦硬體配置,給出最佳的 HDR 設定,這些因素都會傷害使用者體驗,故螢幕廠商只能保守地支援標準比較寬鬆的 HDR 10。另一方面,在 HDR 的浪潮之下,2017由 VESA 發表針對螢幕 HDR 的認證標準 Display HDR ,從對比度、位元深度、色域、反應速度等關鍵特性來進行分級,其中針對 LCD 螢幕共有5個等級,針對LED螢幕則劃分3個等級。但要注意的是,Display HDR 僅是用來定義螢幕的 HDR 性能指標,與能否欣賞 HDR 10+、Dolby Vision 格式的影片並無絕對關係。

 

與遊戲相關的HDR規範有哪些?

HDR 標準源自於影音方面的需求,隨著遊戲業界的發展,以家用主機龍頭微軟與索尼為首,結合顯示器廠商與遊戲開發者組成 HGiG(HDR Gaming Interest Group)社團,把重點放在 HDR 遊戲的發展,除 LG 電視已搭載 HGIG 功能選項外,Sony 的「Perfect for PlayStation 5」系列電視搭配PS5遊戲主機,即可實現 HDR 的自動色調對應,無須玩家手動調整,就能達到接近創作者所期望展現的效果。而 HDR 10+聯盟與杜比兩方,亦分別推出 HDR 10+ Gaming 以及 Dolby Vision for Gaming 新標準來分庭抗禮,其中 HDR 10+ Gaming除了需要遊戲支援,還需搭配特定 NVIDIA 顯卡以及三星顯示器;Dolby Vision for Gaming 目前由 Xbox Series X/S 主機獨佔,搭配支援 Dolby Vision 的電視,即可在遊戲中享受到 Dolby Vision 的 HDR 效果。

5款娛樂專屬顯示器

Sony Bravia A95K :最適合PS5的智慧電視

規格:
● 面板類型:QD-OLED
● 尺寸選擇:55”、65”
● 解析度:3840×2160
● HDR 相容:HDR 10、HLG、Dolby Vision
● 喇叭:Acoustic Surface Audio+,60W功率

廠商資訊:●Sony ●02-449-9111 ●

建議售價:新台幣 99,900元起

自 QD-OLED 面板宣布進入量產化後,除了三星之外,陸續已有多家顯示器品牌將其導入自家產品,其中 Sony 的 Bravia A95K 則是國內第一款上市的 QD-OLED 電視,應用了 Sony 新一代認知智慧處理器XR,透過理解人眼觀看的形式,針對畫面中的焦點進行影像的辨識與增強,再搭配全新的 BRAVIA CAM 專用外置攝影機,可捕捉觀看者的位置將電視畫面與音效最佳化。 A95K 同時也是「Perfect for PlayStation 5」的推薦機種,具備了 HDR 自動色調對應以及自動畫質對應等功能,無論是用PS5玩遊戲或觀看影片都能享有最佳效果。 

Samsung S95B:OLED 顯示技術的全新道路圖檔

規格:
● 面板類型:QD-OLED
● 尺寸選擇:55”、65”
● 解析度:3840×2160
● HDR 相容:HDR 10+、HDR 10+ GAMING
● 喇叭:2.2.2CH,60W功率

廠商資訊:●台灣三星 ●0800-329-999 ●

建議售價:新台幣 72,900元起 

搭載三星自家 QD-OLED 面板的 S95B 系列,台灣三星直到去年底才引進台灣,這也是三星首款在台推出的 OLED 電視,就規格面來說,依舊屬於市售電視的旗艦梯隊。S95B透過三星的 QD-OLED 自體發光技術以及量子 HDR OLED,能提供更高的亮度規格以及豐富的影像層次,藉由內建處理器的20組 AI 神經網路,能即時偵測與分析影像內容並進行最佳化,呈現出類3D的視覺效果,色彩表現上亦獲 Pantone Validated 認證。針對遊戲方面功能,機身提供4組 HDMI 2.1影像傳輸介面,全數支援4K 120Hz,也支援 FreeSync Premium 更新率同步技術。

LG C2 OLED:高階電競規格堆好堆滿

 

