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18 20:10

筆電解析度之戰來臨,看懂超高解析度迷思

ADVERTISEMENT

由 iPhone 4 開始推出 Retina 螢幕就帶動了超高解析度螢幕的普及化,目前高階手機都能在 5 吋螢幕提供 1920 x 1080 解析度。但在筆電上超高解析度的螢幕一直無法普及,直到 Toshiba 開了 Windows 平台的第一槍,下面我們就來解說一下高超解析螢幕是怎麼一回事。

超高解析度看瞎眼的迷思

只要對電腦稍微熟悉的使用者應該都了解螢幕解析度越大,螢幕的顯示空間也越大,但相對的解析度越大的時候字體就會越小,就算是視力好的人長時間讀小字也會讓眼睛不舒服。因此也有不少人並不喜歡高解析度的螢幕,認為解析度太高就會讓眼睛的負擔變重,反而不舒服,這個論點是沒錯的。

不過這個問題主要是出自於 Windows 作業系統解析度設定的問題,在早期主流解析度還在於 1366 x 686,使用原生解析度來顯示畫面和字體都是非常舒適。後來高階主流解析度來到 1920 x 1080,剛好是 Full HD 的解析度,可以完整顯示 HD 影片的內容,拿來看電影會覺得畫質非常正點。但也出現了新的問題,螢幕上的字體開始小到看不清楚。

ADVERTISEMENT

在 MacBook Pro 已經推出了 13.3 吋 2560 x 1600 解析度和 15.4 吋 2880 x 1800 螢幕之後,Chromebook Pixel 也推出了 2560 x 1700 超高解析度筆電。PC 陣營則由 Toshiba 開第一槍,推出了 13.3 吋 2560 x 1440 的高解析度螢幕。雖然讓人振奮,但也讓不少人開始擔心如此高的解析度在 13.3 吋螢幕看的到字嗎?

會有這種問題主因還是 Windows 平台目前都還沒有好好支援超過 1920 x 1080 解析度的螢幕。沒錯,如果直接顯示 2560 x 1440 解析度的內容確實會讓字小到看不見,就算把字體大小調到 150% 也沒有太大的幫助。

高解析度螢幕顯示的解決方式

當你使用 Retina 的 iPhone、iPad 或是新的 1920 x 1080 5 吋 Android 手機時會覺得字太小嗎?大部分人應該都不會這麼覺得,除非你有老花。這是因為系統自動把解析度合成了四分之一的大小,將四個像素做為一組顯示單位。這種做法不但維持了顯示畫面的大小,同時也增強了顯示畫質,讓螢幕能更清楚顯示更多細節,使用肉眼也就看不見以前能看到的馬賽克感。

ADVERTISEMENT

Mac 的解析方案

舊有的 Mac OS 其實也和 Windows 有一樣的問題,不過在 MacBook Pro Retina 推出之後,系統的解析度調整改成了調整大小的設計而不是直接選解析度。直接給你適合的解析度大小做選擇,而不讓使用者調整更高的解析度的做法也讓螢幕能顯示適合肉眼觀看的文字大小。

▲Macbook Pro Retina 13 最高解析度只能調整到 1680 x 1050,再上去就會有嚴重閱讀困難,所以直接不給你設定。

ADVERTISEMENT

▲1680 x 1050 解析度的字體在 13.3 吋的螢幕已經小到不容易閱讀,但有很大顯示空間。

ADVERTISEMENT

▲最適合的 1280 x 800 解析度字體非常好讀,仔細比較會發現圖示的大小並沒有改變。

以 13.3 吋為例,螢幕大小只能選擇四種(15.4 吋有五種),解析度最高只能顯示到 1680 x 1050,最佳顯示解析度則是 1280 x 800,剛好是 2560 x 1600 的四分之一。這個解法就和 iOS 一樣,雖然有超高解析度,但只使用原生解析度的四分之一來顯示是最適合閱讀的。

Windows 之所以使用超高解析度會很痛苦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軟體並不支援,雖然字體可以調大,但圖示和軟體的介面沒有跟著同步,用起來就會有一種很不協調的感覺。如果回到 Mac OS 來看,就會發現不管解析度如何調整圖示都會一樣大,功能選單也一樣。這也是未來 Windows 必須克服的。

Windows NB 的解決方案

到目前為此,不管是 Windows 7 還是 Windows 8 都沒有看到超高解析度的解析方案。你能做的就是把字體的大小調高,但最多只能調到 150%,而且不少軟體的介面也會被這字體所破壞,變得更突兀。

NB 廠商當然也不會無視這個問題,所以 Toshiba 就自己做了第三方的解析度調整軟體,就可以一樣把四個像素輸出成一組,來使用 1280 x 720 的最佳顯示畫面,同時增加一個單位的顯示畫素,讓螢幕變得更清楚並維持字體適中的大小。

▲Toshiba 內建的解析度調整軟體,可以發現旁邊的圖示大小都是很適中的。(圖片截自:)

真正的問題是?

所以超高解析度螢幕是不會讓你瞎眼的,筆電廠商已經有對應的解析方案,未來 Windows 勢必也會針對這點來做修正。但高解析度的背後其實有更多的問題,想要推動高超解析度同樣也要有更高的顯示能力,像目前的 MacBook Pro Retina 13 在解析度調到最高就會有延遲的狀況發生,這主要是因為內顯的運算效能不足,但 13 吋又無法支援獨顯所造成。當然靠著下一代 Intel Haswell 的內顯也許能解決這個問題,但想要顯示能力更順暢的話,未來最好還是選購有獨顯的版本。

在 MacBook Pro Retina 剛推出的時候,其實畫面是很悲劇的,大部分軟體和瀏覽器都不支援,上網就會發現字體都是模糊的,有的軟體連按鈕都是糊的,材質的解析度完全跟不上來。但目前瀏覽器都已經支援了 Retina,未來上網不至於會有太大的問題,只是不少網路上圖片的解析度都不高,未來上網就會開始發現大部分的圖片都變的模糊不清,像是照妖鏡一樣。至於 Windows 上的軟體,那就等實機表現就知道會有什麼新悲劇,這部分則要等各軟體廠商更新才能改善。

不過話說回來,超高解析度能開始普及當然還是好事一件,畢竟筆電解析度停在 1366 x 768 實在是太久,拿出筆電發現解析度比手機還小實在是笑話一件。未來也會如 Intel 之前所規畫的,在 2013 年看到更多的高解析度筆電,下一波 Haswell 平台更新之後,在六月 Computex 前後各家廠商也都會拿出自家的超高解析度筆電,屆時就是另一個顯示世代的開始,你準備好了嗎?

延伸閱讀:

ADVERTISEMENT