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建議貼文

選取貼文複製成功(包含文章連結)!

從零開始:無資工背景的高職老師如何用 ChatGPT 打造 「小論文格式自檢」輔助教學工具

從零開始:無資工背景的高職老師如何用 ChatGPT 打造 「小論文格式自檢」輔助教學工具

 (本文為讀者投稿,作者為阿澤老師,本名林鈺澤。阿澤老師任教於屏東縣國立佳冬高農農場經營科,今年暑假與 ChatGPT 合作開發了一套「高中職小論文格式自檢系統」,協助學生在繳交前自動檢查格式規範。目前系統仍在優化階段,但已可實際使用。 《T客邦》歡迎各路好手針對擅長主題投稿或是針對數位議題發表自身意見,詳情以及方式請見徵稿頁面。)

文章目錄

AI 讓老師重新思考「被取代」這件事

這幾年生成式 AI 的發展快到讓人有點喘不過氣:出考題、改作文、寫簡報、做教材,甚至把課程變成互動練習,幾乎沒有它做不到的。很多老師看到這樣的速度,心裡難免會冒出一句話:

「AI 這麼厲害,那以後還需要老師嗎?」

如果你也想過這句話,其實完全正常。但我後來的體會是:AI 的目的不是要把老師換掉,而是要把老師升級。真正會被邊緣化的,不是「老師」這個職業,而是完全不打算碰 AI 的老師。

我,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我不是資工背景,卻真的做出了一個系統

我不是資工老師,也不是資管系出身,我在屏東縣一所高職的農場經營科教書。平常要帶學生做農業實作,也要協助學校推全國性的專題製作,還得思考「AI 到底能不能進到教學現場」。

老實說,一開始我真的完全不會寫程式。像 Cloud Run、前端、PDF 解析這些字眼,聽起來都很工程師;但我想解決的只是教學現場一個很真實的痛點:

  1. 學生的小論文每年都在犯一樣的格式錯誤:邊界不是 2 公分、字型沒設好、引文超過 50 字沒標示來源、圖表沒標題或出處、參考文獻全是網址。
  2. 老師每年都得一篇一篇幫忙抓這些「非內容、純格式」的錯。
  3. 這些規則其實不是考老師眼力,而是適合交給系統做第一層篩選。

所以我就想:既然有 ChatGPT,那我能不能跟 AI 合作,做一個「高中職小論文格式自檢系統」,讓學生繳交前自己先檢一次,老師後面只要看內容、不用一直當「格式警察」?

答案是:真的可以,而且我也做出來了。

從零開始:無資工背景的高職老師如何用 ChatGPT 打造 「小論文格式自檢」輔助教學工具

一個沒排到研習的暑假,反而變成開發起點

2025 年暑假,一開始我連一場熱門的「教師公民營研習」都沒排到,只好留在家裡。閒下來之後,我就開始想:既然我平常都在現場看到老師和學生卡在同樣的地方,那我乾脆趁暑假做一個「真的能幫到大家」的教學輔助系統。

我先從熟悉的領域下手——丙級檢定術科「植物識別」

我問 ChatGPT:「我不會寫程式,但我想做一個識別系統,要從哪裡開始?」結果它幾乎像一對一小老師,教我從概念、到程式碼,一步步建立出能運作的版本。短短七天,我就做出兩支「農業類丙級檢定識別系統」,學生也能用。

開學後我參加「AI 時代圖書館創新應用與小論文素養的實踐力研習」,發現大家都有同樣的問題:GPT 幫得了學生想題目、改文法錯字,但 PDF 格式檢查 一直是大家卡住的痛點。
我心想,既然我都會做前端了,不如來挑戰「小論文格式自檢系統」。

於是我在 9 月 15 日 開始動工,花了約兩個半月,把它做成一套「前端+雲端後端+GPT 小助手」的完整系統。目前格式偵測準確率約 85%,目標持續提升至 92%。

中途也有打掉重練,因為我發現:

  • GPT 在文字規則判斷上比我寫死的程式碼邏輯更準;
  • 但 GPT 無法抓版面邊界、字體字型這類「圖文層」資訊。

最後我設計成:前端主頁面負責 GPT 做不到的部分,後端由 GPT 做語意分析,兩者互補。

這樣之後,整個系統就從「AI 玩具」變成「教學現場真的能用的工具」。

為什麼一定要做「小論文格式自檢」?

