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建議貼文

選取貼文複製成功(包含文章連結)!

iPhone「天線門」15 年後真相揭曉!當年災情竟僅僅是因「一小段程式碼」失誤

iPhone「天線門」15 年後真相揭曉!當年災情竟僅僅是因「一小段程式碼」失誤

 

2010 年 iPhone 4 上市時,曾引發全球熱議的「天線門(Antennagate)」事件,如今事隔 15 年終於有了更深入的技術解釋。一位開發者近日揭露,導致全球用戶瘋狂抱怨訊號掉格、收訊不穩的原因,其實是一段長度僅 20 個 Byte 的 iOS 程式碼錯誤。

這個看似微小的程式邏輯,最後讓蘋果損失高達 1.75 億美元,成為科技史上最貴的「小數據錯誤」。

iPhone「天線門」15 年後真相揭曉!當年災情竟僅僅是因「一小段程式碼」失誤

原來不是天線壞,是格數「太樂觀」

開發者 Sam Henri Gold 最近透過逆向工程分析 iOS 4.0 與 4.0.1 的底層差異,發現問題關鍵出在「信號強度對應邏輯表(Signal Bars Mapping Table)」。

iOS 系統會根據手機實際接收到的 RSSI 值(接收訊號強度指標),對應顯示 1 至 5 格的信號圖示。問題在於,iOS 4.0 中這張表被設定得「過度樂觀」,例如 -99 dBm 的訊號就會顯示成滿格,實際上這已經屬於偏弱訊號。

因此只要用戶稍微改變手握方式,讓訊號掉到 -105 dBm,畫面就會瞬間從滿格跳水到兩格甚至一格,使用者會誤以為訊號崩潰或手機設計有缺陷。

iPhone「天線門」15 年後真相揭曉!當年災情竟僅僅是因「一小段程式碼」失誤

關鍵錯誤來自這 20 Byte 程式碼

從技術上看,這段錯誤程式碼僅占大約 20 Byte,但它定義了訊號強度如何轉換成格數,影響的是全世界數千萬台 iPhone 的顯示邏輯。

以下為 iOS 4.0 與 4.0.1 的程式碼差異:

📄 iOS 4.0 程式段:

< RSSI -51 = 5 格  
< RSSI -71 = 4 格  
< RSSI -83 = 3 格  
< RSSI -93 = 2 格  
< RSSI -113 = 1 格  

📄 iOS 4.0.1 修正後:

< RSSI -51 = 5 格  
< RSSI -75 = 4 格  
< RSSI -87 = 3 格  
< RSSI -100 = 2 格  
< RSSI -113 = 1 格  

顯然,更新後的版本門檻調整變得更貼近真實訊號,能有效減少訊號「崩塌感」,也讓用戶有更合理的期待。

iPhone「天線門」15 年後真相揭曉!當年災情竟僅僅是因「一小段程式碼」失誤

蘋果當年怎麼補救?送保護殼+靜悄悄修正

蘋果在 2010 年面對全球抗議,賈伯斯還召開了九十分鐘的記者會,不過他反對質疑iPhone 設計有瑕疵的說法,他表示iPhone 包覆式天線的設計沒有問題。不過,他仍宣布將為所有用戶免費提供一組邊框保護殼(Bumper),避免手指直接觸碰手機邊角天線區域。

這波補償與後續的系統更新總計花費超過 1.75 億美元,也成為蘋果歷史上最昂貴的一次軟體錯誤收尾。

儘管最初引發災難,但 iPhone 4 天線門事件也促使後來手機設計不再把天線外露,轉而以「隱藏式設計」為主,並透過軟體最佳化訊號判斷與顯示,避免誤導用戶。

從某種角度來看,這場風波間接促進了整體智慧手機天線技術的進化。

cnBeta
作者

cnBeta.COM(被網友簡稱為CB、cβ),官方自我定位「中文業界資訊站」,是一個提供IT相關新聞資訊、技術文章和評論的中文網站。其主要特色為遊客的匿名評論及線上互動,形成獨特的社群文化。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