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AI江湖的世紀大戰,Google終於逆轉勝!從一度被OpenAI壓著打,到推出強勢回歸的Gemini 3.0 Pro與Nano Banana Pro,不僅成功翻身,甚至讓OpenAI執行長奧特曼(Sam Altman)在內部備忘錄中坦言:「我們將面臨短期壓力。」這意味著——Google真的回來了,還回得很猛!
Google終於「發功」
全網AI社群最近幾乎被Google新發表的產品洗版,尤其是Nano Banana Pro的創意應用、與Gemini 3的壓倒性測試結果,讓眾多開發者、企業與KOL都不吝讚賞。
Gemini 3.0 Pro一登場,就在20項大型模型基準測試中橫掃19項第一。尤其在被稱為AI推理天花板的 Humanity's Last Exam 上,以 41% 準確率大勝 GPT-5 Pro 的 31.64%,直接打出震撼業界的成績。

創始人親自操刀、自研TPU
不少開發者與工程師將這波突破歸功於 Google 聯合創辦人 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 的回歸。據報導,他已結束悠閒的島嶼退休生活,回到 Google 總部親自寫程式、修CL(程式碼修改清單),並打破部門間的溝通壁壘,讓開發團隊運作更像新創公司。
同時,Google自研的 TPU(Tensor Processing Unit) 發揮了重要作用。根據內部員工大會透露,公司目前正以「每六個月翻倍」的速度擴充基礎算力,期望在4~5年間完成 1,000倍運算能力成長,以支撐AI模型進化需求。最新一代 TPU v7「Ironwood」 也被視為Google硬體策略的巔峰之作。

從Gemini 1.0到3.0:Google AI全面「原生多模態」
從2023年底的 Gemini 1.0 到現在的 Gemini 3,Google採取「原生多模態」策略,不再只是單模態模型加上後期補丁,而是一開始就以處理文字、圖像、音訊、影片等混合輸入輸出為目標設計。
Gemini 2.5 開始支援高達百萬 token 上下文,Gemini 3.0 甚至內建「推理模式(Thinking Mode)」,讓推理過程可視化,加強可解釋性。整體推理能力、邏輯深度與多模態融合水準,已被公認全面超車競品。

Google CEO 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雖曾被外界質疑為「和平時期的領導人」,但事實上,正是他早在2015年推動「AI First」策略,使得Google能夠厚積薄發。Google Brain 與 DeepMind 的合併,也打通了從強化學習到大規模訓練的能力通道,造就了 Gemini 系列的技術飛躍。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