規格:
● 面板類型:OLED
● 尺寸選擇:42”、48”、55”、65”、55”、83”
● 解析度:3840×2160
● HDR 相容:HDR 、Dolby Vision IQ、 HDR 10 Pro、HLG
● 喇叭:4.2CH,60W功率

廠商資訊:●台灣樂金 ●0800-898-899 ●

建議售價:新台幣 54,900元起

LG 的C2極緻系列雖然在其 OLED 電視隊列屬於中階等級,稍不及更高階的G2零間隙藝廊以及Z2尊爵系列,不過在價格以及尺寸的選擇性上,可以說是最為貼近普羅大眾的一款,而新一代的C2已經全面升級為 LG OLED evo 面板、第5代 α9 AI 處理器以及智慧增亮引擎等等,除了運用深度學習技術提升畫質表現,在亮度表現上亦較前代提升達20%,且支援杜比視界 IQ 與杜比全景聲解決方案,將音效升級到模擬7.1.2聲道。此外,C2亦是業內首款支援120Hz Dolby Vision Gaming 的電視,並相容於 Nvidia G-Sync 與 AMD FreeSync Premium 技術。 

LG OLED Flex:曲面平面自由變換

規格:
●面板類型:OLED
●尺寸選擇:42”
●解析度:3840×2160
● HDR 相容:HDR、Dolby Vision IQ、HDR 10 Pro、HLG
●喇叭:2.2CH,40W功率

廠商資訊:●台灣樂金 ●0800-898-899 ●

建議售價:新台幣 109,000元

LG 於去年10月在台發表並開放預購的 OLED Flex,終於將在這個月正式出貨,如果單就規格來看,OLED Flex 與 LG 的C2系列電視其實有諸多相似之處,包括搭載 LG OLED evo 面板以及第五代 α9 AI 4K 影像處理晶片、內建 HDMI 2.1可支援4K 120Hz及 VRR/ALLM 等等,同時也具備完整的 webOS 22聯網智慧系統等等,目前僅推出42吋單一款式。而 OLED Flex 最重要的差異,在於它的柔性可彎曲 OLED 面板,讓使用者能夠隨自己的喜好,透過遙控器自由切換20種不同級別的螢幕曲度,曲率最大可達至900R,不管是遊戲或是影片,都能帶來更為沉浸的體驗,內建的2.2聲道喇叭,亦可透過處理器升級7.1.2虛擬環繞音效。搭配內建的遊戲儀表板功能則可開啟遊戲相關的控制選項,最佳化遊戲畫面與音效表現,OLED Flex 甚至還加入了 Fusion 光源設計,讓 RGB 燈光隨著聲音或視訊同步閃爍。

Samsung Odyssey OLED G8:超寬比例×疾速嚮應

 

規格:
● 面板類型:QD-OLED
● 尺寸選擇:34”
● 解析度:3440×1440
● HDR 認證:Display HDR True Black 400
● 喇叭:2.2.2CH,60W功率

廠商資訊:●台灣三星 ●0800-329-999 ●

建議售價:新台幣 47,900元

三星旗下的 Odyssey 系列,可以說是目前市場上擁有最齊全超寬比例電競螢幕產品的系列,而去年推出的 Odyssey OLED G8,則是系列中的首款 OLED 螢幕,同樣採用了三星顯示所生產的 QD-OLED 面板,擁有0.1ms超快反應時間以及175Hz更新頻率,以1800R曲面形式搭配21:9的超寬螢幕比例而獨樹一格,內建 Neo 量子 AI 高效處理器,能針對 OLED 面板上的每一幀立即進行分析和優化。由於其產品定位偏向螢幕,主要面向電腦遊戲玩家,因此也具備多數電視沒有的 Mini-DisplayPort 以及 USB-C 等影像傳輸介面,且通過 VESA Display HDR True Black 400認證,能表現層次豐富的黑階,玩家還能透過 Game Bar 快速調整螢幕設定,在無需離開遊戲的狀態下,就能檢視 FPS、HDR 及 VRR 的狀態。另外G8也搭載了三星智慧介面,只要連接 Wi-Fi,就能欣賞 Netflix、YouTube等串流影音服務。

本文同步刊載於 PC home雜誌
 

歡迎加入 PC home雜誌粉絲團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