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建議貼文

選取貼文複製成功(包含文章連結)!

AI 畫作偷偷掛進英國博物館,數百人看不出異狀:這是藝術還是惡作劇?

AI 畫作偷偷掛進英國博物館,數百人看不出異狀:這是藝術還是惡作劇?

又有 AI 畫作混入博物館,這次連館方都沒察覺。英國近期爆出一名化名「馬羅」(Maro)的藝術家,將一幅由 AI 協助創作的畫作偷偷掛進加地夫國立博物館展廳。結果畫作在牆上掛了好一陣子,吸引數百名參觀者駐足,竟無人發現異狀,直到一名愛爾蘭遊客出聲詢問,館方才發現這幅畫壓根不是自家收藏。

這場荒謬又充滿爭議的事件,也再度引發關於「AI 是否能被視為藝術家」的討論。

AI 畫作偷偷掛進英國博物館,數百人看不出異狀:這是藝術還是惡作劇?

馬羅:「我只畫草圖,真正的畫是 AI 完成的」

這幅畫名為《空盤子》(The Empty Plate),畫中描繪一位身穿校服的男孩坐在椅子上,手中拿著一個空盤子。從畫面風格來看,具備一定寫實度,也帶著淡淡的悲劇氛圍。

根據藝術家自己在個人網站上的說法,這幅畫最初只有一張草圖,實際繪製的工作「主要是由 AI 負責完成」。他強調,這是他對「AI 成為藝術創作工具」的實驗,也是對既有藝術界限的挑戰。他表示:「AI 已經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限制它在藝術領域的角色,與我信仰的創作自由相違。」

加地夫國立博物館事後證實確有此事,表示該畫作是「未經授權的展品」,經工作人員通報後已迅速移除。館方未對此事件表示進一步意見,也未透露是否會採取法律行動。

根據媒體報導,這種「未經許可將作品擺入展覽空間」的行為,在藝術界被稱為「游擊藝術行動」(Guerrilla Art)。過去也曾有類似案例,例如知名街頭藝術家 Banksy 曾將自己的畫作偷偷掛進倫敦泰特美術館,甚至還留下仿製標籤,直到數日後才被發現。

AI 創作的界線到底在哪?

隨著生成式 AI 技術快速發展,藝術與科技的邊界也越來越模糊。一方面,AI 工具讓更多人能接觸創作、降低門檻;但另一方面,許多傳統藝術家則質疑,若創作過程主要由 AI 執行,創作者的角色與價值是否仍成立?

這起事件也反映出人眼難以分辨 AI 與人手創作的落差正在縮小。許多評論者認為:「如果觀眾覺得它是藝術,那它就是藝術;不管背後是誰畫的。」

不過這也帶來一個現實問題:在未來的美術館裡,我們看到的作品,還需要知道它是人畫的嗎?

 

 

 

IFENG
作者

鳳凰網(科技),集綜合資訊、視訊分發、原創內容製作、網路廣播、網路直播、媒體電商等多領域於一身,並於2011年在紐交所上市(紐交所代碼:FENG),成為全球首個從傳統媒體分拆上市的新媒體公司。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