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市場上出現不少標榜平價的 Wi-Fi 7 路由器產品,價格甚至低於一眾中高階定位的 Wi-Fi 6 機種,讓許多消費者開始思考:是不是該趁這波升級,為家中網路打好「未來基礎」?其實從規格上來看,Wi-Fi 7 確實帶來了更高的速度、更低的延遲,並強調多裝置同時連線的能力,不過它帶來的提升是否真的有感?是否真能改變你的日常網路體驗?所取決的絕非是規格表上的漂亮數字。透過本篇企劃,我們就來拆解 5 個關於 Wi-Fi 7 的常見迷思,幫你判斷這波升級潮是必要投資,還是市場行銷的煙霧彈,同時在升級產品之前,先幫觀念作一下升級更新。
文章目錄
- 延伸閱讀:NETGEAR 推出 Wi-Fi 7 商用基地台與 S3400 系列交換器、Peplink 與瀚錸科技同步發表多項新產品
- 延伸閱讀:TP-Link 高雄 NOVA 旗艦店盛大開幕—— 四次元女神「趙娟週」化身一日店長帶你體驗 最強 Wi-Fi 7 路由器、智慧家庭與商用解決方案 打造一站式未來生活與辦公新場景!
- 延伸閱讀:TP-Link 推出全台首款 Wi-Fi 7 高增益 USB3.0 網卡 Archer TBE400UH,搭載變形天線,售價 1,999 元
迷思 1:Wi-Fi 7 用起來一定比 Wi-Fi 6快很多
根據 IEEE(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所公布的 Wi-Fi 7(IEEE 802.11be)技術白皮書,Wi-Fi 7 無庸置疑擁有遠超於前代 Wi-Fi 6 的高速傳輸速率。透過引入 320MHz 頻道頻寬和 4096-QAM 等技術,使其理論最大傳輸速率高達 46Gbps,將近是 Wi-Fi 6 上限 9.6Gbps 的 5 倍,也因此這個「5 倍」速度,經常會出現廠商們的產品宣傳文案上,讓不少人認為家裡升級 Wi-Fi 7 路由器後,網路速度理所當然會大幅躍升。
理論不等於實際
事實上,Wi-Fi 7 所謂的 46Gbps 傳輸速率,是在實驗室中所誕生的理論值,只有在理想條件和設備的完整支援下,才能盡量接近此一峰值數字。在實際環境中,Wi-Fi 7 的速度提升幅度其實沒有到 5 倍這麼誇張,因為無線傳輸的效能,取決於許多因素,包括網路頻段干擾、使用距離以及連線裝置的數量等等。新增的 6GHz 頻段雖然能提供更高速率,但由於先天上訊號穿透力,甚至比 5GHz 還要弱,當遇到家中牆壁與傢俱的遮擋後,訊號及速度便會明顯衰減。
另一方面,目前許多家用聯網裝置,由於成本與功能需求性等考量,往往並不會支援到最新的 Wi-Fi 7 標準,因此在連接時仍會以 Wi-Fi 6 或更舊的標準運作,而更重要的一點是,目前台灣的寬頻網路服務普遍在 100M∼500M 之間,即使申請光世代 1G / 1G,就算是千元等級的 Wi-Fi 6 路由器機種依舊足以跑滿,換言之,如果你家的寬頻網路並沒有同步升級,升級 Wi-Fi 7 路由器其實不會讓上網變得更快。
重點在於特定情境
針對一般日常網路應用,包括網頁瀏覽、4K 串流影音、部分線上遊戲來說,其所需頻寬多在數十到數百 Mbps 不等,一般具備基礎 QoS 功能的 Wi-Fi 6 路由器已能穩定提供不錯的體驗,相較之下,我們往往需要在特定情境的用途下,才能明顯感受 Wi-Fi 7 的高速優勢,例如需要在區域網路傳輸超大檔案、串流媒體伺服器的高畫質影音等等。不過,Wi-Fi 7 倒也不是只有速度快這項優勢,更具彈性的資源調度,讓 Wi-Fi 7 得以在未來家中有越來越多裝置需要聯網的情況下,能夠有效率地避免網路塞車。
迷思 2:只要換了 Wi-Fi 7 路由器,家裡網路自然就會順
在家中上網時,你是否曾遇到這樣的情況:明明申辦的是高速網路,但體感上卻仍覺得偶爾會卡頓、不夠順暢。於是便期待透過升級至最新的 Wi-Fi 7 路由器,藉由新一代無線標準的強化,讓整體網速與穩定性獲得顯著提升。畢竟路由器是全家網路的網路中樞,這樣的思維方向並沒有錯,但只能說,這是改善網路體驗的第一步,卻還不是完整的解方,在現實中,無線網路的效能由多方因素共同決定,路由器並非唯一的瓶頸所在。
裝置支援 Wi-Fi 7 了嗎?
