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教父」傑弗里·辛頓(Geoffrey Hinton)再度語出驚人!這位圖靈獎得主、深度學習的先驅,繼先前公開表達對 AI 發展的擔憂後,近日再度示警,AI 不僅將對勞動市場造成巨大衝擊,科技巨頭為了從龐大的 AI 投資中獲利,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裁員,並以更廉價的 AI 技術取代人力。此番言論出自 AI 領域的泰斗,無疑加深了上班族對於未來職涯的焦慮。
辛頓上週五接受彭博電視《華爾街一周》(Wall Street Week)節目專訪時直言,除了向使用者收取聊天機器人的費用外,大型企業能夠從 AI 投資中獲利的唯一途徑,就是「取代人類勞動」。他警告:「我認為大型企業正把寶押在 AI 將會大規模取代工作崗位上,因為巨大的利潤就藏在那裡。」
事實上,早在今年九月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辛頓就曾表達過類似的擔憂,認為 AI 的發展將「導致大量失業,同時帶來利潤的急劇上升」,他將這個趨勢歸咎於資本主義體系本身。他認為,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驅動下,企業必然會傾向於採用更具成本效益的 AI 技術,進而取代人力。
AI 投資金額太驚人!科技巨頭不裁員難以回本?
究竟科技巨頭們在 AI 領域投入了多少資金?答案是天文數字。根據彭博社的報導,包括微軟、Meta、Alphabet(Google 母公司)和亞馬遜這四家 AI 領域的「超大規模企業」(hyperscalers),光是在下一個財年,資本支出預計將從今年的 3600 億美元(約 11.10 兆新台幣)增加到 4200 億美元(約 12.95 兆新台幣)。
與此同時,OpenAI 近期也與 NVIDIA、博通(Broadcom)、甲骨文(Oracle)等 AI 生態系廠商簽訂了總值高達 1 兆美元(約 30.84 兆新台幣)的基礎設施合作協議。這些巨額投資,都指向了 AI 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應用。
當被問及如此天價的投資能否在不犧牲工作機會的前提下獲得回報時,辛頓的回答斬釘截鐵:「我認為不可能。我相信,想賺錢,就必須取代人類勞動。」他的觀點反映了許多人對於 AI 發展的擔憂,即在追求技術進步的同時,如何保障勞工的權益,避免大規模失業的發生。
值得注意的是,AI 對於就業市場的衝擊已經開始顯現,尤其是在入門職位方面。一項針對 OpenAI 釋出 ChatGPT 後的職位空缺資料分析顯示,相關職位數量已經大幅下降了約 30%。這意味著,企業正在利用 AI 技術來自動化一些原本由人工執行的任務,從而減少對入門級員工的需求。
此外,亞馬遜近期宣布裁員 1.4 萬人,主要集中在中階管理職位。儘管執行長安迪·賈西(Andy Jassy)聲稱這個決定是基於「企業文化」考量,與 AI 無關,但他早在六月發布的備忘錄中就預測,隨著公司在全企業範圍內廣泛採用 AI 來提升效率,「企業員工總數將會減少」。
AI 並非萬惡之源,問題在於「社會組織方式」
儘管 AI 可能對勞工帶來負面影響,但辛頓也承認 AI 的諸多好處。當被問到是否願意回到過去阻止 AI 發展時,他沉思了一下表示不確定。「它不像核武器那樣只用來幹壞事,」他解釋,「這是一個艱難的抉擇,因為它在醫療和教育等領域可以帶來巨大益處。它確實會創造巨大價值,如果你仔細想想,它還能大幅提升許多行業的生產效率,這原本是件好事。」
辛頓最後點出了問題的核心:「問題的根源不在 AI 本身,而在於我們如何組織社會。」他認為,AI 技術本身是中性的,關鍵在於如何利用它來造福人類。如果社會組織方式不合理,AI 的發展可能會加劇貧富差距,導致更多人失業。因此,我們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分配 AI 創造的價值,確保每個人都能從中受益。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