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電用久了,總覺得變慢、過熱、電池不耐用?但這些狀況到底是正常老化,還是「提早退化」?最近爆出的「買到展示機當新品」事件,也再次提醒筆電健康狀態,其實比外觀更值得檢查!因此,本期教學從開機次數、電池健康度,到 HDD 或 SSD 壽命狀況,一層層檢查,帶你學會如何幫筆電做一次全面健診。無論是打算購買新機、販售二手,還是想延長舊機壽命,這些檢查技巧,都是不被騙、不求人的基本功。
文章目錄
- 1. 為什麼該知道筆電的健康度?
- 2. 第 1 招:如何查詢筆電的開機及關機次數?
- 3. 第 2 招:如何查詢筆電的電池健康度?
- 4. 第3招:如何檢查 HDD 或 SSD 健康狀態?
- 5. 第 4 招:如何檢查記憶體健康狀態?
- 6. 第 5 招:如何監測筆電溫度是否正常?
-
7. 第 6 招:系統總健檢工具,一次檢查全機狀況
- 步驟 1:在 AIDA64 官網上有多種平台及功能版本可以選擇,且雖是付費軟體,但提供 30 天免費完整試用期。
- 步驟 2:安裝完成後,會以電腦、主機板、顯示來分類,在主機板又有 CPU、記憶體、晶片組等可查詢。
- 步驟 3:AIDA64 還可用來檢測電腦的穩定性,在「工具」下,選擇「系統穩定性測試」。
- 步驟 4:在「System Stability Test」視窗,按下「Start」大約 10 分鐘後,溫度大約就不會有太大變化,要結束則按下「Stop」。
- 步驟 5:在「Statistics」的頁面,可以查看 CPU 溫度的最大、最小、平均值。當然,AIDA64 還有 GPU、記憶體、電池等檢測項目。
為什麼該知道筆電的健康度?
「明明是買全新筆電,怎麼回家一查發現已用了上百小時?」
這不是誇張劇情,而是真實新聞。日前宜蘭一名消費者在 3C 賣場以 36,999 元購買一台筆電,開機後卻發現裝置累積開機次數達 337 次、使用時數高達 234 小時,讓她懷疑買到的是門市展示機。
事件曝光後引發大量討論,關鍵點不在於機身外觀是否刮傷,而是「筆電健康度」這件事,讓更多人開始意識到,真正的新品,不只是包裝完好無損,更重要的是內部從零開始,沒有被長期使用過的紀錄。
別只看外觀,使用紀錄很重要
一般人在挑選筆電時,往往是仰賴銷售人員的說明與商品外觀,卻忽略了系統內的「真實履歷」。筆電與手機不同,刮傷與老化痕跡不易察覺,即使看起來近乎全新,也可能是門市長期展示、甚至經歷過多次內部測試與系統重裝的機器。
但其實只要透過幾個簡單的系統指令,就能查詢開機次數、累積使用時數,這些資料就像汽車的里程數,開得越多、用得越久,就代表整機元件的壽命越接近衰退。尤其當這些數值與你購買時的「新品預期」不符,就該提出質疑,避免為過度使用的機器付出新品價格。
這類筆電健康度資訊的查詢方式,其實 Windows 與 macOS 系統都有內建,透過這些工具或第三方檢測軟體即可輕鬆得知。無論是準備購買新機、轉售,或單純想確認筆電是否還值得繼續使用,都應把筆電健康狀況作為評估指標之一。


定期檢查健康度,降低損失風險
另外,筆電不像手機汰換周期短,往往一用就是三年、五年甚至更久。如果沒有定期檢查內部狀況,可能到 SSD 壞軌、電池暴衝、系統過熱才驚覺問題早已潛伏許久。其實許多早期徵兆,只要透過健康檢查就能掌握,例如像是電池循環次數與健康值、SSD 的寫入壽命、風扇與溫度狀況等,都能判斷是否該升級、更換或維修,甚至能在零故障前預先備份資料,避免關鍵時刻損失慘重。
換句話說,懂得檢查筆電健康度,不僅能避免買到不實品,更能精準掌握自己的使用成本與升級時機,這不僅是一門技能,更是數位自保的基本功。