Wi-Fi 7 引入多項關鍵技術,其中 MLO(Multi-Link Operation,多重連接模式)是最具代表性的突破之一。MLO 讓同一裝置能在 2.4GHz、5GHz和6GHz 等多個頻段上同時建立連線與傳輸資料,顛覆了過去僅能選擇單一頻段的限制。以智慧型手機為例,過去它只能透過一個頻段上網,現在則能透過 5GHz 傳資料、6GHz 回傳資訊,並根據即時網路狀況(如干擾與擁擠程度)彈性切換通道,甚至進行頻寬聚合,有效提升理論傳輸速率與連線穩定性。
然而,光是升級 Wi-Fi 7 路由器並不足以實現上述功能,終端設備也必須支援相同標準與三頻架構,才能完整發揮 MLO 優勢。若手機或筆電僅支援 Wi-Fi 6 或缺少 6GHz 頻段,就只能使用 5GHz 或 2.4GHz,無法享有多頻聚合帶來的效能提升。換言之,MLO 的價值建立在「雙向相容」的前提上,缺一不可。因此,升級 Wi-Fi 7 的意義,往往取決於你所使用的設備是否也準備好了。這也是許多用戶即便換了新路由器,仍感受不明顯的主因之一。
路由器位置擺對了嗎?
此外,影響網路體驗順暢與否,往往來自一些基本但容易被忽略的因素。例如,若家中某些角落收訊不佳,即便更換成 Wi-Fi 7 路由器,也未必能解決死角問題。當單點升級效果有限時,反而需從整體佈局著手。若特定裝置網速緩慢,也應檢查該裝置的無線網卡是否過舊,必要時可考慮升級硬體或改用有線連線來提升穩定性。對於仍使用 Wi-Fi 4 或 Wi-Fi 5 路由器的家庭,用較合理的預算升級至 Wi-Fi 6,或建置一套 Mesh 網狀系統,往往就能顯著改善訊號覆蓋與連線穩定。在多數情況下,這類的基礎升級對使用者而言更為實際且有感。
迷思 3:Wi-Fi 7 是智慧家庭的必要升級
在廠商的宣傳用語中,智慧家庭往往與高速網路密不可分,進而讓許多消費者誤以為,隨著家中連網裝置日益增加,升級至 Wi-Fi 7 幾乎是不可避免的選擇。確實,Wi-Fi 7 在同時連接大量設備的場景中具備明顯優勢,然而回到目前國內智慧家庭的實際應用現況,多半仍停留在安裝幾台監控攝影機、透過語音助理控制燈光與家電等基礎層級,這些裝置本身的頻寬需求不高,而且多數僅支援 Wi-Fi 5 或 Wi-Fi 6 標準。即便更換為 Wi-Fi 7 路由器,無論在效能或使用體驗上都難以感受到明顯差異,反而可能造成「效能過剩」的狀況。
Wi-Fi 6 也很好用
更關鍵的是,Wi-Fi 6 本身早已具備相當成熟的智慧家庭支援性,像是 OFDMA與 MU-MIMO 等技術,正是為了解決多裝置同時連線時的頻寬分配與效率問題,不僅提升整體傳輸表現,也有效降低延遲與干擾風險。在多數家用情境下,Wi-Fi 6 已足以應對數十台裝置的穩定連線需求,無論是內網檔案互傳、即時監控影像,還是語音助理與智慧家電的即時互動,都能維持正常運作。若家中空間較大,Wi-Fi 6 亦能搭配 Mesh 網狀網路系統,有效延伸訊號覆蓋、分散連線負載,確保每個房間與每個裝置皆能獲得穩定且快速的網路服務。對絕大多數家庭而言,根本不必為了追求「最新」標準而急於升級到 Wi-Fi 7。
分階段規劃很重要
