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成為搜尋霸主的Bing,GPT加持後就先忙著把戰友當成對手打

還沒成為搜尋霸主的Bing,GPT加持後就先忙著把戰友當成對手打

當微軟將GPT整合到Bing中,終於做到了該公司多年來一直想做的事情:讓這個大家原本已經不再關注的搜尋引擎,再度站到聚光燈之下,也讓長久以來被Google壓著打的搜尋引擎市場,再度有逆轉的跡象。不過,微軟最近的步伐似乎太過激進,如果不小心一點,這個好不容易獲得的勝利,可能會為他們帶來更多的傷害。

前幾天我們報導過,微軟警告其他搜尋引擎對手,想要開發ChatGPT聊天機器人就不得使用Bing的搜尋索引資料很有可能就是這樣的一個徵兆。

為什麼Bing要授權搜尋索引給所謂的「競爭對手」用?

搜尋引擎的核心,就是必須要派出很多爬蟲去搜尋整個網際網路,瞭解整個網際網路的地圖,建立一個索引。不過,建立這個搜尋索引是很花錢的一件事,公司的規模沒有到一定的程度,其實負擔不起這樣的成本。

還沒成為搜尋霸主的Bing,GPT加持後就先忙著把戰友當成對手打

因此,小型的搜尋引擎、一些有特色的搜尋引擎(如DuckDuckGo),就願意向Bing或是Google這種搜尋引擎大頭,支付一筆費用,要求他們授權使用他們的搜尋索引給自己使用,才能在這個搜尋索引的基礎之上,進行自己的服務。

從商業的角度上來看,Bing本身就是搜尋引擎,這些小型搜尋引擎是他的對手。那麼,微軟為什麼要授權給這些小型搜尋引擎使用他們的搜尋索引?

首先,Bing雖然是第二大的搜尋引擎,但是跟第一名比較起來可以說是根本不成比例。根據流量分析工具StatCounter 2022年6月的數據,微軟的搜尋引擎Bing的市佔率約為3%左右,谷歌則約為91%。

其次,這些小型搜尋引擎其實都各自有各自的定位,與Bing的一般性搜尋目的不大一樣。基本上不會與Bing的客群有太大的競爭關係。因此,如果這些小型搜尋引擎的市場變大,在微軟的眼中來看,他們吃下的是競爭對手Google的市場,而不是Bing的。

因此,這些小型搜尋引擎,與Bing之間的關係其實是戰友,而不是對手。

AI壓制競爭開打,戰友變成對手

不過,當微軟樂意通過授權Bing的搜尋索引來賺錢時,看起來他並不希望這些搜尋索引被用於任何競爭對手的聊天機器人上。

根據彭博社的報導,微軟已經警告了至少兩個客戶,如果他們在自己的AI聊天工具中使用Bing的索引,就違反了他們的合同條款,這可能會導致他們完全失去索引的使用權。

當然,微軟絕對有權決定如何使用向客戶提供的服務和功能。但它也可能被視為一種壓制競爭的方式,以確保Bing在AI方面不受挑戰。

在微軟將GPT添加到Bing的同時,一系列的搜索引擎宣布推出類似的工具,例如Google的Bard。

而依賴Bing搜尋索引的兩個相對較新的搜索引擎,像是You.com和Neeva也宣布了各自的AI工具。

在這個AI突然變成重要功能的時代,透過聲明這些AI工具不能使用Bing搜尋索引,微軟可能已經把這些搜尋引擎的AI工具消滅了。因為這些搜索引擎依賴微軟的搜尋索引來傳回結果,如果它們被切斷,整個產品可能會變得無用。

值得注意的是,其實到目前為止,甚至可以預期短期一兩年之內,微軟都還不可能成為搜尋引擎的霸主,市佔率的變化也還沒有太大的轉變。因此,基本上這些小型搜尋引擎基本上應該在搜尋市場中,應該還是微軟的戰友。不過,現在微軟已經急著先把他們當成對手了。

當然,這些小型搜索引擎可以去找其它的搜尋引擎索引來授權,不過擺在眼前的是,他們只有另一個選擇:Google。而Google也有自己的Bard在忙,他們可能也不想要讓這些小型搜尋引擎廠商使用他們的搜尋索引。

如果這種趨勢往下走,最終能夠用到AI工具的搜尋引擎,將會只有Bing以及Google,形成唯二的對決局面。而原本充滿各種可能性的其它搜尋AI工具,還沒開始就被扼殺了。雖然Bing以及Google可能不會在乎,但對用戶來說也不是好事。甚至,對OpenAI也不是好事。

想看小編精選的3C科技情報&實用評測文,快來加入《T客邦》LINE@
janus
作者

PC home雜誌、T客邦產業編輯,曾為多家科技雜誌撰寫專題文章,主要負責作業系統、軟體、電商、資安、A以及大數據、IT領域的取材以及報導,以及軟體相關教學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