第 1 招:如何查詢筆電的開機及關機次數?
想判斷一台筆電是否曾經使用過,其實無需安裝第三方軟體,只要透過 Windows 系統內建的「事件檢視器」就能查出每次開關機的紀錄。而在「篩選目前的記錄」的事件 ID 中,「6005」代表系統啟動、「6006」代表系統關機,透過查詢這兩個 ID,就能列出筆電的開機及關機時間,進而估算累積的開機次數與可能的使用時數。雖然這些記錄並非官方統計的完整使用時長,但透過這項查詢方式,能判斷筆電是否為全新、展示機或曾被長時間使用的二手機,是評估裝置真實狀況的參考依據。雖然這些資訊也可能遭有心人仕竄改,但卻是最快速的方式。
步驟 1:在開始選單旁邊的搜尋框中,搜尋「事件檢視器」,並選擇「開啟」。

步驟 2:在事件檢視器左側選單中,點選「Windows 記錄」,於展開的選單中,找到「系統」。

步驟 3:在事件檢視器左側選單中,點選「篩選目前的記錄」,於出現的視窗找到「所有事件識別碼」。

步驟 4:於「所有事件識別碼」視窗中,輸入「6005」,在按下「確定」。

步驟 5:接著上方會例出開機次數及時間。上步驟若輸入「6006」即是查詢關機次數及時間。

第 2 招:如何查詢筆電的電池健康度?
筆電使用超過兩年後,效能與電池續航力常會出現下滑的現象,特別是二手機或展示機,電池健康狀況更需注意,否則可能買到壽命已衰退的機型。不過,其實在 Windows 系統中,只要輸入一行指令,就能生成一份詳細的電池健康報告,裡面包含設計容量、目前最大容量與充電循環次數等資訊。透過這份報告,不只能推估筆電是否長期使用,也能判斷目前電池的續航力是否仍堪用。一般來說,官方會建議電池容量低於出廠值的 80% 時就建議做更換,也建議在購機前或電池續航變差時主動檢查。
步驟 1:在開始選單旁的搜尋框中,搜尋「命令提示字元」,並選擇「以系統管理員身分執行」。

步驟 2:在出現的命令提示字元中, 輸入 powercfg / batteryreport,並按下「Enter」。

步驟 3:接著會出現系統提示報告已儲存的特定路徑,如圖片中的反白處,通常是使用者資料夾。

步驟 4:在對應的資料夾中會有「battery-report.html」,為顯示電池資訊頁面。

步驟 5:開啟上述的檔案,會有「出廠時電池容量」與「目前電池最大容量」的數據差異,做為健康度下降的判斷方式。

第3招:如何檢查 HDD 或 SSD 健康狀態?
筆電中無論是硬碟(HDD)或固態硬碟(SSD),隨著使用時間愈長愈容易出現耗損,一旦故障可能導致重要資料瞬間消失,特別是 SSD,通常沒有聲音或震動預警,常常一損壞就無法開機或資料全失。而除了使用 Windows 命令提示字元來檢查外,透過第三方工具也可以,如使用 CrystalDiskInfo 讀取 S.M.A.R.T.,可查看硬碟的健康百分比、使用總時間、總寫入量、溫度與錯誤記錄等資訊。若健康度低於 90%,或出現異常數值,就該立即備份資料並考慮更換 HDD 或 SSD。
CrystalDiskInfo:https://tinyurl.com/46td2b7p
步驟 1:開始選單旁的搜尋框中,搜尋「命令提示字元」,並選擇「以系統管理員身分執行」。