從網路規劃的角度來說,Wi-Fi 7 的升級時機點,應落在網路已出現明確效能瓶頸的前提上,例如家中開始出現網路壅塞、多裝置互搶頻寬等情形,但對於網路環境尚稱穩定、設備大多未更新的家庭而言,現階段或許可以試著先檢視既有 Wi-Fi 6 網路架構,例如佈建 Mesh 系統、合理配置頻段與中繼,再視後續裝置升級與應用需求增加的狀況,分階段導入 Wi-Fi 7,會是更務實的選擇,而非僅以規格表上的數字為依據。
迷思 4:即使是平價 Wi-Fi 7 路由器,規格也比 Wi-Fi 6 機種好
當前市面上不少平價 Wi-Fi 7 路由器已進入相對親民的價位區間,乍看之下似乎已達升級的「甜蜜點」,也讓許多消費者自然地認為:「畢竟是 Wi-Fi 7,再怎樣也比 Wi-Fi 6 技術先進。」但事實並非如此。這類入門機種往往在硬體配置上有所取捨,不僅缺乏 Wi-Fi 7 的完整功能,實際效能在多數使用情境下,甚至比不過規格完整的高階 Wi-Fi 6 或 Wi-Fi 6E 路由器。說穿了,它們只是掛著 Wi-Fi 7 的名號,卻無法真正發揮新一代標準的技術優勢。
不能只看價錢
首先,部分平價 Wi-Fi 7 路由器為了壓低成本,會刪除 6GHz 頻段,僅支援2.4GHz 與 5GHz,這就是所謂的「雙頻 Wi-Fi 7」。然而 Wi-Fi 7 的核心技術─支援 320MHz 的超寬頻道,只能在 6GHz 頻段上實現,缺少這一頻段就等同喪失 Wi-Fi 7 所帶來的高頻寬與低干擾優勢。另一方面,由於對岸中國並未開放 6GHz 頻段供民用無線網路使用,導致許多中國製造、或以中國市場為主的 Wi-Fi 7 機種,本身就不支援 6GHz,因此進入國內市場的平輸或進口版本,常常也存在相同限制。更令人困惑的是,這些產品在外觀與包裝上並不會清楚說明差異,若消費者未仔細確認產品規格,僅看到標示「Wi-Fi 7」就下手購買,很可能買到的其實只是相容 Wi-Fi 7 協定,卻無法發揮實質效能的閹割機型。
了解規格再下手
此外,再考慮到這類入門級路由器多半僅具備 2 × 2 MIMO 天線架構,對比中高階 Wi-Fi 6 的 4 × 4 或更多空間流配置,在實際吞吐量、多裝置並行處理能力與訊號覆蓋表現上都差了一截。以小米在中國推出的 BE3600 為例,換算成台幣不到千元價格,雖標榜支援 Wi-Fi 7,但總速率僅 3600Mbps,且不支援 6GHz。
面對干擾多、設備密集或穿牆需求強的使用情境,表現未必會勝過前代標準的中階等級機型。換句話說,即使採用新標準,若硬體基礎不夠強,仍無法提供高效穩定的網路體驗。若預算有限又無迫切升級需求,選擇規格完整、散熱與天線更強的中高階 Wi-Fi 6 或 6E 路由器反而更為實際。
迷思 5:辦了 5G 寬頻,就不需要 Wi-Fi 7 了
這是許多人常有的誤解,乍聽之下似乎合理,既然手機已升級到更高速的 5G上網,可以直接開熱點分享網路,那何必再多花固網月租費。這種想法其實混淆了 5G 行動網路與 Wi-Fi 7 無線區域網路的根本差異。簡單來說,5G 強調行動性與廣域連線,適合戶外與移動中上網;而 Wi-Fi 7 是為了在室內環境下,提供更高的傳輸速度、更低的延遲,以及更好的多裝置管理能力。這兩者並非互斥,而是互補關係。
5G 主外、Wi-Fi 主內
