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I Stealth 17 Studio 開箱實測:同時滿足創作生產力與電競娛樂的跨界旗艦之作

MSI Stealth 17 Studio 開箱實測:同時滿足創作生產力與電競娛樂的跨界旗艦之作

電競大廠微星旗下的 Stealth 系列電競筆電,一直以來就是兼具性能與輕薄行動力的代名詞,而擁有這類需求的使用者大多不是「純」電競玩家,更多的是追求高效生產力的專業工作者或內容創作者,但在工作之餘也希望筆電能順暢運行遊戲,而 MSI Stealth 系列正是為此而生的「跨界」型機種,MSI 更是一口氣推出 14、15、16  17 吋四種不同尺寸與規格的機型,讓各種需求的消費者能有更多樣化的選擇。

從尺寸配置來看,不難發現這四款機型分別對應了「行動優先」、「效能 / 攜帶平衡」以及「高效能旗艦」等需求,先前 T 客邦曾為大家開箱實測過便攜取向的 MSI Stealth 14 Studio,而本次則要進一步和大家分享大尺寸旗艦級的 MSI Stealth 17 Studio

Stealth 17 Studio 具備電競級效能,但外型則靠攏商務風格,為的就是能同時滿足工作與娛樂雙重需求。

Stealth 17 Studio 在規格配置的重點同樣在於第 13 代 Intel Core 處理器與 NVIDIA GeForce RTX 40 系列筆記型電腦 GPU 兩大性能核心,處理器選用了 Intel Core i9-13900H 規格,獨立顯卡更是最高可直上 RTX 4090 筆記型電腦 GPU,其他包括 DDR5 記憶體與 PCIe Gen4 x4 SSD 也同樣齊備,提供整個 Stealth 系列最強大的性能表現,同時也具備 NVIDIA Studio 認證,可滿足專業創作需求。

此外,Stealth 17 Studio 擁有最高 4K UHD144Hz 更新率的 17.3 吋螢幕規格,搭配 Mini LED 背光技術能帶來高亮度、高對比度的優勢,可支援 DisplayHDR 1000 的標準認證,也強調面板通過 Calman Verified 色彩認證與出廠逐台校色,完全符合專業創作者的標準。

MSI Stealth 17 Studio 特色搶先看

  • 搭載最新第 13 代 Intel Core i9-13900H 處理器
  • 最高搭載 NVIDIA GeForce RTX 4090 16GB GDDR6筆記型電腦 GPU
  • 通過 NVIDIA Studio 認證
  • 內建獨立顯卡模式,可將 GPU 效能推升至全新境界
  • 以霧黑噴砂金屬材質打造,風格低調質感不俗
  • 顯示器最高搭載 17.3 吋 4K UHD (3840x2160), Mini LED, 144 Hz 更新率, 100% DCI-P3 色域, IPS 等級面板
  • 採同級筆電中相對更纖薄的設計
  • 配備由 Dynaudio 獨家打造的高音質六揚聲器音響系統
  • 獨家 Cooler Boost 5 強效散熱技術加持
  • 內建 IR FHD 紅外線視訊鏡頭,具備 Webcam 隱私遮罩設計
  • 內建 SteelSeries 單鍵 RGB 全彩背光電競鍵盤
  • 搭載 99.9 Whr 大容量電池

外觀設計

全新的 MSI Stealth 系列主打能同時滿足「專業創作」與「電競娛樂」兩種形態的跨界思維,因此外型設計跳脫電競筆電常見的炫麗感,以簡約、低調的風格呈現,而 Stealth 17 Studio 的外型自然也依循這樣的原則。機身以金屬材質打造,搭配霧黑色的表面噴砂處理成功展現高質感的商務氣息,不過機身上蓋的黑色龍盾標誌仍清楚表露出它純正的電競血統,但對於內容創作者這類專業人士來說,帶著 Stealth 17 Studio 出門工作確實不會有任何違和感,這樣的設計也與原廠賦予的跨界定位相當吻合。

