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配備鏡頭的智慧眼鏡越來越常出現在公共場合,不少年輕人開始感到不安。《華盛頓郵報》報導指出,像是 Meta 與 Ray-Ban 合作推出的智慧墨鏡,正引起 Z 世代的反彈聲浪。他們認為這類設備對個人隱私構成威脅,即使科技公司強調便利性與免持操作的優勢,還是無法消除人們「被偷拍」的焦慮。
「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被拍了」——TikTok 上的真實案例
本月初,一位 TikTok 用戶分享了自己在紐約曼哈頓一家美容店的經歷。她驚訝發現,幫她服務的美容師竟戴著一副配有鏡頭的 Ray-Ban 墨鏡。雖然美容師聲稱眼鏡沒電,但這名顧客依然感到不舒服。店家事後表示,預約時會要求員工關閉眼鏡錄影功能,但這起事件仍在網路上引發熱議。
在 TikTok 上,類似的不安感被快速放大,幾段關於智慧眼鏡「偷拍」疑慮的影片獲得數百萬次觀看。像是創作者 Vanessa Orozco 的一則影片,便以超過 1000 萬次觀看點出顧客在不知情下被拍攝的擔憂。
雖然部分人承認這些眼鏡在旅遊紀錄或拍攝 Vlog 時確實有其用途,但更多聲音表示:希望這類產品從世界上消失。
為何 Z 世代特別在意隱私?
其實智慧眼鏡並不新鮮,早在十多年前 Google Glass 就已亮相,只是當年並未普及。如今,包括 Google、Meta 甚至新創公司,都再次嘗試讓這類產品進入主流市場,並加上 AI、語音、即時翻譯等進階功能。
不過,Z 世代對「數位曝露」特別敏感。許多人成長於社群媒體盛行的時代,卻比千禧世代更懂得保護個資與數位足跡。根據非營利組織 Data & Society 的研究總監 Alice Marwick 的說法,Z 世代在上傳貼文前會更慎重地考量是否會被騷擾或誤解,甚至會與家人、朋友設下「不可拍攝、不上傳」的非正式協議。
Meta:我們有錄影提示燈…但真的夠嗎?
對於外界質疑,Meta 發言人 Maren Thomas 表示,Ray-Ban 智慧眼鏡配備錄影指示燈,並內建光線感測器防止被遮蔽。若使用者關閉提示燈將違反使用條款。不過她拒絕進一步回應關於隱私保護機制的細節。
22 歲的紐約居民 Opal Nelson 則認為,這種「燈號提醒」並不足以防止惡意使用,因為網路上早已有不少繞過指示燈的教學影片。
雖然隱私爭議不斷,Meta Ray-Ban 智慧眼鏡在美國依然熱賣。IDC 預估,今年總出貨量可望達到 400 萬副,遠高於去年的 120 萬副。
根據 Sprout Social 數據,8 月間針對該產品的討論約有 75% 為中性或正面評價,但在提出隱私疑慮與負面情緒的族群中,Z 世代佔比最大。
穿戴式科技與數位隱私的拉鋸戰
智慧眼鏡帶來的便利與潛在風險,正好反映科技發展與社會接受度之間的拉鋸。對 Z 世代來說,「被拍」不只是畫面被錄下,更是自主權與界線被侵犯。接下來能否在技術創新與隱私保護之間找到平衡,將成為智慧穿戴裝置能否真正普及的關鍵。
- 延伸閱讀:Meta 第三代 Ray-Ban 智慧眼鏡外觀算繪圖搶先曝光!可望支援 AI 情境理解,預計年底前推出
- 延伸閱讀:2025 上半年全球智慧眼鏡出貨量成長 110%,AI 機型占比達 78%
- 延伸閱讀:Meta 首款內建顯示幕的智慧眼鏡可能 9 月登場,預計售價超過台幣26,000元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