Wi-Fi 7 作為新一代無線區域網路標準,理論速度可達 46Gbps,並導入多種降低延遲的技術,即使同時間有數十台以上的裝置連線也能維持穩定。與之相比,使用手機分享的 5G 熱點不僅傳輸速度與延遲表現受限,且多數裝置(包括手機)目前根本不支援 6GHz 頻段的熱點分享,無法發揮 Wi-Fi 7 真正的頻寬優勢。此外,若將 5G 寬頻作為家中主要上網來源,也會面臨許多現實挑戰。例如網路訊號品質受限於基地台距離、遮蔽與用戶密度,實際速度表現容易產生波動,再加上多數 5G 資費方案具有流量門檻與公平使用條款,大量下載、備份或串流時可能會被降速,甚至中斷連線。
Wi-Fi 7 搭配 5G 路由器是解方嗎?
目前市場也出現整合式的 5G + Wi-Fi 7 路由器產品,理論上能將兩者優勢結合,就是用 5G 把外部網路接進來,再靠 Wi-Fi 7 把網路穩定快速地分享給家裡所有裝置。適合無法申裝光纖的地區、短期活動場域或行動辦公需求。但這類方案仍無法完全取代光纖寬頻,主要限制在於 5G 頻寬與延遲的波動會成為瓶頸,即使路由器能夠有效管理區網內的多裝置連線,也難以彌補來自上游 5G 的不穩定要素。綜合來看,若只是偶爾使用或做為備援連線,5G 搭配 Wi-Fi 7 路由器確實有一定的靈活性;但若希望長期穩定地發揮 Wi-Fi 7 的高速傳輸與多裝置優勢,仍建議以固定光纖寬頻為主要網路來源,才能真正建構起一個高效、低延遲且無流量壓力的智慧家庭網路核心。
5 款 Wi-Fi 7 無線路由器推薦
我們也特別整理了幾款在規格上表現達標、且足以因應未來數年網路使用需求的中高階路由器型號,這些產品未必是最新推出的,但在穩定性、效能與擴充性方面表現成熟,對於不急著追求最新制式、但重視長期使用體驗的用戶而言,是更具性價比的選擇。至於你是否應該在此時升級,則仍需依據實際使用情境來判斷。文末我們提供了一份升級檢核表,協助你快速評估自身需求與現有設備狀況,做出最適合自己的網路升級決策。
TP-Link Deco BE85:智慧家庭的高效 Wi-Fi 7 Mesh 系統
● 處理晶片:Qualcomm 四核心 2.2GHz CPU
● 無線速度:11520Mbps(6GHz)+8640Mbps(5GHz)+1376Mbps(2.4GHz)
● 天線數:8 根
● 尺寸:128 × 128 × 236mm
● 聯洲國際 ● www.tp-link.com/tw/
● 市價:17,999 元(1 入組)
Deco BE85 是 TP-Link 的 Deco 產品線當中,規格最頂的一款 Wi-Fi 7 三頻Mesh 路由器系統,主打大面積居家環境的無線覆蓋。三個節點組合可覆蓋約 9,600 平方英尺空間,單顆節點內建 8 根高增益天線,可支援 2.4GHz、5GHz 與 6GHz 頻段,理論總速率達 22Gbps。每個節點都配備了完整的高速網路埠,包括兩個 10Gbps 埠(含一組 SFP+)、兩個 2.5Gbps 埠與一組 USB 3.0 埠,除支援 10Gbps 有線回程,甚至可以同時與每個 Deco 連接無線和有線回程。透過 Deco App,用戶可進行網路管理、家長控制與裝置優先設定,亦可整合智慧家庭裝置。該系統支援 MLO 多頻連線、MU-MIMO、320MHz 頻寬與 WPA3 加密,但進階功能與安全選項需要額外付費訂閱。
TP-Link Archer GE800:專為遊戲打造的高速路由器