Stealth 17 Studio 的外型簡約、內斂,流露出些許商務氣息,機身線條流暢並巧妙運用圓弧型做修飾,美感營造得相當出眾。

霧面噴砂處理不只讓金屬材質的外殼顯得更有品味,日常使用也更不易沾染指紋,位於上蓋的龍魂盾徽則以黑色線條來表現,相較自家其他系列的電競筆電來得低調許多。

機身底部切分為上、下兩個區塊,上半部散熱孔區巧妙地以左右斜面交錯的手法營造出些微的變化。

散熱孔採沖孔式設計,隱約可見內部的雙風扇與大面積的散熱導管。

作為一款內建高效能硬體、且螢幕達到 17.3 吋的筆電,Stealth 17 Studio 絕對稱得上是同級筆電中相對更纖薄、重量更輕的選擇,僅 20mm2.8Kg 甚至要比部份 15.6 吋的電競筆電還要輕薄,讓用戶能在不同場合更方便地享受出色的生產力與娛樂性。而且螢幕尺寸不只大,Stealth 17 Studio 還能選配最高 4K UHD 解析度、144Hz 更新率的高解析度電競面板,同時還採用 Mini LED 背光模組,能呈現更鮮明的色彩與對比度,而符合 DisplayHDR 1000 的標準認證,則能更好地支援 HDR 高動態對比內容,加上出廠時螢幕已經過色彩校正、通過 Calman Verified 的認證,因此完全可以勝任專業的內容創作應用。

Stealth 17 Studio 的螢幕轉軸採特殊的置中設計,展開上蓋後螢幕下緣會自然呈現一道上揚的弧線!另外,因為螢幕為三面窄邊框設計,讓原本就很大的 17.3 吋螢幕看起來視覺更開闊。

Stealth 17 Studio 的顯示器除了大,4K UHD 超高解析度與 144Hz 電競級刷新率也是值得一提的亮點!

螢幕上方配備支援 IR 臉部辨識機制的 FHD 視訊鏡頭,並設計了可手動開啟/關閉的鏡頭遮蔽蓋,能確實保障個人隱私。

大尺寸機身也讓 Stealth 17 Studio 擁有更全面化的優勢,包括全尺寸孤島式鍵盤與大尺寸無鍵式觸控板,也有更充裕的空間可作為手托,實際操作時更加舒適;此外,Stealth 17 Studio 還搭載了由丹麥揚聲器大廠 Dynaudio 獨家打造的高音質六組揚聲器音響系統,除了常見置於機身底部的重低音喇叭,機身 C 面也配置了向上發聲的中高音喇叭,讓整體音量更顯飽滿、音域覆蓋更全面,帶來出色的聆聽效果。

拜 17.3 吋的螢幕尺寸所賜,使得 Stealth 17 Studio 可運用的機身空間相當充裕,操作過程不僅能輕鬆置放手腕,長時間打字、辦公也不會產生太大負擔。

單鍵 RGB 背光燈效讓原先低調的黑色鍵帽仍透露出質感頗佳的電競氛圍。

右側的九宮數字鍵尺寸雖略小一些,但在處理數據資料輸入時還是挺便利的。

大尺寸的無鍵式觸控板面對日常工作處理更具優勢。

觸控板一旁設置了獨立的指紋辨識器。

Stealth 17 Studio 機身上共配置六組 Dynaudio 調音揚聲器,其中機身 C 面的左右兩側各有一組向上發聲單元。

連結埠方面,Stealth 17 Studio 的配置可說是相當全面,包括高泛用度的 USB 3.2 Gen2 A 埠、USB C 形式的 USB 3.2 Gen2 C Thunderbolt 4 埠都一應俱全,同時也內建了 HDMI 2.1 埠可支援輸出最高 8K 60Hz 4K 120Hz 的影像,當然也少不了 SD 讀卡機,能滿足創作者經常會使用影像檔案讀取的功能。

