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6 11:00

廢物變黃金?德國研究團隊開發「尿液生物混凝土」,強度可蓋好幾層樓!

ADVERTISEMENT

你可能沒想過,每天排出的尿液也能變身建築材料!德國司徒加特大學(University of Stuttgart)的研究團隊,近期正積極投入一種新型建築材料「生物混凝土」(Bio-concrete)的開發,特別的是,他們選用人類尿液作為關鍵原料。這項創新不僅能有效利用廢棄物,還能減少生產過程中的溫室氣體排放,對環境友善。

生物混凝土是什麼?會自我修復的建築材料

一般的混凝土雖然堅固耐用,但隨著時間推移和風吹雨打,難免會出現裂縫。這些裂縫一旦擴大,水分就會滲入,逐漸侵蝕內部的鋼筋,導致混凝土結構變得脆弱。

而「生物混凝土」的原理,就是利用微生物等生物的特性來修復自身。早在 2016 年初,荷蘭台夫特理工大學(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微生物學家漢克.榮克斯(Henk Jonkers)就成功開發出一種會「自我修復」的混凝土產品。這種混凝土在一般混凝土中混入細菌和乳酸鈣膠囊。當混凝土出現裂縫並有水分滲入時,乳酸鈣的生物分解性塑膠外殼會分解,被活化的細菌便會消耗乳酸鈣並產生石灰石。這些石灰石會膨脹,進而填補裂縫,達到修復混凝土的效果。

ADVERTISEMENT

這種會自我修復的生物混凝土,預期可以用在長期暴露於風雨中,或是難以維護的建築物上,有助於節省建築的維護費用。

尿液的驚奇用途:高強度環保建材

司徒加特大學的研究人員更進一步,將人類尿液納入生物混凝土的材料清單中。他們發現,將含有細菌的粉末與沙子,混和人類尿液後,細菌會分解尿素,並促使尿液中的鈣質形成結晶。這些鈣結晶會逐漸成長,扮演填充物的角色,最終形成堅固的生物混凝土。

ADVERTISEMENT

有趣的是,研究團隊利用工業尿素製作生物混凝土時,其抗壓強度竟能達到超過 50 百萬帕(megapascals, MPa),大幅超越了傳統生物混凝土的強度。研究人員指出,只要有 30 至 40 百萬帕的強度,就足以建造二到三層樓的建築。

然而,在使用模擬人類尿液的「人工尿」進行測試時,強度降至 20 百萬帕;若直接使用實際尿液,強度更僅有 5 百萬帕。研究人員解釋,這可能是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細菌的活性會逐漸喪失。

ADVERTISEMENT

環境友善與未來應用潛力

儘管實際尿液的表現仍有進步空間,但這種利用尿液製成的生物混凝土仍具備兩大環保優勢:首先,它的生產過程可以在較低的溫度下進行燒製,減少能源消耗;其次,由於尿液本身就含有水分,可以減少額外的水資源使用。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未來計畫進行凍融試驗,以評估這種尿液生物混凝土是否適合在戶外使用。如果技術成熟,他們設想未來或許可以在機場等人流量大的場所,將排出的尿液進行分離和處理,作為生物混凝土的原料。這項技術若能實現,將為建築業帶來革命性的改變,不僅能將廢棄物轉化為寶貴資源,更能為地球的永續發展貢獻一份心力。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