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 iFixit 團隊進行的 iPhone 17 Pro 拆解正式公開!這次不只是看零件,而是深入分析消費者最關注的兩大問題:「新機為什麼會出現刮痕?」以及「蘋果的散熱設計到底升級了什麼?」
雙面可拆結構取消,維修難度略升
iPhone 17 Pro 相較上一代取消了便利的「前後雙面拆解」結構。雖然背蓋依舊採用陶瓷材質,但目前只有 MagSafe 線圈可從背部拆換,其餘元件皆需先拆除螢幕才能維修。
這代新機內部多達 14 顆 Torx Plus 螺絲(圖片一),顯示 Apple 對模組化結構進一步強化。電池部分則導入全新「電池托盤」設計,並延續電催化脫膠膠帶技術,使用 12V 電壓、約 70 秒即可完成脫粘(拆卸效率大幅提升)。推測這個托盤未來也可能作為 Apple 維修套件的一部分。
首次導入 均熱板散熱技術,效率大幅升級
iPhone 17 Pro 是蘋果首款採用 均熱板(Vapor Chamber) 的手機。這項技術過去常見於遊戲筆電或高階 Android 機種,能透過氣液循環方式,有效分散處理器熱量。
iFixit 拆解發現,這塊均熱板就位於 A19 Pro 晶片之上(見下圖中央),在長時間運行狀態下可顯著降低熱量累積,減少效能降頻或機身發熱的情況。
從顯微圖來看,均熱板內部為 微網格夾層結構,熱點產生的氣體會在銅製腔體內迅速擴散,並沿著微網路徑回流為液態水,有效穩定核心元件溫度。
相機凸起刮痕「原來是這個原因」
不少用戶抱怨「首日刮痕」問題,iFixit 用顯微鏡深入檢測後發現,問題出在相機模組邊緣的陽極氧化層設計。
這一代 iPhone 17 Pro 的鏡頭模組四周採用類似「高原台地」設計,邊緣角度銳利,且無下層支撐。冶金專家指出,這會導致「金屬剝落(spalling)」現象,氧化層會因結構不穩、接觸日常硬物(如鑰匙)而斷裂,造成底層鋁材裸露。
簡單來說,這不是材料變差,而是邊緣沒做斜角或緩衝設計造成的。
維修性評分:7/10,工具多但還算友善
雖然 USB-C 埠的拆解難度高(需拆 22 顆螺絲),且不若 iPhone Air 採用 3D 打印鈦合金模組,但整體仍維持良好可拆性。Taptic Engine、揚聲器等模組大多改用螺絲固定,放棄過去難拆的膠水黏合。
根據 iFixit 評分,iPhone 17 Pro 的可維修性為 7 分(滿分 10 分),屬中上表現。
iPhone 17 Pro 在散熱設計上邁出重要一步,對重度用戶來說是一大加分。不過結構變更也帶來了新的潛在問題,如「相機模組易刮傷」與「維修步驟較繁瑣」。建議有維修需求或重視外觀的用戶,在入手前多加了解這些細節,做出更合適的選擇。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