從側面看 Stealth 17 Studio 的機身以電競機種來說相對更纖薄一些,另外前後側都做了向內削切的修飾設計。

Stealth 17 Studio 的 I/O 埠採三面配置,左側有兩組 USB 3.2 Gen2 A 埠,一組 3.5mm 耳機/麥克風接口(圖上),右側則配置了 Thunderbolt 4 埠、USB 3.2 Gen2 C、SD 讀卡機各一組(圖中),後側配置電源接口、HDMI 2.1 埠、2.5 GbE 規格的 RJ-45 乙太網路接口(圖下)。

硬體效能

Stealth 17 Studio 是今年 MSI Stealth 系列中尺寸最大的款式,在硬體配置上自然也是走頂規路線,其中核心搭載最新的第 13 Intel Core i9-13900H 處理器,獨立顯卡則配備最高 NVIDIA GeForce RTX 4090 筆記型電腦 GPU 的規格,其他包括 DDR5-5600 記憶體、PCIe Gen4 x4 SSD 也都是一時之選;而 Stealth 17 Studio 也是一台通過 NVIDIA Studio 認證的筆電,預載了 Studio 版本的驅動程式與獨家工具,能更高效穩定地運行創作者經常使用的應用程式,絕對是提升創作生產力的絕佳助手。

此次受測的 Stealth 17 Studio 系統資訊一覽。

此次筆者取得的 Stealth 17 Studio 規格為 Intel Core i9-13900H  NVIDIA GeForce RTX 4060 筆記型電腦 GPU 的組合,以下整理出實機效能跑分的數據結果,提供大家參考!

重點規格一覽

MSI Stealth 17 Studio 開箱實測:同時滿足創作生產力與電競娛樂的跨界旗艦之作

處理器與儲存效能跑分一覽

3D 效能跑分一覽

MSI Stealth 17 Studio 開箱實測:同時滿足創作生產力與電競娛樂的跨界旗艦之作

綜合效能跑分一覽

MSI Stealth 17 Studio 開箱實測:同時滿足創作生產力與電競娛樂的跨界旗艦之作

實用的系統中控台:MSI Center

Stealth 17 Studio 內建的一站式系統調校工具 MSI Center,簡而言之就是將使用者需要的系統監控、優化調校、常用設定與輔助功能通通集結在一起,而且獨特的「功能集」模組化設計讓使用者可以自由搭配出常用的工具集,使用起來更具便利性。當然,Stealth 17 Studio 本身也支援 MUX 獨顯直連功能,用戶可透過 MSI Center 裡的「使用情境」功能來切換,榨取出獨顯的最大效能,同時也有多種運行模式可供切換,充分符合當下的使用所需。

MSI Center 內建了硬體監控、功能設定與模組化的功能集…等功能。

初次啟動 MSI Center 會有個人化的引導,可依使用需求獲得功能集模組搭配的建議。

透過選擇使用情境的不同,MSI Center 也會推薦適合下載安裝的模組功能。

在 MSI Center 中有多個使用情境可切換,系統預設為 AI 智慧自動,會由系統自動判別當下使用的狀況及需求以便優化運行方式,同時這個使用情境的功能也整合了顯卡模式切換,若想完全發揮獨顯效能,可手動調整至「獨立顯卡模式」。

MSI Center 中也集結了用戶常用設定功能,省去在系統選單中大海撈針的麻煩。

遊戲實戰

由於 Stealth 17 Studio 本質上就是一款高效能電競筆電,因此遊戲實測絕對少不了囉!筆者選擇了三款 3A 級遊戲進行實測,包括《極限競速:地平線 5》、《電馭叛客 2077》與《戰慄深隧:流亡 加強版》,並使用內建的基準測試進行跑分,同時也比較了關閉 / 開啟 DLSS 前後的分數變化。

