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蘋果這次秋季發表會選擇放棄大談 AI,不是因為不想,而是因為沒得講。根據《彭博社》最新分析,iPhone 17 Pro 和 Pro Max 雖然沒有革命性新功能,卻以紮實的設計升級讓消費者買單,也意外讓蘋果再次證明 iPhone 在消費者心中仍有強大吸引力。
去年吹太大,今年腳踏實地
回顧去年,外界曾將 iPhone 16 視為「Apple Intelligence」AI 功能正式起飛的開始,但實際表現卻讓人失望。AI 功能推得慢、功能有限,而且還支援舊款機型,讓整體沒有亮點。所謂的「全新設計」也只是噱頭,連按鍵新增都讓人無感。
今年 iPhone 17 的改變不靠浮誇的名詞,而是回到最基本的使用者體驗。包含續航提升、相機升級、手感改良與配色設計,這些都比講一堆 AI 更讓人有感。這次的行銷也從 AI 話術回到產品本身,意外收穫不少好評。
iPhone 17 Pro 回歸經典手感,Pro Max 續航變猛
iPhone 17 Pro 系列的評價普遍正向,媒體甚至認為能與 iPhone 4、6、X、12 等經典款並列。今年的亮點不在於「創新」,而是「修正」──例如不再使用容易過熱的鈦金屬外殼,直接讓發熱問題降溫。
Pro Max 版本也進一步優化電池續航與 8 倍光學變焦鏡頭,加上前鏡頭拍攝品質也提升,操作體驗變得更流暢,真正做到了「全方位強化」。
iPhone Air 初期熱銷,但是否能撐住熱度?
除了 Pro 系列,較平價的 iPhone Air 也吸引不少關注。憑藉輕薄設計與亮眼配色,在開賣初期表現亮眼。不過對一般消費者來說,單喇叭、電池續航略短與不便宜的售價,也可能成為熱度退燒的隱憂。市場分析認為,它或許能超越過去的 mini 與 Plus 系列銷量,但要成為真正的明星機型還不夠。
蘋果避談 AI,其實可能是聰明的選擇?
目前蘋果在 AI 領域的技術仍明顯落後 Google、三星與中國品牌。在明年 3 月推出全新 Siri 和 AI 搜尋前,幾乎沒有重大 AI 升級可說。對於一家以硬體為本的公司來說,也許避談 AI,反而是更實際的策略。
畢竟現在的 AI 功能正加速商品化,等到技術成熟、成為基本配備後再加入競爭,反而有利於蘋果維持品質與節奏。
2028 是關鍵考驗年
iPhone 17 的成功證明:即使沒有 AI,蘋果依然能用「做好基本功」來維持市場地位。但這樣的戰略不可能永遠奏效。
未來幾年內,Meta、Google、OpenAI 可能會先推出更成熟的 AI 裝置與 AR 眼鏡。蘋果雖預計 2026 推出可摺疊機,2027 推出全螢幕 iPhone,但真正的挑戰將是 2028 年前後他們的 AR 智慧眼鏡和桌面型 AI 裝置能否接棒成功。
如果屆時消費者真的開始把數位生活轉向其他設備,那蘋果要如何自我革命,會是下一個十年的關鍵。
- 延伸閱讀:「iPhone 17 貼膜災情」上中國熱搜,鋁合金邊框用戶紛紛秀出刮痕
- 延伸閱讀:iPhone 17 Pro 開箱:4800 萬長焦鏡頭與 A19 Pro 晶片有多強?
- 延伸閱讀:iPhone 17 Pro、iPhone 17 Air、iPhone 17 全色系動眼看,你最喜歡哪款顏色呢?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