● 處理晶片:Qualcomm 四核心 2.2GHz CPU
● 無線速度:11520Mbps(6GHz)+5760Mbps(5GHz)+1376Mbps(2.4 GHz)
● 天線數:8 根
● 尺寸:292 × 207 × 224mm
● 聯洲國際 ● www.tp-link.com/tw/
● 市價:14,999 元
TP-Link 針對「電競」領域所推出的首款三頻 Wi-Fi 7 遊戲路由器,將功能聚焦在高速連線與遊戲最佳化,三個無線頻段理論頻寬合計達到 19Gbps,機身同樣配備兩個 10Gbps 埠(含 SFP+),2.5Gbps LAN 埠則多達四組,並提供遊戲專用埠口配置,優先提高遊戲設備頻寬。機身還具備 USB 3.0 埠與 RGB 燈效,外觀十分顯眼,內部搭載主動式風扇幫助散熱。玩家可以透過「遊戲面板」即時監控網路狀態,其遊戲加速模式與 GPN(WTFast)功能,可手動或自動優化特定遊戲流量。功能方面另外支援 EasyMesh 擴展、MLO 多頻段連線、WPA3 加密,並內建 TP-Link HomeShield 安全功能,較適合重度遊戲玩家與多設備同時使用的家庭。
NETGEAR Orbi RBE971S:市面最強四頻 Wi-Fi 7 Mesh系統
● 處理晶片:Qualcomm 四核心 2.2GHz CPU
● 無線速度:11530Mbps(6GHz)+ 8647Mbps(5GHz-1)+5765Mbps(5GHz-2)+1147Mbps(2.4GHz)
● 天線數:12 根
● 尺寸:294.03 × 144.38 × 130.79mm
● 瀚錸科技(代理) ● https://www.netbridgetech.com.tw/
● 市價:21,000 元(1 入組)
NETGEAR Orbi 970 系列(RBE971S / RBE971B 為單件式組合)採用 Wi-Fi 7 標準與獨特的四頻架構,使其總理論頻寬高達 27Gbps,設計目標為提供大坪數住家穩定的高速無線網路。系統包含專屬 5GHz 頻段作為節點之間的回程通道,能避免用戶設備與節點間的干擾,確保順暢的吞吐量,提升整體網速,而透過智慧干擾管理,則進一步降低網路擁塞。此外,主機與衛星機均提供充足的有線連接選項,包括 10Gbps WAN / LAN 埠各一,搭配 4 個 2.5Gbps LAN 埠。(若選購多件組,衛星機亦配置 1 組 10Gbps LAN 埠與 2 個 2.5Gbps LAN 埠)。主機內建四核心 2.2GHz 處理器與 2GB 記憶體,可支援 200 台裝置穩定連線。整合 12 支高增益天線,單台路由器即可覆蓋約 92 坪大的空間。
ASUS ZenWiFi BT10:適合大坪數家庭與未來擴展
● 處理晶片:Broadcom 2.0GHz 四核心 CPU
● 無線速度:11529Mbps(6GHz)+5764Mbps(5GHz)+688Mbps(2.4GHz)
● 天線數:8 支
● 尺寸:159 × 72 × 186mm
● 華碩電腦 ● www.asus.com/tw/
● 市價:12,990 元(1 入組)
