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建議貼文

選取貼文複製成功(包含文章連結)!

Youtuber自製「全自動去蛋殼機」!工程難點竟然比想像多

Youtuber自製「全自動去蛋殼機」!工程難點竟然比想像多

平常在家看媽媽炒蛋時,只要把雞蛋往鍋邊輕輕一敲,再用手一掰,蛋液就能順利流出。對人類來說再自然不過的動作,換成機器來做卻意外複雜。知名 YouTube 工程頻道 Stuff Made Here 的創作者 Shane Wighton,最近就挑戰打造一台 全自動去蛋殼機,並完整記錄了從設計、失敗到改良的過程。

為什麼難?

人類打蛋的步驟包含:適度施力拿穩、在蛋殼敲出裂縫、分兩半剝開並倒出內容物。這些動作看似簡單,卻涉及複雜的控制。

  • 蛋殼太脆弱,裂縫不均會導致碎殼混入。

  • 蛋的形狀滑順、不易固定。

  • 蛋內膜比想像中堅韌,機械結構難以精準撕裂。

設計巧思

Wighton 的構想是:

  1. 用矽膠製的可伸縮夾具固定蛋,能適應不同大小。

  2. 先用小刀在蛋殼繞一圈劃出細縫。

  3. 再用小型彈簧錘敲擊縫隙。

  4. 最後由機械夾具將蛋殼往兩側扭開,釋出蛋液。

  5. 內部還設計彈簧機構自動丟棄殼。

這些零件大多用 3D 列印製作,結合純機械式齒輪與連桿來模擬「演算法」,不依靠電腦控制。

實測與問題

起初實驗不順,常出現蛋膜拉不破、零件卡死的狀況。他稱這為 「整合地獄(Integration Hell)」。後來透過加強夾具扭力、調整氣壓排殼機構,才逐步解決。最終,轉動手把即可完成打蛋流程。

最終版的自動去蛋殼機雖能正常運作,但體積龐大、外觀複雜。當 Wighton 讓妻子試用時,竟只獲得「10 分滿分給 3 分」的低分,理由是「太大台、太複雜、又不好看」。

不過,他本人仍自豪地說:「這既複雜又單純,因為只要轉動手把就能打蛋,這才是它的美感所在。」

janus
作者

PC home雜誌、T客邦產業編輯,曾為多家科技雜誌撰寫專題文章,主要負責作業系統、軟體、電商、資安、A以及大數據、IT領域的取材以及報導,以及軟體相關教學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