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建議貼文

選取貼文複製成功(包含文章連結)!

AI 模仿聲音算侵權嗎?紐約兩配音員提告失敗,法院:沒直接複製不算

AI 模仿聲音算侵權嗎?紐約兩配音員提告失敗,法院:沒直接複製不算

在 AI 聲音越來越擬真的現在,聲優和演員擔心聲音被模仿也不是沒道理。日前就有兩位住在紐約的配音員向法院提告,認為自己的聲音被開發商拿去訓練 AI 工具,構成侵權。不過,美國法院最後判他們敗訴,理由是「AI 生成的聲音不是直接複製,不構成侵權」。

AI 模仿聲音算侵權嗎?紐約兩配音員提告失敗,法院:沒直接複製不算

紐約兩配音員認為聲音被 AI 模仿

這起案件由配音員 Paul Lehrman 和 Linnea Sage 提起,他們控告 AI 公司 Lovo,表示對方開發的 GenneyAI 聲音模擬工具,未經授權模仿了他們的聲音風格。

案件在 7 月 10 日於紐約州南區地方法院審理,法院最後認定,雖然 GenneyAI 有模仿人聲的功能,但沒有直接複製原告的錄音,也沒拿原音去販售或剪接再利用,因此不構成侵權。

根據美國現行著作權法,只有「錄音內容」(sound recordings)才會被認定有著作權,像是正式錄音、唱片等。如果是直播、自然對話,或是被 AI 模仿聲音風格,並沒有直接用到原始錄音,則不在法律保護範圍內。

法院在判決中指出,GenneyAI 是透過演算法「生成一個新聲音」,並不是把原本的聲音 copy paste 過來,所以這樣的使用不算侵犯聲音的著作權。

史嘉蕾·喬韓森事件也曾引起爭議

事實上,這類「聲音肖像權」爭議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去年(2024),好萊塢女星 Scarlett Johansson 也曾控訴 OpenAI 推出的語音模型「Sky」過於神似她的聲音。雖然她從未為該公司錄過音,卻被許多用戶誤以為是她配的。

AI 模仿聲音算侵權嗎?紐約兩配音員提告失敗,法院:沒直接複製不算

Johansson 當時發出律師函要求說明來源,OpenAI 隨後也將 Sky 聲音下架處理。不過她並沒有正式提告,事件最終以對方停用該聲音收場。

隨著生成式 AI 能力越來越強,未來類似聲音侵權、肖像模仿等糾紛恐怕只會更多。目前無論是美國或其他地區的著作權法,對「聲音風格」這種抽象特徵還沒有明確規範,也讓創作者們權益保障陷入灰色地帶。

 

 

janus
作者

PC home雜誌、T客邦產業編輯,曾為多家科技雜誌撰寫專題文章,主要負責作業系統、軟體、電商、資安、A以及大數據、IT領域的取材以及報導,以及軟體相關教學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