ASUS 今年新推出的 ZenWiFi BT10,是一款支援三頻的 Wi-Fi 7 Mesh 路由器系統,若以兩機組合可覆蓋約 170 坪空間,亦可獨立使用。總傳輸速率最高達 18Gbps,支援 320MHz 頻寬、4K-QAM 調變與 MLO 多頻連線,搭配 8 根內建高增益天線與導入 AI 功能的 Smart AiMesh 技術,提供穩定連線與廣域覆蓋能力,配備兩個 10Gbps 網路埠(可自動偵測 WAN / LAN),並支援 10G 有線回程,有利於建構高效能家庭網路。內建安全功能包含 AiProtection Pro、WPA3 加密、多重 VPN 與家長控制,另可設定最多三組 SSID,以隔離 IoT 裝置與主網路。機身採用被動式無風扇的散熱設計,可維持低噪音運作,也適合長時間負載環境使用。
ROG Rapture GT-BE25000:旗艦級四頻電競核心路由器
● 處理晶片:Broadcom 2.6GHz四核心CPU
● 無線速度:11529Mbps(6GHz)+5764Mbps(5GHz-1)+5764Mbps(5GHz-2)+1376Mbps(2.4GHz)
● 天線數:12 支
● 尺寸:350.41 × 350.41 × 220.6mm
● 華碩電腦 ● rog.asus.com/tw/
● 市價:23,990 元
作為一款專為遊戲與高效能需求設計的四頻 Wi-Fi 7 路由器,ASUS ROG Rapture GT BE25000 採用了極為搶眼與張揚的設計,甚至在機身上都有由 LED 組成的敗家之眼,支援 2.4GHz、雙 5GHz 與 6GHz 頻段,總理論頻寬可達 25Gbps。硬體規格搭載 2.6GHz 四核心處理器、2GB 系統記憶體與 256MB 快閃記憶體。有線連接方面,機身提供兩組 10Gbps 埠口、1 組2.5Gbps WAN / LAN、3 組 2.5Gbps LAN 以及一個 Gigabit LAN 埠,另有 USB 3.2 及 USB 2.0 接口各一,支援多元擴充與高速資料傳輸。在電競功能方面提供三層級遊戲加速,包括專屬遊戲連接埠、優先傳輸遊戲封包,並提供 WTFast 遊戲伺服器加速服務,若完整設定三段電競加速,線上遊戲體驗將獲得明顯提升。
結果解讀
16–20 分:非常適合升級
使用環境與設備已具備 Wi-Fi 7 的條件,升級後會明顯受益。
11–15 分:可考慮升級
若有預算且對未來需求有規劃,可選擇中高階 Wi-Fi 7 機種;否則高階 Wi-Fi 6仍是穩定選擇。
6–10 分:建議觀望
當前環境無明顯升級需求,建議等設備更新或價格下修再換機。
0–5 分:不需升級
你目前的網路環境與需求無法發揮 Wi-Fi 7 優勢,維持現狀即可。
本文同步刊載於 PC home 雜誌
歡迎加入 PC home 雜誌粉絲團!
- 延伸閱讀:D-Link 推出全新 Wi-Fi 7 三頻路由器 R95 與 M95,主打 MIT 製造強化效能與資安
- 延伸閱讀:全台第一張,D-Link M95 Wi-Fi 7 無線路由器取得歐盟 EN 18031 資安認證
- 延伸閱讀:Mercusys 推全新 Halo H25BE Wi-Fi 7 Mesh 路由器,618 限時推出多項優惠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