因為這一塊真的太多人卡了。高中職的小論文、專題報告、科展書面資料,幾乎都有一套很「機械化」但「一定會被看」的規範,例如:

  1. 四邊界 2 公分
  2. 內文新細明體或 Times New Roman 12pt
  3. 圖表上方有標號、標題,下方有資料來源
  4. 文中引註與參考文獻一一對應
  5. 至少 3 筆參考文獻,不能全是網址
  6. 引文不得超過 50 字,且要標出作者+年代
  7. 內文不可再出現封面資訊(作者、指導老師、學校名稱)

學生常問:「我內容寫得很好,為什麼還要扣格式分數?」
但老師都知道:評審真的會看這些,而且很多比賽是「先看格式、再看內容」。

於是老師的痛點就變成:

  • 一堆學生的 PDF 一開始就不合規;
  • 老師反覆提醒「邊界 2 公分」、「引註要有作者+年代」、「參考文獻要統一格式」;
  • 比賽前學生蜂擁而上:「老師,幫我看一下格式就好!」,老師的時間都花在重複檢查。

其實這些,大部分都可以先讓 AI 系統做第一層篩選,老師再人工確認即可。
這也完全印證那句話:「AI 不會取代老師,但會取代不懂用 AI 的老師。」

我就想,那我就乾脆當那個「把 AI 引進教學流程」的人。

從零開始:無資工背景的高職老師如何用 ChatGPT 打造 「小論文格式自檢」輔助教學工具

從零開始:無資工背景的高職老師如何用 ChatGPT 打造 「小論文格式自檢」輔助教學工具

我怎麼從不會寫程式,到做出「能公開給大家用」的版本?

我把自己的路徑拆成三個階段,老師也能照這個邏輯來打造屬於自己的 AI 工具。

模仿期:讓 ChatGPT 當你的「程式翻譯機」

我先畫好整個系統流程,然後對 ChatGPT 下指令:

「請幫我做一個網頁,可以上傳 PDF,要有版本號、使用說明、隱私說明與檢查報告。」

它就真的幫我生出一個可用的 index.html(主網頁)!
看不懂的地方我就問:「這行是做什麼的?」「要加一鍵複製報告怎麼做?」
這一階段我沒有逼自己一次看懂所有程式,只設定一個標準:能跑起來就好。

拆解期:把「老師腦裡的規則」變成「系統能理解的條件」

我把多年比賽經驗的規範條列化,再請 ChatGPT 幫我轉成 JSON 格式(讓程式讀得懂的規則清單),像這樣:

  1. 六大段落齊全、標題層級正確
  2. 四周邊界 2 公分
  3. 頁首或頁尾有篇名與頁碼
  4. 參考文獻 ≥ 3 筆且格式一致
  5. 引文 ≤ 50 字並有作者+年代
  6. 不得全為網址來源
  7. 內文不得出現封面資訊
  8. 字體字型須符合指定規範

這階段就是把老師的「經驗」轉成電腦能理解的語言。

雲端化期:讓別人也能用

最後,我把整個系統部署到 Google Cloud Run(後端)+ GitHub Pages(前端)。
變成所有人只要打開網址就能使用的服務:

系統連結:高中職小論文格式自檢系統(本系統仍持續優化中,目前為 v1.8 測試版,開放教師與學生試用。)

這樣的設計讓:

  • 學生可以自己先檢
  • 老師可以一次檢多份
  • 系統變成一個能展示的教學作品,而不是電腦裡的檔案

從零開始:無資工背景的高職老師如何用 ChatGPT 打造 「小論文格式自檢」輔助教學工具

系統怎麼回報?(給非技術背景老師看的)

我設計的原則很簡單:學生看得懂、老師講得出來。

系統回傳共有四種狀態:

  • 符合規範
  • 建議人工確認(如邊界 PDF 內嵌圖文)
  • 不符合規範
  • 可點選進階檢查工具(GPT 版本)

這樣老師在課堂上就能清楚說明:

「前段是我們的前端+雲端檢查,不留檔。」
「後段若用 GPT 小助手,會暫存即刪,依照各 GPT 的政策來跑。。」

這不只是網頁,而是結合教學現場、隱私宣導、學生自學流程的 AI 工具。

從零開始:無資工背景的高職老師如何用 ChatGPT 打造 「小論文格式自檢」輔助教學工具

結語:我證明了一件事,「不會寫程式」真的不是理由

最後想說的,跟開頭一樣:

AI 不會取代老師,但會放大會用 AI 的老師。

我從「完全不會寫程式」到「能跟 ChatGPT 一問一答寫前端、佈署雲端」,其實只是把「我腦袋裡的教學規則」一條條轉成「機器看得懂的邏輯」。這條路最難的不是技術,而是勇氣。勇氣去學、去試、去錯,讓 AI 成為教學夥伴,讓你的課堂也能在創新中發光。

只要你願意踏出第一步,AI 真的會讓你的教學價值被放大,也會讓你多一個可以投稿、對外分享、甚至帶學生實作的作品。

我不是資工老師,但我做到了。你,也一定可以。

讀者投稿
作者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