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建議貼文

選取貼文複製成功(包含文章連結)!

DJI Mic 3 開箱評測:四發八收、時間碼整合!小巧強大的行動收音利器

DJI Mic 3 開箱評測:四發八收、時間碼整合!小巧強大的行動收音利器

從 DJI Mic一代、二代到去年底推出的 Mic Mini,一路見證大疆麥克風發展與突破,如今,最新推出的 DJI Mic 3,整體像是將二代的成熟設計與 Mini 的輕巧靈活完美融合,外觀看似延續前代風格,細節上卻全面升級,像是體積更小、收納更聰明、操作更直覺,甚至支援四支麥克風同時收音,滿足從個人 Vlog 到專業拍攝的需求。

廠商資訊

●聯強國際 ●02-7752-4744 ●https://www.dji.com/tw

產品規格

■ 發射器重量:16g
■ 智能降噪:2 檔
■ 傳輸距離:最遠 400 公尺
■ 續航:發射器 8 小時、接收器 10 小時 /28 小時(搭配充電盒,發射器和接收器總續航)
■ 快速充電:快充 5 分鐘即可使用2小時
■ 內錄:32-bit 浮點內錄(單檔 24-bit,雙檔24-bit)
■ 音色預設:支援三種音色預設
■ 時間碼:高精度 Timecode 時間碼支援
■ 發射器相容 DJI 生態:直連 Osmo 360、Osmo Action 5 Pro/4、Osmo Pocket 3 
■ 內容物:兩發一收、充電盒、音源線、Type-C傳輸線、兩組磁吸夾、磁鐵、黑和灰兩色兔毛防風罩各一對

建議售價
DJI Mic 3(兩發一收,含充電盒)售價 $10,620 元 / DJI Mic 3(一發一收)售價 $6,000 元

在整體設計上,Mic 3 的發射器外觀就像 Mic 2 與 Mic Mini 的結合體,延續 Mic 2 的透明外殼質感,體積則更接近 Mini,整體僅約 16 公克依然輕巧,由於體積縮 Mic 3 機身設計上改走簡化線路,取消了 3.5mm 麥克風輸入孔與 Type-C 端口,雖然少了可有線外接領夾麥的彈性,但也讓機身更乾淨、穿戴更穩定,再者,由於 Mic 3 發射器捨棄了 Type-C 接口,因此,檔案輸出改以充電盒作為核心,使用者可透過 Type-C 線連接充電盒直接存取發射器的內錄檔案到電腦中,且一次可讀取兩支麥克風的錄音內容,減少轉接與連接的麻煩。

另外,發射器亦具備磁吸設計,可直接吸附於金屬表面,或透過磁鐵與夾具安裝於服裝上,這代更支援四向固定方式,安裝靈活度大幅提高,對快速拍攝或換景錄製特別實用。至於 Mic 3 接收器方面,同樣為夾具式設計,側邊配置 3.5mm 監聽孔與輸出孔,方便直接連接相機或錄音裝置,小亮點是,這次的輸出孔與音源線端子都新增了防脫落螺牙設計,有效提升穩定度,並為擴充連接埠新增 Unlock 解鎖鈕,避免滑蓋誤開。

支援四發八收,多機拍攝靈活收音

說到這次Mic 3的核心亮點,「四發八收架構」絕對是最吸引專業攝影師與團隊創作者的一項升級,過去若要達成四軌收音,往往得依賴多組麥克風與分軌錄音機,如今透過 Mic 3,最多能同時連接四支發射器進行錄音,並可搭配多達八組接收器共同運作,意味著無論是多人訪談、戲劇拍攝,或是大型活動的多角度紀錄,都就能在同一套架構中同時管理與監聽多路聲音來源。更進階的應用是,若搭配 Sony 相機支援數位音訊輸入的MI熱靴,甚至能實現機內直接錄製四軌獨立聲道,每支麥克風都能輸出專屬音軌,讓後期剪輯時可針對每個聲源進行獨立調整與降噪,實用度大增。

降噪與音色調整兼備

Mic 3 在收音處理上也擁有細膩的控制選項,像是一樣提供「Basic」與「Strong」兩種強度降噪模式,可直接在接收器螢幕上為每一支發射器獨立開啟或切換,無須透過 App 操作。實際使用中,Basic 模式適合一般安靜或室內場景,能有效削弱空調、鍵盤敲擊、背景談話等輕微噪音,同時保留聲音細節;而 Strong 模式則針對戶外或人流密集環境設計,降噪效果更強烈,背景聲幾乎被完全壓低。

除了降噪之外,Mic 3 也新增三段 EQ 音色調整,可依聲音特質或拍攝風格微調音色表現,其中 Regular 是預設模式,音域平衡自然,適合多數錄音場景;Bright 模式會提升中高頻響應,使聲音更清晰、明亮、具穿透力,特別適合訪談或女性聲音;Rich 模式則能加強低頻與中低頻厚度,讓人聲更飽滿、有重量感,適合旁白或談話節目錄製。