《極限競速:地平線 5》切換為 FHD 解析度、將畫面設定為「超高」並運行基準測試,獲得 97FPS 的成績;相同設定下開啟 DLSS 3 的畫格生成功能,測試成績提升至 145 FPS,成長幅度將近 50% 之多。

《極限競速:地平線 5》切換為 4K UHD 解析度、將畫面設定為「超高」並運行基準測試,獲得 61FPS 的成績;相同設定下開啟 DLSS 3 的畫格生成功能,測試成績提升至 79 FPS,成長幅度將近 30%。

《電馭叛客 2077》中設置為 FHD 解析度、「光線追蹤:高」並運行基準測試,獲得 27.85 FPS 的成績;相同設定下開啟 DLSS 3 的畫格生成功能,成績提升至 79.86 FPS,成長幅度達到 2.8 倍之多。

《電馭叛客 2077》設置為 4K UHD 解析度、「光線追蹤:高」並運行基準測試,獲得 3.6 FPS 的成績;相同設定下開啟 DLSS 3 的畫格生成功能,成績提升至 34.21 FPS,成長幅度高達 9.5 倍。

使用《戰慄深隧:流亡 加強版》的基準測試工具,以三個預設模式進行實測,其中 High 模式測得平均 77.05FPS 的成績(圖上),Ultra 模式測得平均 62.22FPS 的成績(圖中),Extreme 模式測得平均 38.85FPS的成績(圖下)。

使用《戰慄深隧:流亡 加強版》的基準測試工具,以三個預設模式並開啟 DLSS 為「效能」模式進行實測,其中 High 模式測得平均 116.07FPS 的成績(圖上),Ultra 模式測得平均 89.91FPS 的成績(圖中),Extreme 模式測得平均 58.59FPS的成績(圖下),相較未開啟 DLSS 功能成績提升幅度約在 44% - 50% 之間。

結語

作為一款訴求「跨界」應用的筆電,Stealth 17 Studio 從外型設計乃至於效能表現,都可以說是恰如其分,硬體效能強悍無庸置疑,而外觀也更貼近專業工作者的偏好,且因通過 NVIDIA Studio 認證,足以迎合絕大多數創作者展現專業技術、高效率創作的需求,真正做到滿足全方位應用情境的優勢。

Stealth 17 Studio 的外觀雖低調並帶點商務味,但硬體規格與效能表現卻是不折不扣的電競等級。

Stealth 17 Studio 另一大亮點就是高效且安靜的散熱系統,內建的 Cooler Boost 5 擁有橫跨 CPU GPU 的散熱導管的「動態散熱模組」,搭配強勁的雙風扇進一步強化散熱效率,這一點也是一般電競筆電較難做到之處,且透過 MSI Center 的情境模式,使用者能自行切換不同的運行狀態,像日常工作時可切換為「安靜」模式,但在需要高效能時也能快速切換到「極致效能」,或直接切換到獨立顯卡模式以獲取最佳效能。

除了遊戲性能了得,Stealth 17 Studio 的散熱系統表現也很出色。

MSI Stealth 17 Studio 的 17.3 吋大螢幕也是重要的亮點之一,除了 4K UHD 超高解析度為 144Hz 的高更新率,具備 100% DCI-P3 色域呈現、DisplayHDR 1000 與 Calman Verified 的色彩認證且出廠逐台校色的色彩準確度,更能滿足內容創作者對於專業領域的高標準。

整體來說,Stealth 17 Studio 絕對是 MSI Stealth 系列中規格最為全面的款式,雖說體積相對偏大、重量也增加不少,但換得更優異的效能與更出色的螢幕呈現,對於同時擁有專業工作與電競娛樂的使用者來說會更符合實際所需。

Axiang Chin
作者

阿祥,本名秦庭祥(Axiang Chin),是一個專注於3C領域、尤其是行動通訊領域的部落客,自2004年10月開始經營部落格超過18年之久,長期關注3C產品資訊與應用,也有豐富的講師經驗。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