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建議貼文

選取貼文複製成功(包含文章連結)!

大規模槍擊事件為何這麼頻繁?美衛生部長認為「電子遊戲、社群媒體、精神藥物」是元凶

大規模槍擊事件為何這麼頻繁?美衛生部長認為「電子遊戲、社群媒體、精神藥物」是元凶

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部長、小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 Jr.)在一場公開活動中直指:電子遊戲、社群媒體與精神藥物的氾濫,可能才是美國大規模槍擊事件頻傳的真正元凶。他的說法雖然爭議不小,卻也再次把焦點拉回了數位生活對青少年的影響。

「我們以前也有槍,卻沒人會開槍殺人」

在「Make America Healthy Again」活動中,小甘迺迪強調,早年美國人手一槍,但當時學生還能把槍帶到學校參加射擊社團,卻沒有人闖進教室開槍。

他進一步表示,如今幾乎每 23 小時就發生一起大規模槍擊案,與「孩子從小過度服用精神藥物、沉迷電子遊戲與社群媒體」不無關聯。他甚至說,瑞士雖然擁有類似的槍枝擁有率,但 20 年來幾乎沒有校園槍擊事件,「這些文化與健康習慣才是真正該檢討的地方」。

小甘迺迪表示,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已開始針對「過度處方精神科藥物」與暴力傾向之間的可能關聯展開研究。他質疑,是否有太多孩子在尚未發展完整前就被強迫吃藥,導致大腦行為出現異常。

他同時認為,社群媒體與遊戲內容對青少年產生過度刺激,導致情緒管理失衡,也可能助長暴力傾向。

科學界與輿論反彈:又在怪遊戲?

不過,這些說法也招來不少批評。美國心理學會(APA)早在 2017 年就公開表示,沒有確切證據顯示「打遊戲」會導致犯罪或槍擊,反而是長期忽視的心理健康、社會孤立與不當教育,更該是討論重點。

知名遊戲網站 Kotaku 也點名批評:「又來把問題怪給遊戲?」認為政治人物一再把複雜問題簡化處理,對解決現實問題毫無幫助。

 

 

cnBeta
作者

cnBeta.COM(被網友簡稱為CB、cβ),官方自我定位「中文業界資訊站」,是一個提供IT相關新聞資訊、技術文章和評論的中文網站。其主要特色為遊客的匿名評論及線上互動,形成獨特的社群文化。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