產品特色

充電收納盒:完整收納兩發一收和防風罩、背夾,上蓋內部可放置磁鐵和 3.5mm 音源線。

體積輕巧如硬幣:Mic 3 發射器整體僅硬幣大小,重量約 16 克,別在衣領上也不突兀。

磁吸式夾具設計:可直接吸附在衣料或金屬表面,四向固定角度讓安裝更具彈性。

擴充連接埠:底部滑蓋支援轉換 Lightning 或 Type-C 公頭,可安裝至手機或相機。

新增 Unlock 解鎖鈕:擴充連接埠新增解鎖鍵,避免滑蓋誤開,整體使用細節更加成熟。

夾具式設計:接收器提供夾具式設計,讓收音安裝更靈活牢固。

防脫落螺牙設計:接收器側邊配置 3.5mm 監聽孔與輸出孔,且音源線新增防脫落螺牙設計。

總續航達 28 小時:發射器可用 8 小時、接收器 10 小時,快充 5 分鐘即可使用 2 小時。

新增專業時間碼功能

對於需要多機拍攝或多聲軌錄製的使用者來說,「時間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確保不同攝影機或錄音設備拍攝到的畫面與聲音在後製時能夠完美對齊,避免繁瑣的人工比對與時間浪費。過去若想要在拍攝現場實現精準對時,往往需要額外添購專業的時間碼產生器,一組設備動輒上萬元,對中小型團隊或自由創作者而言都是一筆負擔。

而這次 DJI Mic 3 最大的亮點之一,就是把這項功能直接整合進系統裡,而且使用上相當靈活,能根據不同的拍攝設備切換運作方式,舉例來說,若使用者本身已擁有外接時間碼產生器,便能透過「L-IN 模式」讓 Mic 3 與現有系統同步運作,維持全場一致的時間基準。

反之,若沒有外部設備,則可以啟用「L-OUT 模式」,讓 Mic 3 成為時間碼的主時鐘,輸出時間碼訊號給攝影機或相機進行對時,像是 DJI Pocket 3、Action 4 或 5 Pro 都能直接使用這項功能,而若是使用 Sony 品牌的新款相機,則需額外準備一條 3.5mm 轉 micro USB 轉接線即可完成連接。對於沒有時間碼輸入功能的相機,也只要切換至「A-OUT 模式」,系統會利用其中一條音軌輸出時間碼訊號,這條音軌雖然會被一段高頻嘈雜聲取代,但後製時透過剪輯軟體就能將該聲波轉換為可識別的時間碼,進而與其他設備同步。

雙頻抗干擾與長續航並進

在無線傳輸技術上,DJI Mic 3 從過去單一的 2.4GHz 頻段,進化為 2.4GHz+5GHz 雙頻自動跳頻系統,能依照現場環境即時切換最佳頻段,即使在展場、演唱會或多台裝置共頻的複雜環境下,也能有效降低干擾與訊號遮蔽的情況,保持穩定收音,另根據官方標示的無線傳輸距離最遠可達 400 公尺,相較前代也有明顯進步。

除了穩定度的進化,Mic 3 也加入了無損音頻傳輸功能,可直接將 48kHz/24bit 高解析音訊傳送至接收器,將錄音過程中的聲音細節能完整保留,避免壓縮失真,對講求音色純淨與後製空間的創作者來說,是一項有感的升級。最後,雖然這代機身體積更小,但電力表現不減反增,發射器續航由原本 6 小時提升至 8 小時,接收器則從 6 小時提升至 10 小時,再加上充電盒提供的額外電量,整體可達長達 28 小時的使用時間,對於長時間外拍、活動紀錄或全天製作團隊而言,能大幅減少中途充電的不便。

產品特色

無損音頻傳輸功能:支援 48kHz/24bit 無損音頻傳輸,完整保留錄音細節與動態,避免壓縮失真。

兩檔降噪與三種音色模式:可直接在接收器上快速切換弱檔與強檔降噪,亦可進行三段 EQ 音色調整。

32bits 雙文件備份雙文件備份:同時保存原始音訊與經演算法優化的版本,讓聲音兼具真實動態與乾淨平衡。

內建時間碼功能雙內建專業時間碼功能文件備份:多機拍攝與錄音素材能自動對時同步,並可根據不同拍攝設備切換運作方式。

收納包:購買一對二套組,還附有充電盒和收納包,外出便攜不怕弄丟配件。

選購配件:選購配件則提供彩色兔毛防風罩和相機專用迷你熱靴轉接座。

 

重點檢視:重新定義無線麥克風的專業標準

便攜性 ★★★★★
延續 Mic Mini 的輕量設計理念,單顆發射器僅約 16 公克,別在衣領、夾在襯衫邊緣,或裝設於相機上都顯得自然,收納盒的設計也全面升級,能完整收納防風罩的發射器、接收器,3.5mm 音源線、磁吸背夾等配件。

連線操作 ★★★★☆
採用直覺式操作邏輯,觸控螢幕搭配旋鈕即可快速切換錄音、降噪、EQ、靜音等設定,不必再依賴App,再加上支援四發八收架構,能靈活應對多機、多角色同步收音需求,且與 Sony MI 熱靴相容。

收音品質 ★★★★☆
延續一貫的高標準音質,提供 32-bit 浮點錄音與最高 126dB SPL 聲壓等級,即使環境音變化劇烈也能保留完整細節,同時內建雙段降噪模式與三檔 EQ,能針對不同場景與人聲特質快速微調。

應用功能 ★★★★★
內建時間碼產生器是本代最大突破之一,可精準同步多機畫面,大幅提升後期剪輯效率,同時支援自動增益與動態控制,並可同時保存原始與處理後音檔,還能與 DJI Pocket、Action 系列快速配對,完整融入生態系。

本文同步刊載於PC home雜誌
DJI Mic 3 開箱評測:四發八收、時間碼整合!小巧強大的行動收音利器歡迎加入PC home雜誌粉絲團

Shaoyun
作者

PC home雜誌、T客邦產業編輯,前產業情報誌作者,主要負責耳機、音響、家電、智慧家居、按摩椅、電商、電子閱讀器等領域評測報導,並有軟體相關教學。在T客邦影新聞Youtube頻道負責影音主持。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