步驟 2:在出現的命令提示字元中, 輸入 WMIC, 並按下「Enter」,再接著輸入 diskdrive get status,並按下 Enter 鍵。

步驟 3:接著就會看到結果回傳,OK 代表 HDD 或 SSD 運作正常,Pred Fail 代表已經出現問題。

步驟 4:另外,也可透過 CrystalDiskInfo 工具檢測,連上官網下載並安裝軟體。

步驟 5:開啟 CrystalDiskInfo 工具後,選擇磁碟機後,即可顯示整體健康狀態。

第 4 招:如何檢查記憶體健康狀態?
若筆電在開啟多個 Chrome 分頁、執行 Teams 或 Zoom 時頻繁卡頓,問題可能並非出在 CPU,有可能是記憶體不足。以現今筆電規格來看,8GB 記憶體已成基本需求,但對多工環境而言仍可能吃緊。建議先透過 Windows「工作管理員」觀察記憶體使用率,若長期超過 80%,或頻繁出現虛擬記憶體調用,代表系統已負荷過重。此外,Windows 內建的「Windows 記憶體診斷工具」可進行硬體層級檢測。啟動後系統會重新開機,自動掃描記憶體是否有錯誤,檢測過程約需 30∼40 分鐘。若出現異常,建議儘早更換記憶體模組,以維持系統穩定性。
步驟 1:透過 Windows「工作管理員」觀察記憶體使用率,若長期超過 80%,建議要考慮升級。

步驟 2:開始選單旁的搜尋框中,搜尋「Windows 記憶體診斷工具」,並選擇「開始」。

步驟 3:接著必須重新開機,在開機後就會自動進入記憶體診斷工具。

步驟 4:過程雖是藍底白字畫面,但不用擔心,會有進度顯示,而記憶體愈大,所需時間就愈久。

步驟 5:檢查完成後會重新開機,並於通知顯示掃描結果,若出現異常,建議儘早更換記憶體。

第 5 招:如何監測筆電溫度是否正常?
如果筆電一開瀏覽器就明顯發熱、風扇高速運轉甚至像要起飛,這可能不只是使用負載高,而是散熱異常或內部灰塵堆積的徵兆。長時間處於高溫運作,會導致效能下降,甚至加速 SSD、電池與主機板的老化。建議使用一些工具即時監控筆電內部溫度與風扇狀態,如 HWiNFO 可即時掌握 CPU 核心、GPU、SSD、主機板等關鍵元件的即時數據。當溫度長期超過 80℃,或風扇長時間處於滿轉狀態,應立即檢查散熱膏是否乾裂、散熱模組是否積塵或結構異常。
HWiNFO:https://tinyurl.com/y6epxbkt
步驟 1:至 HWiNFO 的官網點選「Free Download」,並找到適合的處理器及作業系統版本。

步驟 2:執行 HWiNFO 後,會出現 CPU、GPU、主機板溫度數據的即時監控畫面,這裡先按下「感測器」。

步驟 3:找到 CPU 欄目會標示核心數及使用率,下方也會有各核心的溫度顯示。

步驟 4:在 S.M.A.R.T. 項目中,則會顯示當前磁碟機的溫度,有最大、最小、平均溫度可查看。

步驟 5:至於在 Battery 項目裡,則有電池溫度、電池電壓、損耗程度比等資訊可查看。

第 6 招:系統總健檢工具,一次檢查全機狀況
若覺得先前步驟繁瑣或資訊過於分散,也可考慮使用「一站式系統檢測工具」,全面掌握筆電各項硬體狀態。像是 AIDA64 可提供完整的硬體監測能力,一次顯示 CPU、GPU、記憶體、硬碟、電池、風扇轉速、電壓與溫度等關鍵參數,也支援圖表追蹤與即時異常警示。雖然 AIDA64 是付費軟體,但提供 30 天免費完整試用期,讓一般用戶在不花錢的情況下,也能體驗完整功能。不過,它分為多個版本,而對大多數用戶來說,Extreme 就相當夠用。
AIDA64:https://tinyurl.com/h66egma
步驟 1:在 AIDA64 官網上有多種平台及功能版本可以選擇,且雖是付費軟體,但提供 30 天免費完整試用期。

步驟 2:安裝完成後,會以電腦、主機板、顯示來分類,在主機板又有 CPU、記憶體、晶片組等可查詢。

步驟 3:AIDA64 還可用來檢測電腦的穩定性,在「工具」下,選擇「系統穩定性測試」。

步驟 4:在「System Stability Test」視窗,按下「Start」大約 10 分鐘後,溫度大約就不會有太大變化,要結束則按下「Stop」。

步驟 5:在「Statistics」的頁面,可以查看 CPU 溫度的最大、最小、平均值。當然,AIDA64 還有 GPU、記憶體、電池等檢測項目。

本文同步刊載於 PC home 雜誌

歡迎加入 PC home 雜誌粉絲團!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